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九游会·J9 > 财经频道 > 宏观经济 > 正文

长三角一体化未来如何协同? 这份纲要给出明确指引

2019-12-02 14:20  来源:第一财经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纲领性文件公布。

    新华社12月1日消息,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下称纲要)。其中,提出到2025年,科创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基本建立。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基本形成,成为全国重要创新策源地。优势产业领域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形成若干世界级产业集群。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产业迈向中高端。到2025年,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高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18%。

    具体来看,在第四章加强协同创新产业体系建设中,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有了明确要求。

    比如,纲要提出,走“科创+产业”道路,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以科创中心建设为引领,打造产业升级版和实体经济发展高地。并在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加强产业分工协作、推动产业与创新深度融合三个方面作出布局。

    赛迪研究院城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高翔1日晚间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纲要中的一个亮点,是在原本就有较好区域分工的长三角区域内,明确了下一步的分工。此外,相比单谈产业或科技,这次更加明确了科技创新与产业的融合发展。

    “不仅强调产业链的跨区域布局,也有产业链和创新链之间的耦合发展。”他说,长三角一体化,产业需要先行,在存量产业已有良好分工前提下,增量产业和直面国际竞争的产业环节如何去实现一体化发展?就是通过纲要中提到的这种科创+产业的路线。

    “比如加强上海张江、安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健全开放共享合作机制。从原始的研发产业化,再到大规模生产这一条产业链,去推动这些面向国际竞争的增量产业、前沿产业以及未来产业的一体化发展。”

    目前,长三角地区不仅拥有上海张江、安徽合肥2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全国约1/4的“双一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而且年研发经费支出和有效发明专利数均占全国1/3左右,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研发强度均超过3%。在科创产业层面,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传统产业渗透融合,集成电路和软件信息服务产业规模分别约占全国1/2和1/3,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国际竞争力较强的创新共同体和产业集群。

    中国信通院华东分院首席规划师贺仁龙也对记者表示,纲要明确地指出了创新和科研一定要和产业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彼此共同促进增长,并且产业之间要做好分工和协同。

    他说,纲要从区域创新共同体、产业分工协作再到推动产业与创新深度融合的布局三个层面结构非常清晰。

    “这次关于科技创新的内容都非常具体,尤其是关于产业,指出要根据自身的优势、特点做差异化互补性的发展,也明确提出了产业分工的过程。”他表示,纲要还特别强调了创新链和产业链之间的导向性问题。

    贺仁龙表示,创新链的目标导向就服务于产业链里的短板技术。由于现阶段我国很多关于实体经济的产业链还需要通过自主创新把短板补足。”所以这次纲要里的创新链,不仅仅是关于科研本身,更是指明了创新就是要服务于产业的增长,服务于先进生产力的实现。”

九游会·J9 - 中国官方网站 | 真人游戏第一品牌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