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输出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累计1760亿元,中关村企业在津冀两地设立分支机构累计9000余家,2021年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新增注册企业超三成来自北京……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八年来,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三地产业协同发展呈现出系列新特征。
不过,记者在实地走访过程中也了解到,由于新冠肺炎疫情仍呈零星散发态势,一些地方招商引资项目的进度不同程度受到了影响,推进产业协同发展还存在困难。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耀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国内南北经济发展差距较大,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和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京津冀尤其是北京市的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较大压力,建议进一步健全完善合作联系机制,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提高投资有效性,进而实现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产业承接转移
对接协作“小步快跑”
“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牛鼻子”。
近年来,围绕各自功能定位,京津冀三地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记者从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获悉,2014年以来,北京市累计退出一般制造和污染企业2924家,为优化提升首都功能、发展高精尖产业腾出了更多宝贵空间。数据显示,去年北京市科技、商务、文化、信息等高精尖产业的新设市场主体占比连续保持在60%以上,较2013年提升近两成。
天津市滨海新区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合作功能区。滨海新区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滨海新区承接非首都功能效果极为明显。以重点承接载体平台之一的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为例,截至2021年底,注册企业累计超过3000家,其中仅2021年就新增注册企业907家,来自北京的企业占比超过31%。滨海新区引进北京项目数量和协议投资额连续多年保持全市一半以上。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翼”,雄安新区去年落地了一批标志性非首都功能疏解项目。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等中央企业相继注册落户雄安新区,华能雄安总部项目也于2021年年底启动。记者了解到,目前在雄安注册的3000多家企业中,80%都是北京的科技型企业。此外,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园产业园已经形成医药特色产业集群,这是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外迁的重要承接地。
目前京津冀地区初步形成了良好的区域分工格局,北京对津冀地区溢出效应持续显现。据北京市科委统计,自2014年以来,北京输出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累计为1760亿元。中关村企业在津冀设立分支机构达9032家。
产业链供应链
新画卷徐徐展开
产业协同的深度、广度也在不断拓展。
北京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定期会商机制,到多个产业交流项目合作平台的搭建,京津冀三地经信主管部门形成了同心同向同力发展的工作格局。相关部门鼓励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氢能和燃料电池、工业互联网等领域产业链龙头企业在京津冀范围内提高配套率。公开信息显示,目前京津冀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已经正式启动,京津冀工业互联网协同发展示范区也已获批。
前述滨海新区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滨海新区推动产业集约集群集成加速发展。目前,滨海新区的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以一汽大众、一汽丰田、长城汽车为龙头,产值已超过1500亿,预期建设为3000亿的国际级生产基地。其他比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信创等产业也集聚大批上下游企业,分别形成千亿级和百亿级的产业集群。2021年,滨海新区的融资租赁和金融租赁公司资产总额突破1.9万亿元,商业保理企业资产总规模2800亿元,跃居全国第一位。
交通运输方面,河北省交通运输厅港航处有关负责人介绍,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津冀港口合作不断深入。津冀港口企业共同推进京津冀港口群建设,通过整合集装箱运输软硬件资源,实现集装箱资源统筹和航线共享。开通天津港―曹妃甸综合保税区环渤海内支线,天津港―黄骅港环渤海内支线“天天班”,实现了河北―天津集装箱外贸内支线的统筹调度。
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京津冀地区是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八年来,三地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进一步明晰,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协同创新水平显著提升,进一步凝聚了产业协同发展共识。
20:35 | 9月23日上市公司重要公告集锦:龙... |
20:12 | 蜂助手:加大基于“鲲鹏计算”数字... |
19:59 | 网商银行大山雀参展中国农民丰收节... |
19:50 | 湖南省金芙蓉投资基金推介会走进深... |
19:40 | 复星医药拟100%控股CAR-T药物子公... |
19:38 | 零碳动力 革新未来 潍柴氢内燃机正... |
19:22 | 戴维医疗创始人、控股股东、实际控... |
18:49 | 京港合作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石... |
18:47 |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陆磊:进一步完... |
18:45 | 信邦智能发布股权激励预案 2024年... |
18:44 | 中富通:控股子公司增资扩股 数字... |
18:27 | 华东医药与惠升生物就1类新药惠优... |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加关注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