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直播主持人:第二届新时代资本论坛--2018全球私募基金峰会将于2018年12月28日下午13:30在北京·香格里拉饭店举行,敬请期待!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我们的会议节奏的确非常快,上午结束没多久,下午就要开始了。欢迎大家来到2018全球私募基金峰会活动现场,我是中央广播电台私募之声的主持人杨曦,非常荣幸能来到现场,我代表主办方非常诚挚地欢迎各位。2018年即将过去,还有几天我们就要跨入2019年了。节目开始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看看我们共同走过的道路,一起来看大屏幕。
主持人:片子不长但是寄托了我们很多对未来的希望很多期待,2018年即将过去,这一年对于中国资本市场来说是不平凡的年份,同时对于我们私募行业来说,也更加的不同寻常。在年底的时候我们回想这一年有很多的关键词,对我们私募来说都是绕不过去的,比如说资管新规、马太效应等等,这一年大家都走得步履蹒跚,但是依然有很多的记忆点留在我们的心中,我们的信用规范体系对我们的从业人员要求更加的严格,我想这对行业也是非常有益的。市场虽然有进有出,但是总体的规模变化也不太大,所以在这样一个时点我们回顾今年有更多值得和大家共同来分实践和思考。今天我们邀请了很多政策制定的参与者我们行业的领导、还有资深媒体人士、私募领军者,我们一起就我们的行业政策进行探讨,包括对未来的一些思考。
活动一开始跟大家介绍一下到场的各位嘉宾:
原全国人大财经委办公室副主任中国《证券法》、《信托》、《投资基金法》起草工作小组组长王连洲
经济日报副副总编辑郑波先生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副秘书长刘传葵
海通证券副总裁裴长江
时间关系不能一一介绍,在下午的会议过程中会有请各位大咖一起来到讲台上,进行对话。
首先有请经济日报社副总编辑郑波先生,有请郑总。
郑波: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下午好!
2018年即将成为记忆,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值此辞旧迎新之际,由《证券日报社》主办的第二届新时代资本论坛暨2018年全球私募基金峰会今天在北京得香格里拉饭店隆重开幕了。在这里,我谨代表经济日报社,向亲自到场光临指导的各位领导、嘉宾表示衷心地感谢!
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国经济运行延续了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动能转换有新进展,质量效益有新提升,改革开放出现新亮点,高质量发展开端良好。刚刚于12月19日至21日在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围绕资本市场着墨很多,定位很高,对提振市场信心意义重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资本市场在金融运行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会议明确了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目标,即要通过深化改革,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
从2004年到现在,中国的私募基金业风雨兼程15载,已是中国资本市场体系中的重要一部分。特别是今年4月份,资管新规开始实施。无疑这将对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以及基金业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资管新规明确对私募基金的信息披露频率、杠杆比例以及私募基金管理人履行主动管理职责等等都作出了明确要求,显示出监管机构规范发展私募基金业的决心与信心。这是我们私募基金的一份重大政策红利。中国私募基金行业必将迎来了一个更阳光、更规范和更大规模化的发展的新时代与大时代。
进入2018年以来,私募基金行业延续健康、有序的发展态势,监管体系不断完善,行业自律体系不断健全,社会公信逐步形成。中国私募基金业的发展日益呈现出下列比较明显的特征。
一是实现了量的扩张。截止今年前三季度,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8922家,管理资产规模2.39万亿元;私募股权与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14561家,管理资产规模8.44万亿元;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24255家,管理资产规模12.80万亿元。中国私募基金市场的发展已经有了明显的爆发式增长。
二是行业发展开始进入了质的发展新时期,业内一批抗风险能力强、风控水平较高的头部私募基金崛起。最新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前10个月,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规模在100亿元及以上的有232家、50亿元到100亿元之间的有278家、20亿元到50亿元之间的有670家、10亿元到20亿元之间的有798家、5亿元到10亿元之间的有1143家。新规下,虽然私募基金业的竞争将会日益加剧,但我们期待着风控水平高、投研能力强的一大批基金不断涌现出来。
三是行业开放程度的不断提升,土洋私募基金竞合的时代到来。今年6月份,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了《关于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在协会进行管理人登记的特别说明》,其中提到QDLP管理机构要想在中国境内开展私募投资基金业务,必须在协会登记为私募基金管理人。今年下半年以来,外资私募布局中国资本市场的步伐明显加快。截至目前,已有富达利泰投资、瑞银资管、富敦投资等16家外资完成私募管理人登记,发行的私募基金数量达25只。洋私募的到来对本土私募而言是挑战更是机遇。我们应该抓住对外开放提速的机遇,推动本土私募高质量发展,塑造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私募新形象,提升中国资本市场在全球的影响力。
四是行业自律与行业治理水平得以提高。今年以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不断强化主动自律、行为自律、过程自律,推动市场化信用博弈和信用约束,积极发挥业务规则和行为规范的具体矫正作用,与行政监管、司法惩戒共同构筑了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的行业治理格局。截至2018年10月末,已累计注销1.4万家长期无展业意愿机构,将509家机构列入失联公示名单,将4350家未按时履行信息报送义务机构列入异常机构名录,公示128家不予登记申请机构,涉及律师事务所105家,相关律师225人。对68家机构、52名从业人员以及5家律师事务所采取自律管理措施。事实上,行业自律既是行业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基金法》的最基本要求。
同志们,朋友们,为了承担起推动中国私募基金业规范化发展,提升整体管理水平,促进中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责任;同时,为了能够更好地帮助投资者发现价值、管理好财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愿我们携手并进,共同探讨好行业发展之道,为中国私募基金行业的健康发展撸起袖子加油干!
最后,预祝各位领导和嘉宾及其家人在即将到来的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财源广进,阖家幸福!预祝“2018全球私募基金峰”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主持人:在岁末年尾的时候特别感谢《证券日报》搭建这样一个平台,让我们一起探讨私募基金业的未来。下面有请王连洲先生,王老是中国《证券法》、信托法》、《投资基金法》起草工作小组的组长,多年来发表了很多的文章和讲话,也参与了很多金融法规宣传和推广的工作,下面掌声有请王连洲先生为我们带来致辞有请。
王连洲:各位嘉宾下午好,感谢《证券日报》给我这个机会,同业界新老朋友聚集一堂,推动有关私募基金建设一起议题进行探讨和看法。
私募基金及规制建设的回顾。
资料显示,私募基金紧紧经过4年多时间的发展,截至2018年6月底,私募基金合计规模就达到12.52万亿元,已接近发展20年公募基金的12.79万亿元规模。但最近几个月据说萎缩不少。这其中固然有中美摩擦、经济遇冷,形势有变,变中有忧等国内外大环境原因,但与私募基金法律法规及监管的导向也不无关系。
私募投资基金被提上日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已故程思危先生于1998年在全国两会上提出了《关于尽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提案。国家计委草拟了“关于产业投资基金暂行管理办法。”八届全国人大财经委提出的八个经济立法提案之一,就是要制定一部涵盖产业投资基金、风险创业投资基金、并购基金、证券投资基金等,都纳入其中的综合性的《投资基金法》。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是《证券投资基金法》出台,删除了对于风险创业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的规定。当然就客观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来说,毋宁先出台私募投资基金法:一是前已经有了证券委员会颁布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二是可以相对较快提高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资本能力;这里不存在是与非。
相反的是,新浪财经记者曾问起了中国私募基金最近几年得以迅速发展,来势很猛,作用日显,谁的贡献大的问题。我说贡献大的人很多,但将私募基金概念最早引入基金法起草过程的,应提到时任中国证监会顾问的香港大律师梁定邦先生。是他在起草工作小组按照风险创业投资、产业投资、证券投资等不同投资类别,分别列章列节在同一部法律中分别作出规定遇到困难招致激烈争执时,建议从基金出口、按不同投资方向分别规定,而变为从基金资金入口、即按公开募集资金的方式‘公募’和向特定对象募集资金方式的‘私募’,分别做出不同的资质要求和规定,争议由大化小。直到今天,“私募”与“公募”基金的概念,已经进入到一些正式文件和教科书中。另一位特别应该提到的,非时任两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的吴晓玲莫属。是她经过多年的据理力争,好不容易争取到将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纳入到新《证券投资基金法》中,从而确立了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合法地位。只是前前后后经过4年争取将私募非证券投资基金纳入基金法的修订之路,临门一脚却与PE失之交臂,未免令人遗憾。不过应该看到,正是新的证券投资基金法,为监管部门后来制定规范发展私募基金行业一系列配套的规章制度,拓宽了思路,加重了责任,提高了速度,由此助推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和包括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内的其他私募非证券投资基金的规制建设,步入了一个全新的活跃时期。
对于目前私募基金规制建设和监管现状的观察。
目前,私募非证券投资基金适用的法律法规及规则,主要是《信托法》《证券投资基金法》以及《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基金公司子公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等。根据资金集合的不同性质、来源和用途,分别有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各类专项基金以及各类投资基金等;根据资产投资的不同方式,又有“投资管理”、“资产管理”、“股权投资”、“创业投资”不同的称谓之分,并接受不同部门各自不同细则的监管?。例如:契约形式为主的私募基金,受银监会监管。?一般创业投资企业,受发改委监管。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及私募非证券投资基金,接受证监会和中基协的监管。?作为资产管理业务及产品,接受人行监管。
凡此种种,可以看出,部分私募基金的募集、投资、管理、退出可能涉及银保监会、发改委、证监会、人民银行以及基金业协会多重监管。结果是或者监管重叠,或者监管缺位。
私募基金行业需要新的思考、新的作为、新的突破
从规制建设和科学监管方面,需要以信托法、基金法为基础,从法律上确立私募投资资基金行业的信托关系,推动金融由机构监管向功能监管的稳步转化。明确界定私募基金的业务本质和监管规则;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基金组织形式和运作特点,做出专门的监管制度;针对私募基金活动可能出现的金融犯罪风险,建立具体的防范机制和惩处措施;对私募基金不宜设置过多的行政限制,该市场的给市场,该政府的给政府;要防止将私募基金与公募基金同质化的监管;应汲取整治互联网金融非法集资爆雷而采取“一刀切”整治措施致使部分企业停止正常运转的教训。政策的制定需要瞻前顾后、充分论证,应强调其科学性、适用性、稳定性,不宜朝令夕改,不能按下葫芦起来瓢。执法要公平公正严格,一视同仁,不应有选择性的执法。公平公正是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最根本的稳定器。
从基金企业结构来说,基金企业要高度重视经营团队的和谐组合,不管是合伙、有限责任,还是股份公司,都需要股权的明晰、责任的分工。中国私募股权投资时代已经来临,正是中小企业、天使资本进入资本市场的最佳时机。
要高度重视优秀专业性人才的凝聚和培养。没有高水平高技能的专业人才,就没有创新事业的开拓。一个专才,可以带来一个产品;一个产品,可以带来一个产业。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要善于发现人才,使用人才。要把人才放在最佳岗位上,以发挥出最杰出的才干和价值。投资理财产品设计,一定要扩大视野,走差异化路线,推陈出新。努力做到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中原群雄逐鹿,鹿死高手。
