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斯会
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虽然有部分景点人气爆棚,但从最新发布的数据来看,与去年相比整个清明假期旅游市场仍是相当惨淡。
4月7日,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了《2020年清明节假日旅游市场研究报告》。经中国旅游研究院综合测算,2020年清明假日期间全国国内旅游接待总人数4325.4万人次,同比减少61.4%;实现旅游收入82.6亿元,同比减少80.7%。
中国旅游研究院课题组负责人介绍,清明节假日期间,新疆、青海、吉林、云南、西藏、安徽、广东、四川等地旅游市场复苏较快,游客量恢复至去年清明假期的5成以上。清明假期期间城市居民活动平均半径3.6公里,较春节期间平均提升36.8%。外地游客在目的地游憩半径为12.9公里,较春节假期平均提升16.0%。
另外据去哪儿网数据显示,国内各大景点客流量环比增长1.9倍,在逐步回暖的出游需求情况下,游客对于“安全”需求再度提升。
尽管疫情有所好转,但出游仍需以安全为上,面对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包括在线旅游游企业去哪儿网及业内专家均建议,前往景区最好预约分时前行。
整体下降明显
前述中国旅游研究院课题组负责人介绍,随着各地山岳型景区、开放型景区、城市公园、郊野公园等室外旅游场所的陆续开放,浙江、济南、深圳、广州等全国多地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场馆有序开放,清明节假日期间的旅游景区热度回升明显。清明节前一周,携程旅游的国内门票销量环比增长114%。黄山两次启动限流分游措施,南岳衡山等景区恢复到往年同期水准,周庄古镇、千岛湖景区游客达到正常水平的一半左右。
旅行社方面,重庆、江苏、云南、四川、陕西、上海等地,除跨省和入出境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旅游业务外,已经恢复了旅游企业的相关业务。
今年清明节小长假以周边游、景区一日游为代表的短途游出现回暖,据去哪儿网数据显示,清明节小长假周边游客流量环比前一周需求增长2.5倍,国内各大景点客流量环比增长1.9倍,不过从整体上来看,今年旅游数据与去年同期相比仍下降明显。
去哪儿网方面有关负责人介绍称,在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的带动下,国内景区在刚过去的清明节实现反弹,个别景区甚至达到去年清明节客流量水平,但整体出游仍处于缓慢恢复的状态。
据去哪儿网数据显示,今年清明小长假,北京、上海、成都、苏州等热门城市都实现翻番增长,江苏苏州、常州,浙江宁波,安徽芜湖等城市增速更是领跑全国。
以增长复苏较快的苏州为例,清明小长假拙政园、狮子林等景区环比前一周的增长都超过了3倍,为了保障用户出游安全,景区联合各个OTA等售票渠道实施分时段售票,旅客可通过去哪儿网平台上按照各景区入园时段进行预订、购买,在安全出行的同时,尽量避免出现大规模聚集,保障出行安全。
旅游预约当行
如何有效控制人流,为特殊时期的景区游览提供安全保障,通过智慧化的技术手段就是解决方案之一。早在疫情之前,携程平台就曾发布国内首个智慧景区“服务标准”,并联合景区推出分时预约功能。根据景区对时段的划分,游客可以选择预订不同日期、甚至不同时间段的门票,这一创新有望今后在更多景区普及。在疫情爆发前,诸如西安钟鼓楼、苏州拙政园等1000多家景区都可以在携程平台分时预约购票。
以北京为例,多家景区有序恢复开放以后,实行“提前预约+限流入园”制。游客网上提前预约,通过小程序先申领“健康码”,现场出示测量体温后,直接刷身份证入园,减少扎堆拥堵的可能。
此外,随着全国各地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有关五一出行的“预售”产品进一步走俏。据去哪儿网数据显示,在刚刚过去的周末,有关五一长假期间的酒店预售产品订单量环比增长一倍,成都、杭州、西安、广州、昆明等地的游客出行需求最高。
而在五一假期期间,如何避免“人山人海”,确保景区更有序、更安全,避免出现类似安徽黄山等地游客拥堵的现象,对此,有旅游业分析人士指出,这需要各地相关部门做好准备疏导人流的预案,事先引导,做好功课。从网上实名预约、总量控制、分时分流、分区域开放等方面着手,提升改进服务工作,减少人员聚集。
(编辑 李波)
12:06 | 商业百货板块持续走高 国芳集团走... |
12:02 | 拓展“AI+新质安全”布局 杰创智能... |
12:00 | 华菱线缆预计一季度主要业绩指标大... |
12:00 | “招商系”7家上市公司:坚定信心 ... |
12:00 | “中字头”集体拉升!600787,17分... |
12:00 | 上市首日,已飙涨超200%! |
12:00 | 险资入市政策再落地 万亿元增量资... |
11:32 | 商业百货板块股价整体走强 个股集... |
11:31 | 板块异动涨逾7%!多只个股冲涨停! |
11:17 | 长安汽车管理层提议按2024年净利润... |
11:00 | 2025年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网上... |
10:51 | 刚刚!茅台公告!已着手起草新一轮... |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加关注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