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隆基股份、中环股份为首形成的硅片双寡头格局正一步步受到挑战。近期,双良节能先后签订了合计287亿元的硅料长单以及293亿元的硅片长单,从上下游两方面保障了硅片业务的推进。双良节能是今年初宣布进军硅片市场的,此外,包括上机数控、京运通、广东高景等硅片新玩家同样可圈可点。
对于硅片新玩家崛起的原因,多位业内人士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指出:一方面,新玩家满足了市场对独立第三方硅片供应商的需求;另一方面,新玩家看准了硅片尺寸变化进入稳定期这一契机。其中,最为关键的是,硅片新玩家的崛起获得了下游电池厂商的扶持。
然而,一个需要警惕的情况是,在新老玩家同步大幅扩产背景下,明年硅片环节产能过剩已不可避免,一场价格战恐将来袭。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师向记者阐述了这一观点,某龙头硅片厂商人士也支持了该观点。“明年硅片龙头主动降价是有可能的,同时,也不排除价格战的可能性。”该硅片厂商人士表示。
硅片新势力渐成气候
9月以来,双良节能在硅片业务上打出组合拳,先是全资子公司双良硅材料(包头)有限公司(下称包头双良)与江苏中能、新特能源及其关联方签订协议,分别向后两者采购多晶硅料5.275万吨和8.22万吨,预估采购金额分别为112.09亿元、174.68亿元,合计286.77亿元。
紧接着,双良节能又在10月份拿到了2个硅片销售长单,包头双良分别与江苏润阳悦达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以及爱旭股份的3家子公司签订合同,后者将分别向包头双良采购单晶硅片13亿片和21亿片,预计销售金额分别为83.33亿元和144.27亿元。
这还没有结束,11月15日,包头双良又与江苏龙恒新能源有限公司签订合同,后者预计将向包头双良采购单晶硅片9.5亿片,预计销售金额65.27亿元。双良节能是在今年初宣布进军硅片业务的,产能刚开始释放不久,已签订的硅片销售长单金额合计高达293亿元。
在双良节能之前,上机数控和京运通已经是比较成功的硅片赛道新晋玩家了。
上机数控10月以来频频签单,先后与江苏龙恒新能源有限公司、爱旭股份子公司签订长单销售合同,约定销售量分别为6.7亿片和7.8亿片,预估金额分别为39.3亿元和50.09亿元。另外,上机数控还和江苏中能签订了9.75万吨硅料采购合同,预估采购金额超过262亿元。
与双良节能不同,由于转型较早,上机数控、京运通的硅片业绩已经释放,以今年前三季度为例,2家公司营收增速分别为289.71%、26.11%,净利润增速分别为310.28%、69.83%,2家公司在切入硅片赛道后都尝到了甜头。
即便硅片赛道已略显拥挤,上市公司仍跃跃欲试。10月,宇晶股份宣布共同出资2亿元设立从事硅棒、硅片业务的子公司,和邦生物也计划共同投资30亿元建设10GW单晶硅片项目。宇晶股份现有主业涉及光伏产品制造设备,而和邦生物主业涉及化工、农业和新材料。
非上市的硅片新玩家也不容小觑,爱旭股份近期不仅与双良节能、上机数控签订采购长单,还把橄榄枝抛给了江苏美科,拟向后者采购单晶硅片16亿片,预估金额约110亿元。另外一个新玩家广东高景规划的硅片产能为50GW,一期15GW项目已经启动并陆续投产。
近年来,部分龙头硅片厂商采取了一体化的策略,这就导致硅片厂商既是下游的供应商,又在组件业务上与下游直接竞争,这一状况令下游厂商难以接受,因此,这成为了硅片新玩家迅速崛起的契机之一。
“独立的第三方硅片供应商,客户关系会更好。”某硅片新秀企业人士表示。
上述券商分析师也表示,过去几年,隆基、中环垄断了硅片环节,下游议价权很弱,很多厂商为了供应链安全开始寻求第三方硅片厂商,促成了硅片新秀的崛起。
由于新玩家在硅片长单签订方面势头很猛,市场也有声音认为,以隆基股份、中环股份为首的双寡头格局将被撼动。从这2家公司的情况看,隆基股份设定的2021年硅片产能目标是要达到105GW;中环股份的产能目标,则包括内蒙古生产基地晶体产能要在2021年年中达到85GW,并力争年底宁夏光伏晶体50GW生产基地建成投产,2023年达产。
