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九游会·J9 > 财经频道 > 宏观经济 > 正文

投资消费双驱动 深挖扩内需潜力

2021-03-08 06:29  来源:中国证券报

    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多位代表委员认为,从扩大消费和有效投资来看,我国扩内需潜力巨大。应进一步深化改革,增强能适应居民消费升级的供应能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并注重发挥财税、金融的支持作用。

    促进消费升级培育新增长点

    “消费将成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全国人大代表、盐津铺子董事长张学武表示,当前食品行业要紧跟消费趋势,提高科技含量,提升高端制造能力,以高质量产品供给和服务引领消费、创造消费、发掘消费增长潜力,形成食品行业先发优势。

    致公党中央在《关于促进消费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提案》中指出,当前,消费继续发挥经济增长主引擎作用,消费市场潜力依旧巨大且有待加速释放,我国消费升级趋势没有改变。

    从乡村消费市场来看,全国人大代表、苏宁集团董事长张近东认为,随着农民收入增速不断加快,城乡收入差距不断缩小,特别是在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后,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乡村消费市场进入加速提质转型的新发展阶段。张近东建议,将品质升级、体验升级作为乡村商业消费升级的主要方向,发挥有线上线下融合成功经验的大型零售实体企业的引领和带动作用,通过对农村小微零售企业的数字化赋能,引领带动农村消费品质升级,充分释放农村消费潜力。

    致公党中央建议,完善多层次城乡消费载体。完善供应链,降低物流成本,提升欠发达区域品牌的打造和运营水平,拓展消费发展空间。用数字手段升级一批特色商贸小镇,打造一批农产品地理标志特色直播基地,支持建设电商村镇,推动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释放县域与农村消费潜力。

    扩大有效投资加强新基建顶层设计

    代表委员建议,作为扩内需的重要抓手,扩大有效投资应着力从升级传统投资项目和加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两方面发力。

    全国人大代表、国铁集团董事长陆东福表示,“十四五”期间,铁路建设任务仍十分繁重,在建、已批项目规模达3.19万亿元,将坚持补短板、强弱项、防风险,分类分层推进建设。到2025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7万公里左右。

    此外,有代表委员建议,要注重能源等行业“绿色升级”。全国政协委员、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议加快电力装备转型升级,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在新基建方面,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联通产品中心总经理张云勇提出,要深入开展5G等新基础设施建设,构筑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建议把握好建设节奏,倡导“路等车”思维。

    致公党中央在《关于协调推进我国“新基建”的提案》中表示,初步判断,到2025年新基建在5G网络、城际高铁等7大领域将带来约10万亿元的直接投资,带动的相关投资将超过20万亿元。为更好地协调推进新基建建设,建议加强顶层设计,研究出台我国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发展的有关指导意见。制定新基建专项规划,各部委根据新基建发展规划制定新基建中各领域发展中长期战略和3-5年行动计划。

    深化改革优化政策支持体系

    扩内需是一项战略任务,也是一项系统工程。代表委员建议,应针对薄弱环节精准发力,特别是要注重发挥财税、金融支持作用,激发社会资本积极性。

    稳定和扩大消费最重要的是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说,从更深层次看,挖掘消费潜力受到收入分配结构、社会保障、居民负债水平等深层次因素制约。要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再分配机制,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调节精准度,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以促进低收入者进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战场,以提高人力资本为主攻方向,以拓宽社会纵向发展阶梯为突破口。

    致公党中央建议,优化所得税制度,通过减税、降息等措施,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提高居民消费率,推动经济发展。通过促进就业,完善社保体系,降低房价、医疗、教育和养老等生活成本压力,为低收入群体提供更多向中等收入阶层转变的机会。

    在金融支持方面,全国人大代表、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原行长张智富建议,“十四五”期间,金融业要围绕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面临的薄弱环节,着力转变传统信贷路径依赖,加大对新基建、新型城镇化和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和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支持力度。

九游会·J9 - 中国官方网站 | 真人游戏第一品牌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