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社交媒体上部分90后对基金讨论的热度非常高,还有不少表情包涌现,其中一张年轻人对着散发绿光的手机的表情包引起了部分90后的共鸣和自我调侃,“基金”话题逐渐成为90后的重要“谈资”。
一名90后金融从业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听说分散风险就要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于是就买了几只基金,没想到现在几个篮子里的鸡蛋都碎了。
事实上,由于近期股市震荡回撤,许多90后投资者都有类似的感受。去年,基金净值增长形成的盈利效应和基金热销时的火爆场面,吸引了大量90后群体涌入基金市场。据去年发布的《第二季度中国家庭财富指数报告》显示,在2020年上半年新增的基民中,90后群体超过50%。
据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从平均业绩来看,2020年标准股票型基金收益率达54.99%,混合偏股型基金收益率达59.57%。虽然2020年的公募基金表现没有辜负新投资者的期待,不少投资者都从中获得了丰厚回报。但像焦雪这样的90后投资者,在尝到基金收益的“甜头”后,也被市场教育了一番。火热的基金行情在2021年春节长假后突然“哑火”,基金“抱团股”持续调整,导致一些基金业绩大幅回撤。
《证券日报》记者在调查时发现,部分90后投资者对基金知识仍一知半解,其中一部分人选择走“捷径”,向理财博主“抄作业”,“跟风买”成为他们重要的投资方式之一。然而“理财博主推荐基金”的模式存在很大风险,部分没有专业知识的博主都来“科普”基金,甚至连美妆区博主都来“蹭热度”,而作为主要受众的部分90后大多是基金小白,很容易轻信对方,进行非理性投资,导致亏损风险。
从平台监管基金视频仍存在难度。但“投资需谨慎”是每个投资者都需谨记的事。基金豆资深分析师孙龙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提出“五不要”:不要迷信基金经理,不要迷信基金历史表现,不要迷信当前热点板块,不要对基金投资收益有不切实际的预期,不要频繁交易。
北京看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郭宇轩表示,“基金本身更应该关注长期收益。短期大量买入与赎回,不仅会稀释长期盈利空间,也让基金经理难以保持原先设定的长期战略定力。”
琢磨金融研究院院长姚杨建议新基民,不可将过多资金投入市场,以免影响正常生活资金储备,承担巨大心理压力,不鼓励“借贷投资”以及坚持“闲钱投资”原则。
(策划 证券日报音视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