老旧硅片产能将被淘汰
面对新玩家的崛起,某龙头硅片厂商人士持观望态度,“还要看他们宣称的产能规划实际落地情况,210硅片需要很长时间的技术积累,生产工艺上需要大量工业4.0技术,薄片化工艺也是需要学习的,并不是一进入这个行业或是挖几个人就可以解决的。”
事实上,硅片新玩家崛起背后总给人一种印象——只要有资金、有厂房、有设备(例如,单晶炉、切片机等),谁都可以介入硅片制造业务,硅片制造看起来没有太多技术含量。
对于这一看法,记者也咨询了多家新晋厂商。上机数控人士告诉记者,公司的单晶炉都是外采的,但是公司在光伏行业里浸润多年,前期也生产光伏专用设备,并且这些设备都是应用在单晶硅领域的,因此,公司对单晶材料实际上已经研究了很多年。
京运通的特殊之处在于其单晶炉都是由公司高端装备事业部供应的。该公司人士向记者表示,单晶炉并不是想买就能买到的,供应商会对硅片厂商的资质进行审核,并要求后者提供预付款,而赊账肯定是不会被接受的。
至于工艺上的差别,该人士谈到,“同样规格的单晶炉,不同的人使用产量可能不一样。单晶比多晶制造步骤更复杂,包括拉棒、引晶、等径等环节,没有熟练工艺还是有难度的。”
这一观点强调了员工经验、背景的重要性。事实上,硅片新玩家崛起背后也有大量的人才流动。以广东高景为例,其董事长徐志群曾任晶科能源首席运营官,另外一家硅片新秀也告诉记者,公司为拓展硅片业务,从隆基、中环等企业招揽了一批人员。
隆基股份曾在2020年年报中披露过这样一组数据,公司2020年切片环节平均非硅成本同比下降10.82%。一般而言,硅片非硅成本是指除硅料外的硅片成本,是体现硅片生产企业技术水平和成本控制能力的重要指标。
“这也称不上是弯道超车。”在与某硅片新秀企业交流时,记者将新玩家的出现称为弯道超车,但是,该公司人士表达了不同的看法。该人士指出,新玩家进入的时候采购的都是最新的大炉型设备,采购价格可能与老玩家五年前采购的设备相当,甚至更便宜,而且单台炉产量更大,以同样的投资额可以获得更大的产能。“老的炉型淘汰了还要背负财务成本,新炉型就没有这方面负担。从这个角度讲,新玩家是有优势的,至于生产管理经验就是另一种考虑了。”
2019年,166mm的单晶硅片刚刚站稳市场,但是同一年,中环股份就将硅片尺寸大幅度提高到210mm,随后,为应对中环的挑战,以隆基为首的阵营推出了182mm硅片,硅片市场处在混战中。目前,大尺寸趋势已定,158mm硅片基本淘汰,166mm硅片也在萎缩。
在上述新晋厂商看来,单晶硅片尺寸稳定给新玩家进入提供了契机。“一方面,最新的1600型单晶炉在设计的时候给未来更大硅片尺寸预留了空间,短期不会被淘汰;同时,硅片的单晶、多晶之争没有那么多悬念了,尺寸也基本稳定,公司才决定大规模启动硅片业务。”
记者从业内得到的反馈显示,现有硅片产能有不少都是过去的小炉型,例如900、1000、1100型号单晶炉。“隆基、中环、晶科、晶澳等厂商都还有这些老设备,这些设备最多只能满足166mm的硅片需求,而未来硅片尺寸都是182mm起步的,这些设备难免被淘汰。”
上述券商分析师向记者表示,硅片新势力的崛起给硅片市场格局变化埋下了伏笔,需要注意的是,影响明年硅片格局的另一个变量来自于中环股份。“中环股份宣称210硅片的成本、质量控制超过其他厂商,明年是观察210硅片实际成本、质量的重要窗口,如果成本做到足够低,对于新进入厂商将是一个很大的威胁,甚至对现主推182硅片的隆基都会构成威胁。”
中环股份此前披露的公告显示,内蒙古基地210硅片产能将达到52GW~55GW,而新建的宁夏基地50GW产能将全部是210硅片。中环披露的数据是,目前公司210硅片整片率98.5%以上,良率97%以上,市占率为90%。此外,中环人士还告诉记者,公司生产指标也优于其他厂商,例如,每公斤硅料出片数多0.7片~0.8片,硅耗也比其他厂商少3%~4%。
头部电池厂商扶持新势力
从最近硅片长单的签订情况来看,作为国内排名前两位的电池厂商,爱旭股份是重要的采购方之一。记者查阅公告发现,今年6月以来,爱旭股份已先后与广东高景、上机数控、双良节能、江苏美科签订了硅片采购合同,清一色的都是新势力厂商。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爱旭借壳以来的近3年时间里,爱旭股份从未像今天这样大规模的签署硅片长单。爱旭股份在2020年报中提到的产能目标是,2021年要实现36GW单晶PREC电池产能满产运行,同时于2021年第三季度启动大规模新型电池产能建设。