始终要重视对于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基金投资者是资本市场的主要参与群体,但处于信息严重不对称的地位,合法权益容易受到侵害;投资者中的大多数并没有随着中国金融资本市场的发展享受到应该享受的权益,这背离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目标,既不公平公正,更不应该。投资基金行业的当事人在权、责、利的构架匹配中,存在着基金投资人的利益难以受到切实保护的规则缺限,致使基金投资收益和基金持有人赚钱效应不够匹配。不管是银行、保险、信托、证券、基金、资管公司的资金管理人或受托人,在坚守“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要约精神上,其中最大的公约数,就是诚实守信,勤勉尽责,将维护基金投资者、基金持有人的利益放在“重中之重”,既有极大的客观必要性,也有突出的现实性。
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王连洲先生。就在今天中午我们活动开始前还在微信上看到王老刚刚接受一家媒体的采访,我记得题目是要坚守中国基金行业的诚信,与行业助力发展。再次以热烈掌声感谢王老。
下面我们有请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副秘书长刘传葵先生为我们带来致辞,有请。
刘传葵:尊敬的王连洲主任,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参加证券日报主办的2018全球私募基金峰会,也很高兴高兴刚才聆听了王连洲主任对中国基金历程的回顾与高屋建瓴之见。在此,我谨代表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向本次峰会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我愿意从保险资金的角度来谈谈今天的主题。我这里先简要介绍一下保险资金运用情况。从资金的体量看,截至2018年10月,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到15.79万亿元,比年初增长5.84%。从大类资产配置看,银行存款达到2.2万亿元,占比14.05%;债券55684.84亿元,占比35.26%;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20054.68亿元,占比12.7%;其他投资59992.14亿元,占比37.99%。这里的投资结构,与我们私募基金相关的我想主要有三个方面,一个是保险资金的境外投资,目前大约接近三千亿元人民币,与海外私募机构有诸多业务合作;一个是保险资金的对外委托管理,目前主要是委托给认可的公募基金、证券公司管理,在债券投资、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等投资项下均有涉及,对如何进一步打开保险资金与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业务合作值得我们共同努力与期待;目前更主要的是私募股权基金领域的合作,更多体现在保险资金的其他投资项下,这也是我后面主要阐述的方面。从服务实体经济来看,保险资管产品注册制的改革大幅提升了发行效率,截至2018年10月,累计发起设立各类债权、股权投资计划983项,合计备案(注册)规模2.35万亿元,主要投向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工程,其中支农支小融资业务累计放款180多亿元,参与市场化债转股项目落地总金额600多亿元,参与长租公寓首单200亿元也已经落地,这些投资取得了社会的积极评价。整体来看,保险资金运用稳健,资金规模持续增加,与金融各子行业一道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
我认为,保险资金具备资金期限长的重要特性,也具备机制上的极大灵活性,是一种友好的资金、开放的资金,包括在股市的“压舱石”角色、资金委托管理的做法、近期积极建立“纾困基金”等,无不是这一特性的体现,因而容易和包括私募基金在内的各类资管主体展开业务合作。保险资金是一种长期资金,从资金来源上保障了资金的长期性稳定性,以寿险产品为例,一般期限通常在10年以上,有些长达二三十年,这是其他资金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因而从投资期限而言,保险资金可以支持长期的投资项目,或者穿越周期支持所投资的标的。保险资金投资模式灵活多样,具备机制、方式创新的良好禀赋,为与私募基金在内的各类资管主体合作具备了了良好基础。它在产品形式上,可以通过基础设施投资计划、不动产投资计划、项目资产支持计划、保险私募基金等投资产品对接具体融资项目;在投资方式上,它可以根据不同融资需求和风险偏好选择债权、股权和股债结合等多种形式;在交易结构上,它逐步从债权、股权等向股债结合、优先股、基金等更为灵活的交易结构发展。这些既充分演绎了保险的金融属性与特征,又密切结合了实体经济的要求与需求,增强了保险资金对于合作方需求的契合度。
其实,对于保险资金与私募基金的合作,政策面是积极尝试并加大支持力度的。早在2010年,原保监会发布《保险资金投资股权暂行办法》,允许保险资金投资未上市企业股权,保险资金可以作为LP参与私募股权基金投资,股权投资成为保险资产管理的常态业务。2012年,原保监会下发了《关于保险资金投资股权和不动产有关问题的通知》,扩大股权投资范围,并将并购基金、成长基金、新型战略产业基金纳入其中。这一年,原保监会还发布了《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明确保险资金可以投境外未上市股权和股权投资基金。2014年,国务院发布保险业“新国十条”,明确提出“鼓励设立不动产、基础设施、养老等专业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允许专业保险资产管理机构设立夹层基金、并购基金、不动产基金等私募股权基金”,也鼓励保险资金利用投资计划等方式,支持民生工程和国家重大工程建设。这一年,原保监会发布了《关于保险资金创业投资基金股权市场通知》,允许保险资金投资适当业务的基金专项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2015年,原保监会发布《关于设立保险私募基金有关事项的通知》,允许保险资金设立私募基金,掀开了保险资金股权投资的新篇章。2016年,原保监会修订发布《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管理办法》,提升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能力。2017年,原保监会下发的《关于保险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等重要文件中,明确支持保险资金直接股权投资和投资各类私募基金等方式服务实体经济建设。今年,10月,银保监会发布《保险资金投资股权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取消了保险资金开展股权投资的行业范围限制,拟通过“负面清单+正面引导”机制,提升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能力。10月,还发布了《关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设立专项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允许设立专项产品,参与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质押流动性风险,为优质上市公司和民营企业提供长期融资支持,维护金融市场长期健康发展。11月,会同发改委等部委联合印发《关于鼓励相关机构参与市场化债转股的通知》,允许符合条件的保险机构设立专门实施机构从事市场化债转股,允许保险业实施机构设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开展市场化债转股。
我刚才如此详尽地介绍历年来的保险资金运用有关与实体经济、私募基金相关政策,是想说明,保险资金在与私募基金的合作上,服务实体经济建设的大方向上,具有政策支持的力度和广阔合作空间。目前,有超过100家的保险机构投资了120多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设立了230多支基金,累计投资规模超过5000亿元,已经成为私募股权基金市场的重要机构投资者。并且,另类投资占比的上升是近年来的资管机构投资的重要特点,中外概莫能外,这显然有利于今后保险资金与私募基金合作空间的进一步拓宽。
保险资金投资私募基金,及加强合作,具有策略与战略的意义。就策略而言,保险资金是私募基金理想的资金来源之一,保险资金参与私募基金也有利于有利于拓宽资金运用渠道,优化保险资产配置结构,分享经济转型升级成果,改善投资收益,有利于创新投资方式,分散投资风险,提高资金运用效率。就战略意义而言,保险资金通过私募股权基金将资金投入实体经济和高科技企业,是价值创造者和新经济的推动者,对实体经济而言有利于缓解当前创业企业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期限短的问题,减轻发展压力,也有利于发挥机构投资者导向作用,引导资金投向国家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凸显在复杂经济背景下的保险资产管理业的行业责任与担当。
今年4月,《资管新规》的正式出台,在制度进一步规范的背景下,私募股权基金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也为保险资金与私募基金的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由于《资管新规》规定一些资管主体不得投资未上市股权(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或可能受到一些约束,保险资金将越发被私募基金所加强重视,为私募基金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提供了更坚实的基础。我相信,未来保险资金将与大资管各业迎来更广泛的合作机遇。
在2019年即将到来之际,我衷心期待包括私募基金在内的各类资管主体,加强对保险资金的研究与关注,保险资金也与各类私募基金等资管主体有更多、更务实的合作,共同促进大资管市场的合作与繁荣。
最后,预祝峰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
主持人:谢谢刘秘书长,下面有请海通证券副总裁裴长江先生为我们带来致辞,有请。
裴长江:尊敬的王连洲、尊敬的郑波总编辑,尊敬的陈剑夫社长,尊敬的刘传葵副秘书长,尊敬的各位金融界、媒体界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2019年即将来临,在这辞旧迎新的特殊时刻,很高兴与各位精英欢聚在首都北京,探讨行业共同关心的话题,展望资产管理行业发展的方向。《证券日报》是综合性证券专业化的报社,具有国家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海通证券作为协办方很荣幸能参与金骏马奖首个奖项的评选。我们希望联合权威媒体发挥专业优势,采用科学的基金研究评价体系,推选出一批具有标杆意义的私募机构共同为投资者创造价值,共同为资本市场添砖加瓦。
即将过去的2018年是极其艰难的一年,受国内外不利因素的影响,环顾全球无论是股票市场还是大宗商品市场甚至是数字货币都出现普遍的下跌。在这样一个艰难的时刻我们更需要坐下来冷静、客观分析波动因素,碰撞思想,分享彼此的看法和观点。只要我们执着于自己的信念和理想,不悲观、不放弃共同努力,我们一定会迎来资本市场的春天。
虽然债券市场疲软下行,但是随着财富的积累,信贷行业在过去几年展现出顺应时代的内在新动力,整个社会对财富管理的需求始终在增加,这个趋势一直没有发生变化。中国金融机构资产管理规模已经突破了100万亿元,即便如此我国居民对财富的管理需求仍然没有被满足,整个行业仍然具有最大的发展的机会。
2018年资管新规实施,从长期来看这是一次重构资管行业的重要时期。资金池和刚性兑付退出舞台之后,需要寻找其他的产品和载体来承接。对私募基金来说应该是历史性的机遇,事实上私募基金的发展已经展现出了惊人的生命力,私募基金是国内外主体最活跃,涉猎最广,结构最灵活的机构,在过去短短几年里私募管理人已经从1348家增至8746家,产品从3000多支已经增加到36000多支,管理规模也从400多亿增加到12万亿元,已经成为A股规模第四大的投资主体。海外机构也在今年开始积极进入国内的私募领域。2018年堪称私募A股的元年,将缩小与海外市场的差距。海通证券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与私募基金管理人达成共生共赢的共识。共赢就是海通证券成为投资者和私募基金的桥梁,一端联着管理人,一端联着投资者,希望能把最出色的管理人最好的管理人推送给投资者。
海通证券正从传统的模式转变为供应商。海通的私募基金已经突破了1000多亿元,与几百家的公司合作。我们的业务自2014年开展至今已经投资了近百个私募管理人,目前规模已经超过200亿元。而对于投资者海通的的服务中心也从经济业务从财富管理转型,在转型过程中我们为私募基金能为我们带来的价值是无法想象的,这将是海通与私募基金共生共赢的基石。
2018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也是我们海通证券成立三十周年,三十年前海通诞生于中国资本市场的上游,经济三十年的发展我们已经成为国内总资产净利润最大的券商之一,业务涵盖了经济、投行、资产管理、投资、研究、PE基金、融资租赁等各个领域。在全国拥有330多家营业网点,在44个国家和地区有我们的分支机构,海通证券成立以来就积极通过股权融资、融资租赁等多种形式为实体经济服务,促进产融结合。2017年公司为实体经济融资的总额超过2500多亿元。海通证券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亲历者参与者,更是收益者,在今年市场低迷环境恶劣的情况下,海通证券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出资50亿成立了行业最大的纾困基金,更积极落实各种纾困计划,支持优质的民营企业支持民营企业,展示和我们的决心和信心。
银行保险、信托等行业同仁的到来,让我们对私募基金蓬勃发展更有信心,衷心地希望今天出席会议的各位领导、伙伴能借此机会增进了解、加深合作、优势互补,推进私募行业规范、健康地发展,祝愿证券日报社与海通证券共同为私募基金打造的金骏马奖能更好服务私募基金行业,能更好服务于广大的投资者,并成为资本市场上具有影响力的私募奖项。
预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并提前祝大家新年快乐,谢谢!
