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在买健康险的时候都有这种感受,条条框框特别多,比如要告知身体状况,有没有大病、慢性病,而且还有年龄限制,有些保险只面向60岁以下的人群。这个时候,“惠民保”横空出世,它保费低、门槛低、保额高,对病史、年龄统统没有要求,填个手机号、身份证号就能参保,就算得了癌症也能投保。
“惠民保”一上线就受到了大众的追捧。国泰君安研究团队测算,到今年5月底,全国惠民保累计参保5600万人,参保人5个月暴增40%。“惠民保”的出圈,一下就抢占了“百万医疗险”的C位。中信建投分析师赵然表示,惠民保对百万医疗险形成替代效应,光去年就冲击了百万医疗险约30.8%的市场份额。
“惠民保”属于“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在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叫法,比如北京的叫“京惠保”,上海的叫“沪惠保”。“惠民保”多由地方政府牵头、保险公司承保。有了政府做背书,公众信任度普遍较高,争先投保。拿“沪惠保”来说,今年4月27日上线后,12个小时参保人数破100万人,24小时破150万人,到6月底,参保人超700万人。
不过随着投保的消费者越来越多,“惠民保”的问题也显现出来。比如许多地方的惠民保产品并没有跟社保系统对接,消费者需要自己收集单据、计算后,再从线上申请。这跟便捷的投保手续比起来,可复杂多了。
既然是惠民保,就要既方便“买”,更方便“赔”。这里我们来看看深圳市和广西省的做法。深圳市的惠民保不仅免赔额低,只有1万元,而且与基本医疗保险打通,看病住院的费用可在医院即时结算,理赔流程简单又方便。广西“惠桂保”为了解决免赔额较高的问题,引入众筹消除免赔门槛,增强产品普惠效果。
“惠民保”确实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不过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投保前不过滤参保人的年龄和健康情况就相当于承保了大量的高龄、带病体,增加了成本风险。很多保险公司都通过提高免赔额来降低这一风险,但免赔额设置多少才能维持盈亏平衡,仍需大数据支持。
目前暂时没有惠民保承保利润数据,不过从百万医疗险承保数据来看,去年财险公司健康险承保亏损高达38.45亿元。同为短期医疗险的惠民保能否实现盈亏平衡,对险企业务经验、风控能力、服务水平,都是个不小的考验。
我们期待惠民保在各个地方政府的悉心呵护以及险企的精心经营下,给我们带来更多贴心的实惠和方便。
(策划 证券日报音视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