爱旭股份大规模签单与自身产能扩张有关,此外,背后至少反映出两点趋势,一是电池厂商正在努力降低对个别供应商的依赖,二是对硅片新玩家表现格外关注。
今年6月,爱旭股份状告通威集团等部分企业刻意营造多晶硅、硅片短缺,哄抬物价,此事仍令从业者记忆犹新。表面上看,爱旭股份的矛头指向的是硅料,但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爱旭股份是不愿意得罪其直接供货商,也就是包括隆基股份等在内的硅片大户。
记者注意到,为了应对硅片涨价,爱旭股份今年以来不断培育新的供应商。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爱旭股份硅片供应商数量28家,前三大供应商采购金额占比80.74%;二季度供应商数量增加至48家,前三大供应商采购金额占比降至60.43%。
爱旭股份指出,出于日常经营和稳定供应链的需要,2021年,公司与广东高景及其子公司发生原材料采购及加工服务业务,截至三季度末,签署采购合同金额约7.11亿元,预计10~12月还将发生交易金额16亿元。
新玩家在爱旭股份那里的份量可见一斑,至于为何爱旭股份青睐新玩家,上述券商分析师给出了另一番见解。他认为,在采购中,爱旭股份既是买方也是掌握主动权的一方,与其说爱旭股份青睐这些新玩家,不如说新玩家迅速扩张的硅片产能要想顺利消化还需要倚重电池厂商。
事实上,也正是由于爱旭股份频繁向新势力厂商下单,才引发了市场关于硅片双寡头格局遭撼动的联想。那么,是否可以通过爱旭股份在新老玩家那里的硅片采购比例变化来印证这一猜测呢?事实上,很难找到直接的证据。
不过,从已签订单来看,仍能找到蛛丝马迹。爱旭股份2022年将合计向双良节能、上机数控、江苏美科采购10.6亿片单晶硅片,预计采购成本将达到71亿元。而今年前三季度,爱旭股份营业成本为105.8亿元,即便考虑全年成本,以及硅片涨价垫高采购成本等因素,上述3家厂商向爱旭股份的供货规模仍不可小觑。
虽然爱旭股份在与新势力厂商的买卖中可能占据主动地位,但是也可以观察到,在新势力厂商崛起的过程中,寻求上下游绑定,以及电池厂商对硅片新势力扶持的特征十分明显。例如,通威股份和刚刚宣布进军硅片市场的和邦生物合作。“和邦生物位于乐山市五通桥区,而乐山也是通威重要的硅料基地,两者之间的绑定十分明显。”上述券商分析师向记者表示。
可以说,通威股份把上下游绑定做到了极致,还有一个例子就是京运通,本月初,京运通宣布入股通威股份1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公司,此前,京运通曾为通威股份进行硅片代工。京运通即将投产的乐山一期12GW硅片项目同样位于五通桥区,通威股份在硅料、电池环节同时具备龙头实力,其采取上下游绑定做法,对新兴硅片厂的扶持态度也十分明显。
某硅料厂商人士曾向记者表示,硅片新玩家前期投入很大,只有高负荷运转,才不至于因折旧规模大而影响业绩,因此无论硅料价格高低都需要保障硅片产能释放。但另一家新晋硅片厂商表示,硅片厂开工并不是为了应对设备折旧,如果没有客户需求,产品只能被堆在库房。这一观点再次说明,硅片新玩家的崛起离不开下游的扶持。
上述券商分析师则表示,过去隆基等厂商成本优势很大,毛利率也比第二名高出至少5个百分点,但随着技术外溢,各家成本差距不断缩减。“品质固然关键,拉长周期看,未来硅片就是同质化的产品,各家成本差不多,这种情况下就要借助客户关系。”
明年硅片市场将面临价格战
自从单晶硅趋势确定后,很多年里,硅片一直是光伏产业链中最为风光的一个环节,龙头厂商毛利率超过30%,赚取了产业链最丰厚的利润。但是,随着新玩家的涌入以及硅片产能和上下游供需结构的变化,硅片格局明年或将发生重大变化。
一位硅料厂商人士向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全球硅料产量约56万吨~57万吨左右,明年新增产量预估为20万吨,2022年硅料总产量不会超过80万吨,按照固定比例折算,这些硅料可以用来生产接近240GW的硅片。