主持人:非常感谢,谢谢裴长江带来的致辞。今天是2018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希望今年的红盘虽然不多只有一点点,也为未来带来一点好运气。
下面有请单坤先生带来主题演讲。
单坤:感谢证券日报还有海通证券的邀请,能参加咱们2018全球私募基金峰会,提到施罗德可能大家知道这个名字是来自交银时代。施罗德是我们交易外方的股东,今天代表的就是外方的施罗德投资,正好是这两年我们中国的金融市场不断的开放,我们也是在去年施罗德投资拿到了私募牌照,可以在中国做私募基金的投资,未来也是和国内各家公司一起成长。
刚才主持人提到了今天是2018年最后的一个交易日,做股票的投资者说今年终于结束了,做债券的同志说欢天喜地做债券。相信明年大家都对市场有更多的期许。
用简短的时间跟大家分享两个话题,一个是关于金融开放,外资到底如何参与金融市场,布局发展是怎样的。第二个可能是大家关心的明年市场的确定与不确定因素到底是什么。这里是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供大家分享。
我们整个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已经进入非常重要的阶段我们一个核心的观点就是从野蛮生长的状态,马上要进入到回归本原的状态。大家可以看到无论信托还是理财都出现了下降,这确实跟过去两年金融去杠杆整个监管是息息相关的概念的。我们的商业银行理财从原来的高速增长的状态到现在已经开始走平的状态,我们最新的数据只到2017年底,但是2018年的规模没有公布,我们预计这个规模也不是增长,也是一个相对走平的状态。一个是私募基金市场一个是公募基金市场依然保持上升的趋势,现在两个市场的规模已经出现相当的状态,分别是私募市场12.8万亿、公募市场13.36万亿。我们认为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是比较好的发展状态。另外商业银行纷纷成立了子公司,到底是竞争关系,这个市场一直在期待2020年之后的事情。因此理财子公司成立需要一年的时间,真正意义上开始变化的话可能在2020年之后。
在我们看中国的资管市场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到一件事情,我们要理解整个的资管行业的发展,其实我们现在处于的位置,也就是我们的空间到底有多大?无论是从股票的总市值上,还是指开放资金的净规模上,其实是我们的非常小的一块。从整个中国家庭资产比例来说,大家可以看到基金的规模只有1%。这说明什么呢,其实这极大说明我们在过去几年的一个状态,其实在中国银行业还是处于主导型的地位,这样的话居民的金融资金除了房地产之外,主要还是投资于银行的产品为核心的这样的一个概念,较少投资于资金,在比例上还是比较少的。如果我们看欧美、日本、韩国市场,其实我们未来的空间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像韩国、日本分别是3%、6%,欧盟是8%这样的一个概念。如果我们从1%提到5%以上的话,对我们基金行业来说是非常大的提高。
再来看公募基金这个市场,因为数据披露有限,大家可以看到是13.36万亿这样的一个市场,但是我们可以注意到东西是一枝独秀,就是货币基金。经过2015年的飞速发展到现在,从全国来说整个量也是非常大的,其中最大的就是货币基金。剔除这8.9万亿的货币基金市场,除了我们的混合债券、股票QDII加在一起大概是6.5万亿的规模,在过去几年中增长速度实际上是很低的,也是为未来埋下了很大的伏笔。2017到2018年上幅的比较快,最新的数据债券基金已经突破2万亿的规模。这是我们看到未来国外市场,其实在未来十年之后未来的市场是非常大的,大家需要不断去思考不断完善。
今天各位发言嘉宾你们都提到了外资资管进入中国的这个概念,我给大梳理一下外资在布局中国的时候有几种模式,其中无外乎是三种模式,一个是境外投资境内,大家天天看新闻道或者研究的时候都知道,到QFII或者沪港通、深港通、或者债券通的概念。第二种模式就是境内投资境内,跟国内的投资人一起布局投资本土。第三种模式就是境内投资境外,刚才也提到了上海QDLP和深圳QDIE以及香港互认的基金。
这里核心讲两块,第一个市场和第二个市场。境外投资人投资国内这个数据是人民银行每个季度会发布一个数据,境外机构投资人投资人民币金融资产分别是股票和债券的这两个数据,大家可以惊喜看到2018年债券的增速达到45%,这个幅度是非常高的,整个2018年股票回落,说明外资对国内的布局还是非常有信心,即便我们的市场表现得不是太好。其实这也是2018年股票市场外资成为最主要的赢家之一,在快速的增幅中主要投资还是以国债增持为核心。这块预期还有很大的空间,因为我们现在已经以及把股票纳入到海外市场,一旦我们的金融市场纳入到海外市场,这些被动投资主动投资都会想尽办法布局中国的市场。第一步布局国债核心,这好理解,比如说像信用债都有可能有一些涉及。另外一块发现今年我们的人民币是贬值的,在人民币贬值的情况下依然欣喜地发现增速还是可以的。另外我们可以看到外资私募基金现在已经有16家注册成功,同时发了25个产品我们是2017年12月25日拿到资格,其实是圣诞节送给我们的礼物。明年更多的外资会进入中国积极参与整个市场,初期外资私募基金债券比较多,但是近期也可以看到很多人在布局比如说量化商品,会有比较多的涉猎,这也是比较重要的信号。
最终谈谈我们一些想法,未来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当然我们是透过我前面前三张表我们认为是一片蓝海,未来可发展的空间非常大,我们认为未来推动的几个核心的动力我们特别注重人口老龄化,这件事情在国内谈的比较少一点,但是最近大家可以看到一篇文章刷屏,今年出生的新生儿只有5%,这意味着我们的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大家知道私募基金发展中有一个核心的推动就是养老金的抵扣,使得美国的私募基金可以飞速发展,我们也期待中国养老金变化,人口老龄化会通过整个市场向专业市场尤其是私募基金的发展。另外很多外资私募基金进来之后也发现很多风险管理工具现在并不是非常的充分,虽然我们正在积极的布局发展,这些对于我们未来资产管理行业是非常重要的工具,有利于我们在国内回避风险,但是我们更愿意用管理风险,意味着在市场下跌的过程中透过你的判断透过工具的使用,都能在不同的市场状态下为你的客户赢得资产的保值和升值的概念。
外资私募从2017年开始进入,2018年已经两年,推出很多的产品,到底这些外资私募能带给我们的是什么,从我个人的理念感觉是,这个外资私募进来有很重要的一点,如果大家在国内做债券的朋友们都知道,有的时候市场要上,大家都会一起买,大家会一起卖,因为背后无论从体量来说银行资金的量还是巨大的,我们很多的基金或者私募基金管理人背后还是银行,因为这个投资理念的差异对市场不同的判断产生了差异,带来的就是风险定价。因为大家知道,因为我个人是做债券的,国内债券市场中大家比较诟病的一点就是债券的活跃度而且买卖的差价比较管,有的时候债券的流动性不是很好,其实交易的频繁性带来的就是定价的频繁性,这是我们认为比较核心的一块。
最终我们外来的和尚到底会不会念经,这是大家都想知道的。其实我也只能说依然处于初期的水平,因为只有两年,对于海外也在摸索。我们依然会秉持我们境外母公司的投资理念,最核心的一点一定要充分核心理解国内市场理念和驱动因素,如果你把海外的东西完全硬套进来,因为大家知道国内的投资方式和国外不太一样,你只有深刻理解国内的投资因素,讲白一点接地气,两边完全接在一起。
最后整个行业处于起步阶段,整个规模没有上升没有很快,我们现在布局为了未来更好理解我们的市场,理解我们的客人。
这是我们整个公募基金市场过去三年的表现,为什么值得期待,因为我们金融委员会释放一个信号大家都知道资本市场被赋予一个价值,股票市场大家都知道近几年波动太大,尤其2016、2017、2018整个的波动比较大,股票确实整个也跌出了上势。今年跑赢大资产的就是债券,2019年我们仍然充分信心。对于QDII尤其是海外今年上半年还不错,但是最近美股的大幅度的波动使得美股比较受伤。
时间关系会过得快一点。回顾2018年大家可以看到大类资产的表现,也说了90%都是负的,整个异常的艰难,无外乎几个,美国美元。去除波动率的影响,比如说美国的国债贷款这些还是跑赢的整体市场,其他的还是大幅度的波动。整个2019年正好是我们这十年之后的第一年,我们也可以看到大的趋势大家未来一定要值得警惕,一个就是在过去的十年中因为我们金融危机恢复之后,全球的央行都把利率压得特别低,欧洲、日本都出现了负利率甚至零利率的状态,这种状态持续了很久,使得央行在扩表。尤其美国和欧洲市场脱钩的状态,美国率先进入了压息缩表的状态中去。2019年市场对欧洲经济并不看好,但是全球经济政策的一个正常化和缩表周期是大家考虑的一点。最大的不确定来自地缘政治的风险,最近几年这种频率非常大,带来的就是全球经济的风险。
