去年金融业服务“三农”领域成效明显。上海证券报记者日前获悉的最新监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末,涉农贷款余额达到38.95万亿元,较去年年初增长11.2%。大型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增速超过10%,各类型银行机构均实现涉农贷款余额较去年年初持续增长的目标。
数据显示,全国普惠型涉农贷款增速超过银行业各项贷款平均增速。截至去年年末,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为7.56万亿元,较去年年初增长17.84%,超过各项贷款平均增速5.11个百分点。
长期以来,由于“成本高、风险高、效益低”,农村金融服务是我国金融体系中的薄弱环节。近年来,金融支农政策举措频频出台,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支农信贷和金融服务力度,鼓励保险机构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金融支农资源不断增加,涉农金融服务持续改善。
据了解,去年年初,24个银保监局共确定268个资金外流严重县并制定了提升计划。截至去年年末,所有资金外流严重县的存贷比提升至47.67%,较年初增长5.24个百分点。
在基础金融服务覆盖方面,截至去年年末,银行业机构乡镇覆盖率97.13%;基础金融服务行政村覆盖率99.97%;保险服务乡镇覆盖率达100%。
各银保监局立足本地实际,加快改革创新,积极探索破解“农民贷款难、贷款贵,银行不敢贷、不愿贷”的难题,并鼓励银行保险机构因地制宜,持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支持地方“三农”特色产业发展。
银行保险机构也多措并举,改进提升“三农”金融服务水平。一是加大乡村振兴重点领域金融资源供给,二是进一步做好农村基础金融服务,三是加快创新“三农”特色产品和服务模式,四是扎实推进服务“三农”长效机制建设。
在此基础上,今年银行保险业将不断提升“三农”金融服务质效,保质保量完成涉农贷款投放、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县域信贷资金适配性提升计划、基础金融服务覆盖面等重点工作任务。
多家银行保险机构告诉记者,将在提升“三农”金融服务的广度深度上下功夫,比如,在对小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服务质效上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同时,在对分支机构绩效考核、人员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升对“三农”的差异化支持力度,并积极有效落实。此外,还将加快应用金融科技手段,设计开发更多符合“三农”客户特色化、差异化需求的金融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