然而,今年底,行业前十的硅片厂商产能规模就将达到350GW。从双良节能的签单来看,硅片大规模出货将从2022年开始,此外,包括上机数控、广东高景、京运通,今年以来陆续投入的新产能都将在明年得到充分释放。
格局变化的另外一点启示来自于双寡头,记者了解到,隆基股份在三季度降低了硅片开工率,前三季度,硅片的累计出货量少于去年同期;中环股份也没能逃脱开工率下降的命运,记者从公司了解到,第三季度,公司硅片开工率在70%左右。相比之下,新玩家产能规模没那么大,排产更加灵活,上机数控、京运通今年基本保持了100%开工。
针对隆基股份,还有一个变化值得关注,即硅片的自用比例已超过外销比例。外销比例的缩减是否意味着新玩家抢食了传统龙头的份额?对于这一问题,上述券商分析师认为,隆基最近几年的战略都是一体化,自用比例提高属于预期范围内的,并没有什么问题。
“至于隆基、中环开工率下行主要是受硅料紧缺的影响,两家头部企业产能大,原料供应没法完全得到满足;小厂商产能比较小,满足产能要求的硅料需求量较小,也更容易拿到硅料。”上述券商分析师向记者表示。
正如前述,明年会有新的硅料产能释放,但是明年硅片产能扩张的幅度会更大。“硅片产能一定会超过硅料许多,预计明年将有一场价格战,这是符合产业客观规律的。”上述分析师着重提到,龙头硅片厂商明年可能会采取主动降价的举措,来保障自身的市占率。
该分析师认为,明年硅片降价的惨烈程度甚至可以参考今年的光伏玻璃。众所周知,去年,光伏玻璃价格一路走高,3.2mm光伏玻璃的单价一度超过42元/平方米,随着光伏玻璃新老玩家的扩产,今年3月底开始,光伏玻璃价格骤降,较此前最高价一度接近腰斩。
上述券商分析师向记者表示,若硅片行业真的进入价格战,落后产能及较高成本的产能会迅速出清。“可以明确的是,明年硅片会以边际成本来定价,至于边际成本是多少,还要看明年的终端需求。市场预测明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200GW左右,所有硅片供应商的成本从低到高排列,成本在某一水平时的产能恰好满足新增需求,那么,高于这一成本的产能都会被淘汰。”
上述券商分析师预计,明年龙头厂商的硅片业务毛利率可能还会维持在20%左右,但这一水平已经很难回到过去的巅峰状态。
对于上述分析师的观点,记者也向一家硅片新秀求证,该公司人士回应称,在做产能规划时已经考虑到硅片降价的可能性。另外,一位硅片龙头厂商人士则明确向记者表示,明年硅片龙头主动降价是有可能的。
“从单环节来看要关注供需变化,硅棒、硅片新扩产能较多,如果短时间内有较大新增产能,而这一产能高于需求,硅片厂商就会通过降价的办法来抢市场份额,除非下游需求增长也很快,能够消化新建产能。但目前来看,需求的增长显然没有硅片环节扩产快。”该龙头厂商人士表示。
那么,降价是否会演变成价格战呢?该人士也给予了肯定的回应,“价格战的可能性还是有的,因为如果供给量过大的话,价格肯定还会下降,而且降幅会比较大。”基于这一预测,硅片毛利率明年也肯定会下降,即便是龙头也不会再有过去30%以上的毛利率。
23:40 | 金沃股份发布股权激励计划 提出连... |
23:40 | 电广传媒董事长王艳忠:新文旅模式... |
23:40 | 乐道汽车总裁:抢占15万元至20万元... |
23:40 | 隆基绿能将与金阳新能源等合作生产... |
23:40 | 8月份在华销量几近“腰斩” 宝马正... |
23:40 | 分布式光伏市场火热 相关上市公司... |
23:40 | 2024云栖大会展现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
23:40 | 半导体领域并购持续升温 有利于产... |
23:40 | 十部影片官宣定档国庆假期 下半年... |
23:40 |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 |
23:39 | “提前还房贷”引关注 调降存量房... |
23:39 | 年内中小基金公司密集增资 九泰基... |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加关注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