总体我们认为美国的市场是开始减速,因为我们做这个也是欣喜地发现像海通证券对海外的市场研究非常深了,我们整个的一个概念,具体不说了,因为时间原因,大家可以看一下。一个是美国的繁荣结束,如果美元开始走低的话,其实对于资金市场是一个比较好的利好的因素。大家可以看到美元整个的倒挂使得对市场还是比较悲观的。中国就是稳定经济是头等大事,经济引擎未来几年会变化,从出口到投资过渡到消费,每一个经济下行大台阶到底要付出怎样的代价,2019年大的概率我们看到和了解到是基金财政政策的组合,其实就是为了赢得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欧洲不说了。
最后一分钟讲一下汇率,大家可以看到绿的是美元和人民币的汇率,底下是7,中间是美元指数,从境外来看其实我们认为美元指数从第二季度往下掉,给我们很大的空间,意味着整个人民币升值还是有一定的空间的。
最后讲一个中资美元债券市场的整体关注,大家可以看到尤其是高收益债券,大家知道房地产在这里面是非常大的,像恒达,现在高收益都是两倍数的收益,这里面其实可以有一些精减的投资是尤其可以值得大家关注的,因为新兴市场资金流出在美国有很多,但是由于美国的减速使得市场回归,同时国内投资力量并没有减弱,所以房地产在城投领域确实还有一些可以借鉴的地方。
最后我们还是希望能带来一个比较好的理念,因为迎进来走出去是双方的概念,最终一定要抱着敬畏市场的决心,整个波动率会比较大,明年确实我们认为中国的经济还是处于一个稳定期的概念,最终我们祝福我们中国的私募基金百花齐放,很多人也是培育我们的头部基金,对于我们外资私募来说大家一定是合作共赢的关系,谢谢大家。
主持人:圆桌论坛一:新资管时代下的机遇和挑战
主持人:中国的资本市场其实还是很年轻的,包括中国的基金行业也只是走过了20年的历程,以下我们将会在这里为大家带来两场圆桌对话,邀请各位行业内的资深人士来到台上一起来分享我们的思考和实践。
那么对于基金行业的未来包括对于中国大资管行业的未来,我们都是在迅速发展过后迎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阶段,这其实也是一个非常正常的事情,很难说一个行业能保持多年内的高速增长,这样的增长势头现在出现了一个变化,我想也是我们抓紧机遇,调整自己,包括进行一些非常积极基础性思考过程的一个时期,在高增猛进的时候有可能我们更是低头赶路,至于我们的周围未来会面临怎样的环境思考得少一些。
今天第一场圆桌对话主题是新资管时代下的机遇与挑战,我们会邀请各位行业内的同仁进行讨论。圆桌二的主题是未来长线投资如何找到赢策略,我们需要把眼光放得更远一些。
邀请第一个环节的嘉宾,他们分别是:
建设银行资管对公客户团队负责人曹勐
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创新业务部业务董事闫立罡
兴业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顾卫平
…
再一次欢迎各位来宾来到台上,第一轮还是做一个自我介绍,因为都来自银行、信托、保险等等,介绍一下自己姓氏名谁,我们和私募行业即将发生怎样的联系。
曹勐:我是来自建行总行的曹勐,入行十年一直从事基金业务,因为资管新规在主体之内很难和私募发生联系,我的工作也发生了调整。
闫立罡:非常高兴有机会能参加这个论坛,我是来自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闫立罡,所在的部门是创新业务部,这个部门主要做的是PE投资,或者上市公司投资,以及一些非标投资,今天论坛讨论的私募基金也是在我们的部门。刚才也提到了资金特点能力的呈现,相对来说是稳健的,所以我们对于选择相对来说是会更早去考虑,一会儿会分享一些这方面的想法和观点。
顾卫平:我是兴业银行资产管理部,很高兴参加这样一个会议,因为商业银行跟整个的资本市场是相辅相成的一个关系,但是还是比较远。在中国做银行太难。
主持人:银行不多吗,有上千家吗?
顾卫平:衍生出来的我们的货币产品太少,我们在座的很多的基金尤其是私募股权基金在中国经济转型培育过程中,在形成天使资本上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所以我觉得私募是一支十分重要的力量。作为兴业银行来说也是十分注重和私募的合作,当然有两类,一类是私募作为优秀的管理,为我们资产配置投资服务,因为大家都知道术业有专攻私募能在细分市场,这是他们的特色。我说私募要有特色,我觉得还是要做得专业。我们选择的合作伙伴不在于他们大,而在于他们在策略上要跟一些大的基金公司有一种参与化的定位。另外一个银行跟私募很重要的一块合作在私募股权上的。大家都知道行业银行企业客户的群体也是很老化的,希望我们跟私募股权合作中拥抱新经济,改善自身群体这样的一个结构。
主持人:谢谢顾总,看来银行体系对和私募基金合作前景很广阔的,下面边总。
边涛:我们发展区域广一点,今天主要的话题是从信托角度,简单谈一下。
王和俊:我是来自云南信托的王和俊,我相信云南信托在座的各位也不会陌生,是历史悠久的投资商,在债券业务上我们开展的比较多,跟今天的主题有关。
主持人:今天先从大资管行业所面临的布局谈起,因为我们大资管行业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增长,有几年两位数增长,去年开始我们明显发现发生了变化,今年更多和原来不一样的情况正在越来越多出现,这种情况下大家是如何看待这种变化的?从资管行当来说,特别是大家银行、保险、信托有所不同,应当如何去面临这种变化?这样的调整有可能会经过多长的时间,还有可能回到过去吗,还是未来会迎来怎样的发展节奏和状况,请各位跟我们共同分享一下。
曹勐:我先抛个砖,正好2008年加入建行,从次贷危机感到金融债,我的理解就是资管分两种,一个是资产管理,另外一个叫中国资产管理,应该是两类。资产管理核心是代客理财,这是资产管理的核心的要点。中国资产管理又赋予了金融创新和金融稳定平衡点很重要的一个角色,我觉得这是中国资产管理这样的一个特点。可以这么说在过去的十年间中国资产管理的发展基本上跟经济周期是十分吻合的,因为过去的十年中国整个经历快速的增长,能保持7%左右的GDP的增速,其实资管行业是顺应了这个发展,如果你发现做私募股权投资收益远远不会高于做其他的投资。今年的资管新规给了我们行业重新梳理的机会,我们觉得要正视我们中国的资产管理和国外的资产管理有三个最大的区别。
第一个资金短,欧美国家人家管理的都是老钱、长钱,中国都是快钱,都是比较年轻的钱,这是一个资金端的不同。资产端欧美国家是以消费类为主,中国还是投资拉动,在投资拉动经营效益很难判断,这个东西很难有一个量化的东西。另外在监管、企业博弈间的过程,我们属于在中央政府领导下,保持高度的一致性,没有相关之间特别多的博弈,所以我觉得这三个鸿沟很难指望着一个资管新规就能完全跨过去。所以可能未来的十年是我们逐步在迎合在跟国外三个差异内找到中国资管新规的发展。
闫立罡:我想讲咱们这个题目是大资管,大资管的这个概念首先要理清一下,其实这个检索一下,真正的大资管概念集中出现应该是在去年央行发展经济报告之后出现的。应该是资管新规出现之后就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尽管有去资金池一系列的对象,但核心的转过头我们资管行业应该怎样转型怎样定位,很核心的一点。差异化包括几个方面,一方面资金属性,是长钱还是短钱,刚才也提到了。从保险的角度来看,保险的钱肯定是长钱,长钱和短钱的区别在哪里,定位本身擅长的点在哪里,这是我们差异化的几个方面。保险这方面我也准备了一组数据,刚才讲到了2018年截至10月份的保险数据,我准备了去年全年的,去年全年保险资金运动余额大概是10万亿元,其中80%是委托给保险自然管理公司管理,这里面除了债券除了基金还有股权以外大约40%是在其他类,里面包括了投资计划,包括PE,包括长期股权投资,这几类其实在我们这边可能都归到大类投资范围里。我们可以看到它逐年比例是有一定的提高的,另外一个为什么这个比例会逐年提高,其实我们看美国这样的一个历史,它逐年在增加,主要我们分析有这么几个方面,一个是定类收益是比较高。第二个可以有效规避波动,第三个就是跟海外周期性相匹配,比较长。
我记得有一个BCG研究报告,也比较了一下,PE投资长期来看会产生更好的回报,它的回报从长期来看比债券更高,同时从降低波动角度考虑,不动产又是很重要的一环。研究美国前35年的不动产走势来看,抗周期或者穿越周期的能力更强一些。长久性来看,保险资金长久性一般都是更快。更多的资管定位也好,转型也好,要沿着资金的属性,资金的差异化,从这个角度去做一些定位。
主持人:中国人口现在在面临非常严重的老龄化,你觉得保险以后投资的方向,或者你更期待会有什么样的领域,什么样的产品供保险进行选择,现在体制政策上有没有什么不顺不舒服的地方?
