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特变电工成功构建了特变电工、新疆众和、新特能源三家上市公司,培育了以能源为基础,“输变电高端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已发展成为世界输变电行业的排头兵企业,我国多晶硅新材料研制及大型铝电子出口基地,大型太阳能光伏、风电系统集成商。
“今年,我将重点围绕新疆特色资源优势提出建议,包括关于加快特高压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及完善首台套核心装备研发保障机制的建议,关于加快启动准东第二条、第三条‘疆电外送’电力通道建设及启动配套煤炭和电源点建设的建议,关于支持准东煤炭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政策建议,以及关于支持提升‘疆电外送’特高压通道送电能力的建议。”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特变电工董事长张新接受了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的专访,他表示今年的提案在不断完善细化中。
张新特别看重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成效,他在专访时指出,未来,特变电工将继续围绕国家“十四五”发展战略的要求和自治区规划纲要和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高质量发展和创新发展,围绕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推动新能源领域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疆电外送”增加新通道
并提升现有设施利用率
“十三五”以来,新疆按照国家“三基地一通道”战略定位,大力实施“疆电外送”服务全国相关发展举措,通过“疆电外送”特高压通道建设,推动“能源空中走、电送全中国”,将新疆优势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有效促进了新疆本土经济发展,为当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支撑。
“‘十四五’时期是落实习总书记关于我国‘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等重要指示,深入推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关键期,支持‘疆电外送’特高压新通道建设,有利于提高新疆现有电力设施利用率,提升新疆地区清洁能源开发与消纳及煤炭资源高效利用,拉动新疆经济发展。”在谈到今年为何聚焦“疆电外送”新通道建设时,张新对记者说。
张新同时指出:“加快新建‘疆电外送’电力通道,还要切实提升新疆现有电力设施利用率,尤其是提高特高压吉泉直流利用率和输电电量。”
近期,受多轮寒潮天气和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等因素叠加影响,中东部地区已出现局部性、时段性电力供应紧张。从中长期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中东部地区电力供应不平衡将加剧,“碳中和”目标提出的节能减排要求将更高。
基于这些考虑,为满足我国中东部地区电力需求,充分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战略,支撑“碳中和”目标稳步落实,同时有效推动新疆煤电、可再生能源电力等优势资源就地转化,促进新疆当地经济发展,张新提出了系统性建议。
建议加快推动“疆电外送”第三通道哈密北—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核准工作,促进哈密风光资源的转化和外送;建议在国家“十四五”能源电力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快启动“疆电外送”第四通道及第五通道±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的建设,加快前期可研论证工作,起点设在新疆准东能源基地,落地在广东、江苏或四川;建议启动准东特高压直流工程配套电源项目建设规划,彻底解决因“疆电外送”通道建设与电源建设不同步、不相匹配而导致的严重窝电、弃风、弃光等现状,实现多种能源规模化的互补联送,全方位实现“能源空中走、电送全中国”的能源战略新格局。
针对提升新疆现有电力设施利用率,张新建议进一步加快吉泉线沿线落后高耗能机组淘汰进程,形成吉泉线中长期落后产能退出市场方案,通过输送清洁能源电能,减轻中东部地区节能减排压力,优化中东部地区能源结构;建议进一步明确吉泉线路电能输送准入机制,提升高效清洁机组电量输送权重,充分发挥配套电源点能源清洁高效、就地转化的优势;建议加快新疆准东地区新能源基地2021年全容量并网工作推进力度,提高清洁能源发电比例,尽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建议开放吉泉配套电源送华东的自主(点对点、点对网)电量交易市场,进一步加大电力市场交易力度。
解决输变电装备
“卡脖子”问题
作为电力装备领域的领先企业,张新也不忘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特别是特高压的兴起,给电力装备制造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记者注意到,不久前,工信部等三部门也印发了《变压器能效提升计划(2021-2023年)》。
面对所处行业取得的成绩,张新既受鼓舞也感到紧迫。“我国特高压直流输电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及两大电网公司对特高压直流核心技术及关键产品研发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投入,使特变电工等核心电力装备生产企业取得了在特高压换流变阀侧直流套管等一系列核心组部件的国产化突破,但仍有部分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依然受制于人。”
这两年,芯片等核心技术领域“卡脖子”问题频发,这让社会各界更加意识到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上的重要意义。张新告诉记者,实际上,特高压直流核心关键部件也存在“卡脖子”情况。
“特高压直流套管、出线装置、有载调压开关、IGBT功率模块等关键组部件和制作套管芯体所用绝缘纸、环氧树脂、铝箔等配套材料研发能力依然不足,产品主要依赖进口。”张新介绍说,这造成了组部件生产成本高企、供货和服务周期较长、首台套产品质量不稳定,对我国能源电力工程建设造成一定影响。
除了部分部件依赖进口的问题,还存在特高压直流核心关键设备国产化研发资金投入不足、特高压直流国产化核心设备批量应用机制不完善、特高压成套设备供货及系统集成能力建设有差距。以资金投入为例,动辄数千万元乃至数亿元科研费用给企业当期经营带来一定压力。
为此,张新建议,国家应针对特高压领域首台套产品及“卡脖子”关键组件和材料国产化研发工作,给予全方位政策保障支持。其中包括,加强研发经费投入力度,加大税收优惠力度,建立容错机制,深化保险补偿机制。
他还认为,国家应扶优扶强,加大对行业龙头企业国产化创新政策扶持与资源保障力度;加大国产化重大装备示范应用推广扶持力度;并建议国家继续加强特高压交流项目建设,加大特高压交流核心关键技术及设备研发力度。
18:49 | 京港合作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石... |
18:47 |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陆磊:进一步完... |
18:45 | 信邦智能发布股权激励预案 2024年... |
18:44 | 中富通:控股子公司增资扩股 数字... |
18:27 | 华东医药与惠升生物就1类新药惠优... |
18:17 | 凯文教育控股股东拟3.28亿元受让八... |
16:53 | 中国太保推动商业健康保险与健康管... |
16:35 | 金融赋能 激发文化产业发展活力 |
16:21 | 我国保险机构治理指数连续七年提升 |
15:53 | 2024北京文化论坛文化产业投资人大... |
15:53 | 2024DEMO CHINA大会举办:102家早... |
12:09 | 东方略针对HPV-16/18相关肛门癌前... |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加关注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