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家药企无法按照协议供货,被取消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活动申报资格,令市场哗然。
断供产品金额并不大,占公司销售额也不高,从公司解释上看,的确有一些客观原因。但是断供还是引起巨大关注,这是否会成为企业断供的一个开端,或者有些企业因为利润微薄而干脆不参与投标。从医药企业利润大幅下挫来看,如果集采的结果无法兼顾到供给方利益,长久下来将会出现隐患。
集采有很多积极意义:从顾客的角度来看,产品当然是越低越好,对老百姓解决看病难,解决我国医保资金不足都有好处;还可以降低药品流通成本,减少灰色成本;对药企来说,以前要养一个庞大的销售团队到医院地推,要和不同医院、流通渠道斗智斗勇,现在只需要通过集中式采购,拿到合同后,全力投入生产,繁杂事务减少。
但是集采也可能遇到一个问题,就是药品价格极易被压到“地板价”。如果我国医药行业竞争不那么激烈,药企还有能力讨价还价,但是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很容易出现多企业激烈竞争局面,集采将竞争简单化透明化,通过药品价格决定,服务能力、产品质量都不是主要考虑对象。这样很容易扼杀企业的差异化竞争,此前部分药企还可以通过广告来建立消费者好感,通过消费者拉动消费,现在也不需要了,只需要集中供应即可,药企成了生产车间。
集中竞价往往会导致药品大幅降价,集采价格已不是拦腰斩,而是膝盖斩。即使如此企业也不得不参与,不仅中资企业参与,外资企业降起价来也很凶,就是害怕丢失市场。在竞争之下,企业往往是微利,或者亏损也要做。
和其他产业一样,医药企业也需要一定量订单来维护产线运转。如果没有订单,即使技术再好,产品再好,也容易被边缘化。
在IT领域竞争激烈,数码产品一开始定价经常是亏损生产,随着订单增加,再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赚取利润。一些项目竞标者为了拿下订单,往往会报低价,先拿下订单,此后再通过各种方式争取将利益补回来。这都说明订单的重要性。
集采杀价之后,制药企业变成了化工企业,甚至还没有化工企业的净利润率高。以上述断供企业为例,去年销售额上百亿元,净利润还不到一亿元。长此下来,企业会出现一些负面问题,就是没有能力投入研发,只能维持生产疲于应付,因为无法为股东创造价值,不仅会被股东抛弃,还无法吸引到新资金。
传统企业通过技术升级或者规模优势,或者营销能力优势,在长期竞争中可以将竞争对手甩在身后,从而可以获取丰厚利润,这也是企业励精图治的动力,如果知道结果是无论如何努力,还是会被集采压低到利润微薄,企业可能会因为前景无望而丧失动能。
集采带来的低价效应已经开始被放大。一听到医疗器械要集采,几家著名企业股价就先跌为敬。原来很抗跌的龙头公司,现在也跌的很厉害。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集采可以通过更合理的制度安排,使企业在为社会做贡献的同时,也能留下合理利润。企业的价值分为很多方面,是社会的,也是股东和员工的,还要兼顾上下游,以及企业员工的利益。对上市公司而言,投资者考虑的标准很简单,能否持续为股东创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