闫立罡:这个问题非常好,其实我们这个问题我们也在研究也在考虑,首先保险资金刚才提到第一个特点就是长期性,第二个特点就是对安全性的要求应该是市场上最高的,就是风险降稳程度更高。我们喜欢的产品或者投资的方向是稳定或者成熟的一系列的资产。再拿刚才不动产的类别打比方,可能有一些机构更多喜欢去做一些开发的不动产,因为你从开发阶段进去可能把前端吃掉,后端吃掉,收益率更高一些,但是保险机构更偏向后端现金流的资产,尽管拿不到很高的收益,但是有回报,因为保险每年有一些偿付率,需要我们投资端产品端有一个稳定的现金流,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我们现在可能更多要考虑一点IFII/IF99的变化,对整个投资会有更大的转变,我们现在也在研究怎样应对这个,细节就不在这儿展开讲了。
主持人:顾总作为银行的老运动员如何看待我们的未来?
顾卫平:我觉得对未来的资管这个路怎样走,现在有一个新资管,我们银行理财在资管里面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它整个的过程,现在实际上还是褒贬不一,说法不一,但是我觉得中国的资产管理高速的增长是有它的必然性的。当然它隐藏了一些问题,包括风险问题。首先我们的资产管理才经历十多年的时间,国外实际上从上世纪的70年代、80年代开始市场化,逐渐的形成市场发展。另外我们很多的资产管理是从影子的模式,因为这几年我们自从加入巴塞协议以后,其实商业银行表内的扩张受到了资本的约束。最近大家都看到了最近监管部门批准整个银行发现永续债。银行的资本金一个是内分性,肯定是不够的,通过二级市场推动配股以后现在行情不好。其他的二级市场也会用完,现在提出了永续债,说明我们现在按照以前资本压力是很大的,什么原因,说明我们的社会融资对商业银行的融资难。我们的金融结构以间接融资实际上已经不适应我们现在的经济发展协同需求了,这几年的高速增长除了一方面把大量的资产放到国外去,另一方面也确实包含了居民财富的增长。本质上你的资产管理规模的增长,是居民社会财富增长有关的,欧美增长了2%、3%,他们认为亚太地区新生市场像中国的需求是很高的。所以我觉得资本包括我们的拉资本,或者是这样的一种不规范的资本,在我们这样一个经济转型期发挥着很大的作用。确实随着资管新规出来以后,包括银行我们所有的资本都在考虑怎样转型。我觉得这个转型作为资管你的初心就是要为投资者提供更好的产品,很显然目前的银行理财这几年的发展能力还是不够的。我经常跟国外的一些资管机构请教,比如说美国的一家新的资产管理机构,它有1.8万亿的资本,流动性足够了,大概接近5千亿,权益5千多亿,多资产2千多亿,另类也有1300亿美金,确实它多层次的。我问它这个另类搞什么东西,这个另类它跟我说一房地产,它是纽约最大的地主之一,很多的一些写字楼、五星级酒店都是他们拥有的一些资管。还有比如说基础设施,大量投资基础设施可能是PPP,收益率比较稳定。如果按照国外比较成熟的资产管理机构,他们投资的一些领域,他们的一些产品很显然我们的银行理财在资管行业里面还是刚刚起步的。因为大部分我们的银行理财都是刚需,慢慢转型,这个也是慢慢的引导。按照资管新规的要求,银行理财确实要做的事情是比较多的,包括我们的自己的投资,能力的建设问题。我看了一下按照现在理财子公司的管理办法,无非是加了一个,可以投资股票,我想银行理财可以投资股票,无论是公募基金,我们在座大家都是喜欢的,可以投资股票我们就有更多的合作的机会。另外把把一部分的活水引流到资本市场,对我们未来的发展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当然大家很关心银行理财,从大类资产配置来说是没有问题的,大家刚才讲了这样的波动跟我们目前不太一样。我觉得从多资产的配置,丰富大类资产的配置,我们也希望把一部分银行理财的客户引流到资本市场里去,但是我们希望我们的资本市场能尽量财富管理资金进入这个市场,当然它满足了我们企业融资的需求,人家是来投资,人家是需要财富效应。我觉得我们这几年确实这个市场,我们说资本市场现在是“冬天”,这个“冬天”太冷了,而且这个“冬天”太长了。所以我觉得这里面确实你要把这部分的资金引进来,我们市场的生态要做好。另外银行理财,大家都知道银行过去是非标,现在我们在市场上无论是公募私募优秀的管理人提供了很多的合作机会,也希望我们提供更多的和商业银行理财做资产配置的工具类的产品,比如说我们的工具理财太少了。我们目前的工具是和银行体量比较大的机构所配置的,只做工具的产品现在还是少了一点。要丰富配置,要引流,是大家的愿望,但是这块还是需要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主持人:谢谢顾总,顾总对未来还是抱很大的期望,感觉我们做了很多的事没做,该经历的还没经历了,这个也是我们压努力的方向。边总?
边涛:做一下梳理,资产管理三个主要的能力,一个是资产的获取能力,这里面包含着产品的设置。第一个是分销能力,第二个是服务能力。从国际上来看资产管理可以分四大经典模式,包括最早去年进入中国的福达(音)、必来得(音)等等可以归为全能型的必来得主要是对冲基金还有指数基金,所以银行过去以银行为管理核心的管理里面,以固定收益为主,权益类和另类投资实际上相对来说比较少的,必来得在指数性基金还有对冲。福达也是全球非常大的全能型的机构,它是美国最大的养老提供。第二种经典模式就是精品管理型,比较典型的就是麦格里(音),它主要的方向是固定收益和另类,这个占了它大部分上的,它主要的客户也是基金客户。第三类就是财富管理型的资产管理客户,典型代表是美银(音)
第四类就是专家型,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北美银行(音)这四类是国际上比较明显的资产管理模式。对标国内要找差一点,哪些是需要我合作的,比说如指数型基金、对冲基金,刚才顾总说的就是合作共赢,中国的资金端还是偏短期,长期基金偏少,这个是合作共赢的概念。
第二个从信托的角度谈谈,信托现在资管新规出来之后,主要是回归信托的本元,第二就是服务实体经济,第三就是打造专业的服务能力。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的探索,第一个探索是信托从去年开始在消费信托这方面是蓬勃兴起,源于什么呢,一个日本的专家学者写过一本非常好的书《第四消费时代》,中国恰恰处于第三消费时代相第四消费时代过渡期,第三消费追求品牌强调个性,第四消费时代是追求共享。第二类信托的磨合是在供应链金融,更多是在生活制造业、物流业等等深度的合作,制造业里面也有两个很形象的曲线,一个是史正龙(音)的微笑曲线,一个是日本的五脏曲线(音)。实际上就是通过产业链整合,把微笑曲线和五脏曲线打通。
第三类就是养老业务,因为我个人也非常的关注养老业务,因为养老是中国因为人口的问题,信托行业也从去年开始介入到养老行业,发挥信托跨实业和金融两个优势,信托除了其他的传统资产管理优势,还有一个优势就是跨实业,刚才说了消费也罢、养老也罢,都是跨界。怎么跨界,跟大型的养老机构、保险机构共同合作,让信托作为一个真正的管理人,培养它的资产管理团队,这方面做了积极的努力。
再一个就是家族信托,家族信托典型对标的就是北美信托银行,像家族信托家族财富规划,等等这一系列是北美信托行业的优势。信托行业从前年以来一直在极大推进家族信托业务。很多的信托专门成立了家族信托事业部,为大型的机构,涉及到代际传承问题,人口红利的问题,最核心的还是有一个代际传承。资产长周期的分配,过去的是长期的,未来是短期的,既管实物的管理,又管跟个人相关的资产关系,所以信托在家族信托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摸索,这几块可能是信托回归本元,找到自己的专业化的能力,在积极的探索。就先说这些。
主持人:其实我们大资管行当每一个细分类别都有别人所没有的优势。
王和俊:刚才边总已经说了我们行业做出了很多的努力,在我这儿换一句付出了很多的艰辛,其实在新的环境下大家转型都不容易,信托也不容易,从我们的观察来看,整个信托资金规模在放缓甚至在负增长,我们的收入和利润在个位数增长甚至是负增长,当然这一方面可以说是我们在坚决执行这样一个去杠杆的政策,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确实到了一个非常需要转型的关口。那么在这种环境下,因为我们是做研究的,我们也在分析我们行业内都是怎样的一个思路,从总体上来说我们当然要符合大的环境,也要服务实体经济,也要增强主动管理能力,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好的条件,你要把金融要把科技的力量加进去,你要做金融科技或者科技金融,这是一个普遍共性。在这样一个共性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观察到我们整个大资产范畴内大家的动向,第一类会坚持原有的资产监管的深耕,比如说做写字楼、物流地产等等,这块配合市场专业化逐渐打开,越来越顺畅。另外还有一类我们会做铺会金融业务,或者小微金融业务,还有一类是消费金融业务,刚才边总也说。这类业务我们也是抓住了金融供给不足,发展不充分不均衡的点在服务我们传统金融服务不到的地方。第三类大家还坚持在我们证券业务的板块里面,试图去打通一些新的路径,从原来我们只提供一些基础的服务,或者提供工具以外,我们会向两端延伸,向前我们会做夹层,向后会做并购等等,也是希望能进入到一些新兴商业、新的动能新的产业服务实体经济,来适应我们证券业务的一些变化。当然我们行业内也一直在寻求一些主动等等,还有一些私募股权会有一些重点的方向,比如说金融科技的投资等等都会有。所以在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家按照既定的环境都寻找一些差异化的路径,我相信未来转型是很多样的,而不是一个不成不变的模式,关键是各自的机构要找到自身的定位。因为信托经常说要回归本元,那么本元刚才边总说了就是家族信托、慈善信托这些业务,但是这些业务大家都知道是一时半会可能起不到相应的支撑作用。其他的业务要深耕,使它有一个顺畅的转变。
主持人:谢谢王总,我发现大家都在寻找变化,市场在变,环境在变,恐怕对这个世界来说变是唯一不变的主题。刚才各位嘉宾也都提到了资管新规,4月份资管新规出来,7月份有了细则,对大家的影响都非常大,回归本元是我们谈得最多的。原来资管行业点大忽悠吃饭的感觉,只要挣钱就不在乎特色,一般跟别人介绍我年化是多少,这是我最大的特色,对它背后的逻辑法律大家不太关心。现在也正在发生变化,很多人把关注的点从年化率上面转到更深的层面。这样情况下我们资管新规下,我们能不能结合客户的需求发挥自身的特色,能把我们行业共融共生的生态链打造起来。各位是怎样看待的,我们正在互换增长的一个发展的路径?
