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谢若琳
见习记者 毛艺融
距离港股“18A”上市规则实施即将满五年。3月29日,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欧冠升在第七届中国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上表示,港交所致力于连接资本、生物科技和创新,推动全球生物科技行业持续发展。
自2018年4月份港股新规改革新增18A章以来,创新药、罕见病治疗、高科技医疗器械等领域的企业陆续赴港上市,港股市场生物科技板块迎来大繁荣。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2年通过“18A”条款赴港IPO的生物药企分别是5家、9家、14家、20家和8家,累计达56家,在港股市场IPO累计募资约1163亿港元。
香港交易所联席营运总监及股本证券主管姚嘉仁表示,“近年来,医药企业利用香港资本市场的创新制度安排,尤其是通过资本市场投融资功能,有效推进了行业的发展。”
“18A章在助力港交所成为生物科技企业融资聚集地的同时,也进一步扩大了港交所在全球资本市场的影响力。”弗若斯特沙利文大中华区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毛化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政策利好和资本市场双重推动下,预计未来将有更多优质生物科技企业登陆资本市场。
根据港交所规定,通过“18A”上市的药企在满足年收入大于5亿港元、市值大于40亿港元的条件后,可申请移除“B”标志。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3月29日,已有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君实生物、复宏汉霖、康希诺、再鼎医药、诺辉健康等7家生物药企摘B。
业内人士认为,“18A”生物药企经历探索期、狂热期,已进入成熟期。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29日,年内已有4家医疗健康和生物科技公司提交港股IPO申请,正在等待聆讯,当前状态显示为“处理中”。
建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副行政总裁刘守建认为,随着全球优质生物科技企业选择通过“18A”登陆资本市场,不同企业的IPO热度及后续股价表现将持续分化。因此,企业应该积极推进研发与商业化进展,及时了解资本市场形势,制定适合自身情况的资本化战略。
当前,中国已成为全球药品市场增长的重要贡献者。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对全球医药研发管线产品数量的贡献已由2015年的4%跃升至2022年的20%,中国药品市场已占全球药品市场的20.3%,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已占全球市场的27.5%,2022年药品制造业营业收入已达到4.2万亿元(其中药品2.9万亿元,医疗器械1.3万亿元)。
生物制药赛道、医疗器械赛道仍然被看好。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预计,生物制药赛道可能是未来3年至5年内资金追逐的战场,同时,医疗器械赛道受产品国产化率提升、技术进步、渗透率增加及中国不断加大政策支持等主要驱动因素推动,“18A”生物科技公司将受益于行业大趋势发展,未来可期。
展望未来,海南博鳌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邓之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香港资本市场为医药企业创新研发提供了投融资平台,促进企业产品和技术的国际化和全球化,更汇聚了一批专业投资者,提供精准和长期的资金支持,推动医药行业的发展和创新。在政策、资本等多重利好因素的持续催化下,预计会有更多生物科技公司通过资本市场谋求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