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九游会·J9 > 财经频道 > 产业风向 > 正文

大型项目接连开工 储能行业进入发展快车道

2021-07-19 06:37  来源:上海证券报

    近期,国网时代华电大同储能项目、宁德霞浦储能项目、江苏亿纬林洋储能项目等接连破土动工。大型储能产业项目推进速度逐渐加快。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常务副理事长俞振华表示,为了配合我国风电、光伏高增长目标,储能配套已成刚需,在支持政策持续加码下,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将超过35吉瓦,最近5年复合增长率保守估计也将超过50%。

    相关企业负责人表示,储能行业已进入发展快车道,企业在资金和技术上已做好了相应的准备。

    大型项目接连启动

    为实现“双碳”目标,我国能源系统正在向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方向转型。山西大同被视为是行业转型发展的缩影,最近几年实现从“煤炭之都”向光伏等综合能源基地的转型,但又面临大规模绿电开发对电网造成冲击、消纳等新问题。

    “最新开工的国网时代华电大同300兆瓦/600兆瓦时储能项目,投运后有望解决上述困扰。”宁德时代相关负责人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该项目由宁德时代与国网综能合资公司国网时代及华电公司投资建设,计划总投资约12亿元,预计将在今年底投运。未来将积极接受电网调度,参与电网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为日益增长的新能源电站提供消纳领域相关服务。

    国网时代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公司同时还在建设宁德霞浦储能项目,该项目是迄今为止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电网侧独立站房式电化学储能电站。霞浦站已申报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新示范项目,作为国家级储能实验室示范基地,将有助于电网储能的标准建设及有序发展,助力中国建设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和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另外,国网时代在青海、甘肃、新疆等地还规划了数个储能电站。

    政策有望加码储能迎爆发式增长

    “要实现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转型,新能源消纳、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是关键,储能是刚需。”俞振华表示。

    根据CNESA全球储能项目库数据,截至2020年底,电化学储能的累计投运容量仅达到3.2吉瓦。

    权威专家预测,为了跟上“双碳”目标进度,我国未来10年要新增至少12亿千瓦以上的风电、光伏发电机组。俞振华认为,保守场景下,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将达到35吉瓦,年复合增长率为57.4%。在“双碳”目标要求的进一步促进下,更多地方将出台落实储能应用政策。理想场景下,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将达到55.9吉瓦,以配合风、光在2025年的装机目标。在此场景下,新型储能2021年到2025年复合增长率或将超过70%,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来自储能产业的人士对记者表示,在业界不断呼吁和期盼中,近两年储能产业促进政策的发布频率越来越高,进一步提振企业投资发展的信心。

    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储能产业的发展目标,即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基本满足新型电力系统相应需求,成为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支撑之一。这是国家层面首次明确提出量化的储能发展目标,对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俞振华表示,国家能源局还在编制研究“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规划、新型储能项目管理规范等系列文件,以优化产业布局,规范行业管理,保障安全运行。

    企业厉兵秣马加大资金、技术投入

    中关村储能产业联盟专家认为,未来5年的新型储能装机规模仍将以成熟的锂电为主导。

    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等主流电池生产企业早已站在储能电池的赛道上。记者发现,亿纬锂能最近在储能领域布局速度明显加快。

    近期,林洋能源与亿纬锂能控股子公司湖北亿纬动力设立的合资公司江苏亿纬林洋储能技术有限公司10吉瓦时储能专用电池项目开工典礼在江苏启东举行。

    不久前,亿纬锂能还与湖北荆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订《战略投资协议》,公司及其子公司拟在荆门掇刀区投资建设年产104.5吉瓦时的新能源动力储能电池产业园,并根据生产需求引入锂离子动力储能电池配套产业。

    “储能行业迎来了最好的历史发展机遇,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宁德时代相关负责人表示。宁德时代在创立之初便明确了动力电池、储能电池两大业务。加大生产规模之外,在技术上更是取得了一系列突破。现已取得的技术成果包括超长寿命电池技术、百兆瓦时级大规模电池储能电站统一调度与控制技术、高一致性模块集成与管理技术、高置信度电池寿命预测技术、实现均衡散热的创新液冷技术等。其中,长寿命电池循环寿命可达到12000次以上,远超国际同行3000-6000次循环寿命的水平,大幅延长了储能电池产品的服役寿命,并成功应用于福建晋江储能电站。

    俞振华表示,光储、风储、多能互补等多种模式蕴涵着巨大的市场空间。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通过战略合作、并购、入股等方式,实现优势互补,合纵连横,深度布局储能市场,既能降低储能项目的资金使用成本,也会有利于储能应用技术创新方面的进步。

九游会·J9 - 中国官方网站 | 真人游戏第一品牌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