曹勐:资管新规机构合作的问题,还是看大环境的变化,十年前的时候我们在涉足资管行业的时候,现在经过十年的发展资管行业完成了一半,其中企业债差不多20亿,很好的信贷用搬到了信贷市场。
主持人:这块地种得不错。
曹勐:大家另外一块地也种得不错,就是股权市场,我们股权市场占整个资本市场的比例,有各种各样的数据,大约是40万亿,整个的信贷规模120亿,资管规模60万亿,有多少数目多少债,是大家现在讨论的事情。就银行理财来说不到30万亿量级望股权走也就是2万亿多一点,真正跟股票合作的非常低于现在核心的点我认为就是要把股权类融资规模做大一点,我们现在讨论大家怎样合作的时候,要先明白一个事情,就是下一步中国信托要做的点在哪儿。基于这个我认为各个机构之间,银行、保险、信托还有券商、公募基金都有各自的优势,银行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我们的优势有实体网点,有很好的信誉,有广大的客户资源,有相对比较完善的IP系统。但是银行直接做股票融资这块不是特别的靠谱,经过过去十年间各种各样银行的尝试,刚才顾总也讲了银行可以退到股票中了,包括很多人也说以前是银行的子公司可以去支持股票市场了。我的建议是银行要发挥自己的优势,规避自己的劣势不要直接尝试做故股权融资,因为这个跟私募基金比是没有优势的,用我们自己的网点,用我们自己的客户,我们只要能做好管理GP的能力就好了,这是我们银行的优势,跟真正具有有关能力的机构合作,有可能是保险下面的机构,有可能是证券公司,通过我们的制度体系把跟多的铺会基金,真正引入到具有能力的机构里去,这个是我们下一步要做的。
主持人:风险敞口不要留给自己。
闫立罡:因为资管新规是统一监管的思路,统一监管相当于把以前各个产品的墙都打破了,未来各个产品会逐渐打破,未来各个产品在自己原来监管规则下去吃监管制度红利的感觉越来越难吃到了,无疑会增加监管竞争。在监管下如何竞争又合作,是大家探讨的事。这个东西之前大家都在自己的产品里面,自己耕自己的田可能不会考虑,现在打破了这个墙之后可能大家更多要考虑。有几个点,第一个还是资金的差异,长钱和短钱,因为现在我们做一些非标的产品通常是3年期5年期,我们定一个收益大家去抢,或者去竞标,未来有可能一种思路,我们可以把长钱短钱拆开,可能需要的钱有长期、短期的,把3年期、5年七拆成2年期7年期,这样可能长钱短钱不同的机构竞争又合作的一种方式。
再比如像信托,刚才介绍了,信托在《信托法》下最好扩展的方式,因此信托有它天然的优势,信托的发展怎样和保险基金结合,可能可以做一些定制化的设计,可能这样的话有针对性的和信托保险机构有积极的合作。
第三个之前有嘉宾也提到过现在市场上都在做纾困产业,中国保险业务应该是第一个做的纾困产品,对于这样的客户,所谓的纾困一家是很难纾得了开企业的困的,所以现在我们也在和证券融资融资端一块先去找方案一块合作,这块能取长补短,能在真正纾困的同时保证资金的安全,获取收益。纾困的同时我们还是要保证资金的收益,这样的话各个机构发挥各自的优势,把自己的钱的长处发挥出来,这个可能我认为是这几个点,抛砖引玉。
主持人:顾总合作怎么看?
顾卫平:资管新规以后,实际上对资产管理的机构间的合作也是指明了方向,包括在座很多是属于私募,实际上在资管新规里面,包括银行理财管理办法里面也是鼓励跟私募基金合作的。它的观点很简单,大家各取所长,银行监管能力是很强,我觉得合作的空间一定是很大的。这里面既然咬合作,你有什么我要什么,你要跟得上。首先我们各类监管机构之间要多一些交流,有一些在交流上面大家不仅是对市场的看法,各种各样的策略都提供一些,至少可以给银行理财提供一些工具、策略,我认为这个是很重要的。刚才我们建行的也说了,比如说包括现在国家正在试点的第三养老支柱,这里面实际上也是明确提出了,我想今后在第三养老支柱里面理财也是一种重要的力量,也会发现一些养老目标、养老性的产品,可以满足需求。这里面我觉得合作空间还是很大的。
主持人:简短一些,因为主办方提醒我时间差不多快到了,边总。
边涛:我简短说一下,信托基本上一个是在把自己盘子里的菜炒得更多一些,过去主要是靠刚性兑付,还有一个它的收益比银行理财收益高,实际上是靠价格吸引的,现在在盘子里面要炒更多的菜,信托跟很多的私募基金机构其实都开始进行了深刻的合作。特别是年会期间说的中国比较标志性的私募基金来源其实最早也是跟信托合作,一下子从阳光私募做大。信托一方面是把盘子里的菜炒得更多,第二个如果不能把菜炒得更多就要把菜炒得更精细一些,比如说房地产,房地产不仅是开发贷的概念,更多是城市更新的概念,诚心更新相当于要在一个资产里面赋予更大的价值,包括一些标的会涉及到医疗、保险等等融合在一起。所以信托在跨实业这方面是其他机构不具备的,这恰恰是信托可以灵活的,也就是信托可以做很多的创新,这个点是它的灵活所在。
另外一个信托的破产隔离,这方面越来越发挥它的优势。比如说资产证券化,也发布了完全以它为核心的资产证券化。
主持人:继续发挥信托的独特的优势,王总。
王和俊:我觉得合作就是要达成交易,达成交易你就要考虑相关利益者的结构,目前情况下资管新规大家拉平了,大家各种的监管政策是一致的,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找到新的价值点。刚才闫总说我们信托可以定制化,能定制化什么样的东西,这个是我们行业需要回答的问题。一个又一个价值点出来,是不是对某一个行业有独特的理解,比如说房地产行业,我相信养老估计是保险公司的偏好。另外你的运营能力是否足够强,这个也是可以为合作方或者你的客户带来价值的。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你的价值点在哪里。
主持人:最后一轮其实有的嘉宾已经涉及到了,不妨再总结一下,把维度再降低,再精准一些,因为现场我们私募行业同仁比较多,我们各自监管行业金融机构对私募有怎样的期待,你们期待怎样的产品、什么的合作模式,甚至于你们愿意与私募愿意采取怎样的互动模式?
曹勐:因为一直在思考基金与监管的关系,私募基金是专业化细分领域的产品,现在整个私募基金是12万亿,真正专业化也是很大,6万亿。咱们畅想未来2028年希望在私募基金的比例要更高一些,大家说做到什么,首先证明你能给客户带来比较高的稳定的收益,同时开放你整个的这套风控系统,让别人能看清你取得的收益是靠你的风控,你要是能做好这点我相信会通过资管新规这个大的平台会源源不断把好的长线的基金给到你。
闫立罡:投私募基金的股权基金跟跟投,其实对投资方的领投能力有很大的要求,现在资金方的投资首先投资的策略化,策略产品化,这是一个趋势,私募基金怎样去设计他们的产品,去满足资金分的所谓的产品化的要求,这是未来一个比较重要的发展的方向。
顾卫平:我如果要选私募基金的话,四个字,一个是种类,第二要有风格,第三要专业。
主持人:风格怎么讲?
顾卫平:要有独特的风格。
主持人:与众不同?
顾卫平:我认为私募还是应该在细分里面走自己独特的路。
主持人:边总。
边涛:跟信托合作我觉得很多,还是专业能力是排在第一位的,专业的管理能力,其实信托是借合作共赢去把自己给提升起来。
主持人:谢谢您,王总。
王和俊:我们一样,第一个还是要强调,第二个我们有点不一样,我们喜欢科技金融的东西。
主持人:圆桌论坛二:未来长线投资如何找到赢策略
主持人:中国资本市场一直在说要打造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但是好像很多年了,我们一直在不多层次这个领域里徘徊了很多年,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下面我们在这里要开启第二场圆桌对话,也是我们今天下午论坛的最后一个环节,第二场圆桌对话的主题是未来长线投资如何找到赢策略。本场的主持人,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还要有请各位参与圆桌对话的来宾。刚才得到一个消息,王亚伟先生有事没有办法到场,千合资本的投资经理崔同魁代替出场,接下来要有请庆贺资本董事长刘青山、重阳投资合伙人、联席首席投资官陈心、星石投资总经理杨玲等等。
姜超:大家先欢迎一下嘉宾,今天特别荣幸能主持这样一个圆桌,我们讨论的主题是长线的投资机会。其实我看了一下在座的各位大佬,大家还是主要来自私募行业,专业起来股票。我们的焦点是怎样来找到赢的策略。回顾过去一年的股市心里是拔凉拔凉的,好不容易回收了,但是今年是颗粒无收。第一个问题问下2019年我们A股市场有怎样的机会?
刘青山:总的来讲我认为2019年肯定要比2018年要好过得多,几点理由,第一,我们觉得前两年大跌过,基本面有一些好转。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认为过去2018年应该是包括权益类包括全球都面临很大的压力。已经经过下跌了,所以风险一次化。第二,我们看了过去十年A股资本市场的一些表现,无论是从2004年、2005年包括2010年、2012年包括几年的周期,我们看到了只要这一年股票所谓权益和商品都大跌过的话,我们也做过统计,第二年至少不会再大跌,另外至少有一类资产是增收益。有可能在年底的时候展望来年往往是把坏的预期放在第二年预测当中。回顾过去一年无论是买方、卖方的观点,特别是一致的观点都是不错,我们目前看市场上其实大家悲观的情绪很少。这个也是我们的证据,其他是大家能看得到的,无论是市场的估值,还是对海外国内方方面面的一些担忧,我想从估值上来讲都有一个充分的体现。从这几个角度来讲,我们对2019年应该是充分的希望,谢谢。
主持人:特别感谢刘总,因为刘总定调定得很好,下面的几位嘉宾挑战一下,风险已经充分释放,该跌的已经跌过了。第二位是崔总,因为之前有过统计公募基金是长期的业绩,比如说崔总从您的角度来看未来有没有可能重演,当年大时代的背景,可能2007年我们都经历过,2019年有每年可能成为新的起点?
崔同魁:首先感谢主办方证券日报和海通证券的邀请,我是千合资本的投资经理崔同魁,亚伟总有事没有办法过来我跟大家做一个交流。2018年的情况认知有助于我们对2019年的分析,像姜总说的2019年有没有可能迎来一个波澜壮阔。
2018年做一个简短的分析,我们经历两轮的波动,对整个经济周期做了一个分析,不展开讲。现在全球来看并不只是中国处在短期债务这样一个周期维度,这个周期基本上从2009年到2018年这样的十年的国家。这个周期尾部伴随着之前的QE全球的流动性的释放,带来的资金价格下跌,资金比较便宜以后,大家进行借贷,推升经济的回升,现在了经济有下行的趋势。美股也出现了很快的下跌,其实隐含的情况是未来要进入衰退。第二个更重要一些这一轮科技的浪潮也接近了尾声,其实我们可以再看一下四十年科技发展的周期,八十年代主要是PC互联网的普及化,带来了像微软这样的霸主。像90年代00年基本上是互联网的浪潮,之后2009年重新回顾科技的主流,从2009年-2018年其实全球化经历移动互联网的浪潮,前是3G的普及,我们都知道当时中国4万亿,因为金融危机进行了4万亿,特别是关于3G的投资开始加速,智能手机出现。4G主要是移动互联网大规模的发展。现在来看无论是中国的BAT还是美国的MIG整个都面临互联网的变革,整个造成了2018年比较困难的状况。
其实2019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说得非常明确了,有六稳,稳中有变,变中有稳的形势。类似是2012年,当年市场摸底阶段,上下空间都不大,结构性出现了一些机会,这个机会大体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就是一些早周期的行业和政策对冲型的行业,来对冲经济下行这样的压力,比如说一二线城市对地产股的估值的盈利的机会。对新型的科技机会,比如说5G。我记得2012年诞生了十大牛股,基本上当年估值没有提升,都是从当年25倍涨到25倍。这些公司基本上当年的业绩都非常好,因为这样了公司都非常的稀缺。在这种背景下高成长的公司,可能是一些渗透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或者说有进入全球产业链,以及新的消费模式的一种普及,凡是能抓住这些公司有可能会成为明年的胜者。
主持人:前面有一个铺垫,说不太可能重演2019年,因为我们的债务周期处于零点,技术周期也都结束了,都是一些小打小闹的机会。这样听下去本来刘总起了一个很好的开头,预期很高,后来崔总给我们泼了一盆冷水。下面有请杨总,跟杨总认识很多年,杨总永远是那么年轻美丽。有一个对照,我们股市经过了十七年,我们希望我们的股市永远像杨总一样美丽年轻。
杨玲:感谢姜总,因为在这个行业里面,打击都做股票二级市场的,今天是2018年最后一个交易日,我们打开行情板一看,所有的指数好一点的大概跌一二十,差一点三十多,甚至更多一点。前面两位其实也做了很好的总结,说明我们二级市场股票市场已经调整很好了,确实是一个熊市了,最后一个交易日已经是一个熊市了。今天我们主要讲2019,怎样看2019,我这里也刚刚跟公司请示了,我们向海通证券向证券日报各位领导汇报一下我们对2019年是怎样看待的,还是相对乐观,为什么相对乐观,待会儿说一下理由。
第一我们觉得明年肯定会比大家想象的要好一些,实际上从2018年来看我们主要的观点是轻指数,重个股,当时没有想到这么悲观,到年底来看确实是只能从个股上来取得一些机会了。到了明年我们就觉得要稍微的乐观一点,乐观点在哪里,我们的想法,我们叫复兴牛市酝酿科技类领涨。我们认为会有一些结构性的机会,就是科技类的弱周期成长股。为什么我们这样想呢,实际上因为现在来看明年只能是一些预测性的东西,我们先从政策面来看,因为大家有一点相对明确的政策点基本上出现了,因为今年确实是除了股票本身的原因以外,还有金融去杠杆,包括一些金融监管这样的整合,确实对行业也会有一些冲击。这些冲击,一家之言仅供大家参考,我们认为已经完毕了,顶层已经完成了。政策点是比较完善的。明年从政策点来判断应该是政策利好不断,其中政策利好里面分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我们认为财政政策上主角,影响不大,我们判断顶层框架相对比较明晰,从行业整顿的角度结束之后,可能这块给我们带来的一些正面的影响。尤其是一些作用于实体经济,当然上市公司是实体经济的龙头企业,收益会比较多。
货币政策相对宽松是比较明确的,再加上金融去杠杆,现在去杠杆基本上告一段落,杠杆控制的也基本上符合高层的目标了,后期这块可能就会弱化很多。这块我们觉得未来利好政策会不断,经济也可能会缓慢地见底,明显可能会见到底,股票可能会提前一点反应。
第二点对国际贸易摩擦这块来看,我们认为美国经济会周期性走向衰退,尤其从美国的股票来看畅达八年的牛市,可能还会盘整一下,回撤一下,或者慢慢走向下行的趋势,这会加大美国国内的一些压力,缓解一下我们的压力。从国际来看我们认为美国的经济可能慢慢有所衰退,中美贸易摩擦会有所缓解。
第三从国内基本面来判断,我们觉得国内的产业升级还在持续,但是可能相对周期比较长,不会在一年内完成,但是我们看到的一个趋势,就是经济的新旧动能的转换在发生,以前我们可能是比如说话制造业包括房地产拉动是经济主要的拉动动能。现在原来中低端廉价的劳动力的红利现在转换为工程师,现在国内你看大学生找工作不太好找,你看一个岗位尤其是金融师的岗位各种名校的研究生、硕士,这可能是一个问题。但是从侧面来表现是我们的高端人才事实上还处于一个很好的人口红利阶段,这样的一个人口红利阶段对于我们高新技术、专利技术是一个很大的支撑,这个支撑下我们觉得国内重视专利,在对高新企业智能制造高端制造有很多的优惠的前提下,其实这块的发展应该比想象的要快。所以新旧经济的动能转换我们觉得会有趋势,会在明年看得更清楚,之后我们再去寻找这里面股市的机会,因为大家一般都看三年。我们觉得股市明年复兴有望,为什么复兴有望,还是估值,刚才说的。我们觉得弱周期,虽然经济可能还在盘整,但是弱周期这些股票,我们觉得科技股未来会有一个相应的领涨的趋势,我们叫复兴牛市酝酿,科技板块领涨,这是我们的观点,相对比较乐观,供大家参考,谢谢。
主持人:特别感谢杨总,让我们能看到希望。另外中国人这么聪明,有工程师的红利,我们只要能用好这个优势,我们有望走出科技的复兴股。下一位是重阳投资合伙人陈心总,我特别敬佩陈总,希望陈总代表我们这个行业讲一讲到底未来是怎样的发展方向。
陈心:感谢姜总,感谢证券日报和海通证券提供这样的一个机会。如果说现在跟一年前比,我们总结比一年前要乐观,一年前那个时候还有人喊“新周期”的事,没想到过去一年股市这么惨,完全跟一年前的乐观情绪是对等的。站在现在这个时点上我们肯定比一年前要乐观的,但是我们对市场总体的看法我们讲叫发散的市场,或者分散的市场,可能整体系统性地说走“牛”的这个机会可能还不是太充分,可能最后还是结构性发散一个机会。其实主要的逻辑和原因前面很多的嘉宾也都说了很多了,简单来说就是比如说经济周期性下行,金融周期下行,和美国的贸易战,类似这些事,其实大家都说得很多,而且在价格里面也充分体面了。
同时我们也看到对这些风险的认知,实际上我们的监管层已经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和准备了,的确也把很多的风险因素都包含进去了。其他分析的改革开放推进会加速,资本市场变革会加快,市场会越来越成熟。综合这些因素整体来看,我们还是认为这个市场是有机会的,应该也是会2019年会比2018年要好。
主持人:感谢陈总,因为陈总是研究出身,说话滴水不漏,先把新周期回顾了一下,展望明年首先还是充满了期望,但是相对比较客观,我们还是有很多金融周期的担忧,总规还是要比2018年要更好。下面这位嘉宾是周总,离子东方港湾,我们希望周总给我们讲一下甚至更长时间对我们中国股市的观点。
周明波:感谢姜总,大家说预测非常困难,我们回头看2018年或者2017年底的时候,大家做了预测总体有一点很多都没有兑现,现在很多来说做了10个预测实现了半个。总体来说估值整体的下行,确实比美国的多。从整体结构性估值来看,我们认为很多中小公司的估值并不低,会怎样的一个走向,我现在其实也不是很乐观。我同意陈总的观点,我认为这个行业会有一个结构性的分化,在边界上改进的公司可能会先于这个市场见底,一定会比财报先见底,这个市场会在某一些基本面机会先出现,某些方面是可能的。因为姜总就是一个专家,我们认为获利比较高的现金流高的公司还是会先见底。
另外在天梯行业有两个分支还是比较不错的,一个分支一个是在TOC这块,社交电商传统电商,传统电商这块有所放缓,社交电商还是不错。我们还在看,觉得这个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向。另外一个就是Saas软化即服务商过去两年在美国是比较好的,这个产业是前周期的,在中国这个标的不太好找,我们认为这个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向。第三个我们认为周期类的因为投的比较少,但是我们看到现在像养殖这块,出产人走走停停,这块也值得关注。包括医疗这块,免疫治疗这块我们认为周期会非常长。因为我觉得从全球从历史纵向和横向来看,这个产业升级一定是推动国家真正GDP增长核心的因素,虽然中后期的时候GDP还是很高的,但是随着工业革命马上下来了,我认为中国的真正冲破这个陷井,GDP往上升科创一定是无法回避的话题。科创版的设计,包括早期有哪些标的会上这也非常值得留意。因为柯斯达大量的创新公司上市的时候,像Amnozon就走出了一个长牛,明年我觉得科创会是比较早落地的一个,很值得关注。
主持人:大家应该能听得出来,周总长期在海外市场、香港市场,我们也其过海外,大家主要投的两个方向,一个是消费一个是科技。其实本质上大家认为无论中国经济怎么样,但是往科技和消费专向应该不会发生变化,这个我相信大家会认同这个大方向。最后有请周博士,来自路博迈,应该是中国几家最大的协助外资机构投资中国市场,是最大的公司之一,周总请您从外资的角度来讲讲,你们怎样看待中国市场?
周平:谢谢姜总,也谢谢证券日报和海通证券,我今天有点感冒,平时的声音没有这么低沉性感。刚才也讲了我们是一家外资管理公司,在中国市场有一定的知名度。因为我是搞量化的,你们会发现我们搞量化的没有他们那么实诚,大家可能听过这么一句话,预测是困难的,尤其是预测未来。这句话有有出处的,有人认为是物理学家罗尔(音)讲的有人说是丹麦学家说的,这个不重要。
给大家讲几个亲身的例子,体会一下为什么预测如此重要。第一个是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大选之前民调预测希拉里会高票领先特朗普当选。当时还有一个预测,如果特朗普当选全世界的股票市场会暴跌,事实证明两个预测都错了。第二个今年年初的时候我们就已经考虑过是先发股票还是先发债券,后来决定先发债券产品,各种各样的原因。我们的债券经理路演的时候就遇到一个问题,2016年极度看好中国股票市场极度看淡中国的债券市场,事实证明又错了。第三个今年原油上涨,当时很多人说原油会持续上涨,突破100美元没有问题,今年下跌了很多。刚才很多专家说了很多,因为我在加入华尔街之前,实际上我在美国做了四年的大学教授,我讲话会更学术一点。我会讲一点通常大家不会谈到的问题,就是股票市场的驱动因素是什么,甚至人类社会发展驱动因素是什么。
《人类简史》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人类和其他动物最重要的区别是什么,是指人类社会是构建在一个虚构的故事基础上,我们今天讲的经济也好、社会也好、国家也好、法律也好,人与人之间都是构建在一定在虚构的故事上面。
还有一个问题,什么是推升股票上涨,什么推动人类发展。我们讲到一个最核心的动物精神,是谁提出来的,是凯恩斯。什么是动物精神,用一个可以揭示年龄的话就是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曾经有一个获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2013年获得诺贝尔奖,研究是什么呢,是在1980年的时候写了一篇文章,核心的观点很简单,他发现无论你怎么看,资本市场的波动率是远远大于基本面的波动率,换句话说我们在年复一年的市场巨大的波动中,感受到的最重要的是你的动物精神,你的这个巨大的变化。这意味着中国市场明年会不会好,没有人知道,明年会大涨吗,谁知道。我记得很清楚2009年3月份的时候666点,我记得我当时的一个同事是交易员跑过来跟我讲,已经666点了,我说什么意思,难道不应该是665点吗,没有人知道是什么意思。从那之后美股股市一路狂飙,大家知道发生什么巨大的变化了吗?有一些供给侧的因素,比如说某些具有强烈的风险偏好资金的进入,比如说中国继续扩大引入外资,外资实际上对中国市场的乐观程度是远远超过内部。
主持人:感谢周平,确实把我们的思想拔高到很高的高度上,《人类简史》确实非常的好看,回顾2018年中国的经济确实有压力,但是也没有那么的糟糕,股市出现了大幅度的下跌,这背后大家可以找很多的解释。年初大家看这些专家的预测,能不能以后贴一个牌子,你在去年做的预测今年怎么样,这样更有说服力。至少历史告诉我们这些预测不一定有效,但是对于很多的基本的因素更加的重要,比如说我们的估值,比如说我们中国老百姓到处去看一下,去海外纽约周末关门了,中国全开门,而且没有休息,而且海外准点下班,其实我们这么努力勤奋基本面没有问题,经济下行可以理解,我们还是比别人高。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结论。
第二个话题外资如何看待中国市场。外资进入中国,对市场变化,包括中国投资影响,另外一个外资进驻中国市场会带来哪些根本的影响?
刘青山:可以从别的市场引入外资以后,市场的变化给我们带来启发。第一个周期更长一些,第二个基于中国的市场也做了一些最简单的事,因为太复杂了可能看不清楚,所以那些看不清楚的,或者看不清长远的会更多引起他们的关注。第三个特点我觉得外资可能是放在全球的角度去配置,所以中国一些独特的东西可能会更吸引他们。从这几个角度来看,我想这是中国的优势的产业,包括一些长期能够得到发展的产业,包括一些同时会得到他们的认同。而且从历史上来看外资换手率可能比国内的机构要低很多。
主持人:我们有一个数据,把沪港通加上应该是超过了公募基金,其实已经是一个影响A股市场不容忽视的力量。比如说过去A股市场比较流行并购,整合,可能都会退出,大家都会偏向战略投资。下面有请崔总讲讲,你有没有感受到什么变化。
崔同魁:谢谢,其实刚才刘总也是讲了很多,也非常的赞同。其实我觉得这个过程从2017年大家可以看得比较的明显,我们以前在A股的投资过程可能过分关注盈利第一趋势,第二盈利的增速,包括通过并购获得增速,而不关注盈利的可持续性。2017年不管是企业的积累,更多是对它的盈利能力分红做了很多的约束和关注,使得这个市场在去年正好也处在经济的回升过程中,对一些传统市场不是高估值或者很低的公司,有修复的机会。其实我觉得从去年更加的明显一些。
今年我们也可以看到有一些低估值和高风投的公司依然在外资这样的配置下也获得了比较好的收益,这些板块可能大家之前并不是特别的关注,随便举例子,传媒行业有一个出版行业,底部也是20%、30%,就是因为它有很高的营收率,这个市场可能也会成为明年一个重要的方面。随着MSCI有可能从5%提升到20%,随着长期的趋势无论是被动资金,其实刚才第一部分中国的经济有希望提前美国见底。国外的主动资金有可能在配置过程中,针对高分红收益率低资产有一个关注。
主持人:崔总讲的是以后我们要关注高分红低估值可能是外资的偏爱。下面有请杨总讲一讲外资进来以后,会不会以后A股跟它的关联度也很高。
杨玲:我们觉得A股慢慢地会走向相对更独立的行情,大家觉得以前美股跌的时候我们跟着跌,美股涨价时候我们继续跌,现在相关性越来越说了,因为美股经历相对比较长的牛市,在牛市比较高点的位置,而我们是经历很猛烈的熊市,现在在估值很低的位置,肯定有相通性,但是在相通性之余其他的方面有很大的不同。我们还有一点要关注到的是,正因为我刚才提到的A股的估值有相对比较大的优势,不仅我们判断,我觉得可能外资也会在判断就是政策面的比较负面的时刻,或者整顿或者去杠杆慢慢结束了,可能后面越来越政策利好。外资觉得我在亚洲投资,除了日本、香港以外,A股也是一个不得不重视,不能够被忽视的一个全球资产配制的一个点,这方面来讲可能更多会遵循我们国内A股游戏的点。另外一方面A股进来不仅是投资面,还在于投资点。我们机构由于考核目标的原因,也使得我们投资的目标相对比较驱动,使得同向性市场的放大,一放大就会引发一系列的行动。但是可能海外资金过来以后,在投资目标上跟我们会有差异化,这样的话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好处。我知道时间有限,马上停止,对我们做这个主动投资来讲是一个很好的利好,可能会有一些多样化这样的投资形式。
主持人:其实我们这边嘉宾讲得都特别的精彩,可能因为时间有限,不得不提前进入最后一个问题。每人讲一句话,对明年资本市场做一个展望,可以讲风险,可以讲机会,每一个人讲一点。因为跟我们讲只有三分钟,每个人讲一句话,讲一先明年市场的机会、风险,或者建议,一句话。
陈心:总体市场还是会分化,应该会分化比较剧烈,前面大家讲了很多的东西,就再多说一点,因为改革肯定会提速,改革是规则重塑的过程,很多的行业在过去,无论从风险控制还是把握投资机会上,会面临规则重塑带来的变化。
主持人:有很多的改革,改革就是改革利益分配,过去的赢家是赢家,但是过去的输家未必是未来的输家。
周明波:我觉得做减法,只关注真正能赚钱的企业,把精力长期聚焦在这样的行业上面,做增量共赢。还有一个就是降低收益预期。
主持人:谢谢周总,和您的风格一样,你们长期是聚焦核心资产的配置,反过来长期持有。下面有请周博士讲一下,是怎样看待我们的中国市场的?
周明波:富兰克林的一句名话,牛市诞生于绝望,如果所有人都觉得绝望的话牛市就会产生了。
主持人:今年年初的时候跟大家交流,大家都是看好中国的新周期,当时股市都是看好4千点,现在大家全部看好公,有人开始吓唬大家说什么经济,很多的预测,大家不想听了。其实如果现在预测这么差你去年预测什么东西,今年年初都敢看多,为什么现在不敢看多,其实就是在绝望的时候一定要想想反面的观点,这个特别的有意义。下面回到刘总。
刘青山:我觉得我们可能只要把握好几个平衡就能把握住机会,第一个政策层面来讲,从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减税之间把握好平衡。
第二个货币,扛货币和减税之间把握好平衡。我们投资人就是把握好风险和收益之间的平衡,就可以了。
主持人:我们做基金的感觉这里面充满了希望。下面也请崔总。
崔同魁:风雨后见彩虹,历史上统计了一下,第一年一个大熊市的话,第二年最也是平衡市,会有机会,即使有机会也不会一帆风顺的,有可能会波动。
主持人:还是希望风雨之后有彩虹。最后杨总给我们做总结。
杨玲:我觉得在座的各位都说了,其实都是一句话,我们觉得明年比今年更好。
主持人:再次感谢各位嘉宾,谢谢大家,希望明年能更好,谢谢。
证券日报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