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政研司二级巡视员李晓文:
在数字金融方面,金融监管总局主要通过聚焦效能和安全来促进数字金融发展,优化金融服务,助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金融数字化转型,支持新技术在金融领域广泛应用,特别是要增强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和竞争力,督促金融机构加强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及科技外包的管理,妥善做好金融数字化转型的风险防控,健全适用数字化时代的信息科技监管体系,全面提升金融监管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亚洲金融合作协会创始秘书长、中国银行业协会原专职副会长杨再平:
地方金融机构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基础转型,包括IT系统转换成数字化系统。二是空间转型,由物理空间转型为虚拟空间,将远程、线上、移动服务转向元宇宙。三是客服转型,由客户经理转成直销银行,也有部分银行使用虚拟员工。四是产品转型,产品要有定制性、多样性和适配性。五是交易转型,由人工交易转成算法交易。六是风控转型,数字化转型为银行业提供了全新的风控工具箱,但也产生了很多新风险,所以要最大限度使用新工具,防控新风险。七是团队转型,打造数字化金融人才团队。八是内部管控转型,要实现数字化内部管控。九是监管转型,监管手段实现数字化。十是治理转型,采用数据与模型治理。
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吴小平:
科技是地方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当前,在“数字中国”大背景下,地方金融生态数字化、产业供应链数字化和金融机构数字化,已经成为国家金融监管部门、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的普遍共识,数字科技运用的质效,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地方金融面临的未来竞争。例如,各地纷纷依托数字科技打造区域数字金融中心。
与此同时,作为地方金融发展的重要主体,地方金融机构面临的同业竞争压力、数字化转型压力较大,但自身特色优势也较多。例如,地方金融机构是独立地方法人,“船小好调头,说干就能干”,分支机构多、区域扎根深、客户触点广等。
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需要科技切入更多金融场景来加持赋能。例如,借助科技发展,可以培育更优的地方数字金融生态,构建更全的科创金融服务体系,创新更多的数字普惠金融产品,让更多优质金融供给“飞入寻常百姓家”,惠及科创企业、小微企业和乡村振兴,提升地方金融服务的张力和活力。
盈天地资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洪志:
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的突破路线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科学诊断,进行转型定位。坚持科技引领型业务发展指导思想,克服盲目乐观或妄自菲薄两种现象,坚持基本发展逻辑与业务重点顺序,选准路径,保持数字化转型适当的速度。二是强化培训,夯实转型基础。根据数字化转型对人才的特定要求,采用个性化、特色化的人才培训。三是敏捷组织,深化体制改革。数字化转型需要有灵活的机制、组织架构与之相适应,而且必须是常态化、可持续化的。四是搭建中台,优化转型载体。中台建设至少要具备四大能力:数据采集能力、加工存储数据能力、数据服务能力、数据运营能力。五是注重实效,持续创新营销。充分发挥数据中台的支持作用,必须要有相应的数据营销与中台数据形成良好互动,要发挥数据功能,且将营销与数据形成闭环。六是“借船出海”,增强科技能力。从中小银行目前数字化转型条件看,只依靠本身个体力量,进入数字化转型第一方阵难度较大。只有借助外力才可能快速实现数字化转型的步伐。七是构建生态,形成良性循环。要抓好投入的基础,提升金融科技人员的比重;构建好管理和营销中台,提升对前台的支撑作用;做好前台业务的创新,将前台创新与获客留存等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服务对象的场景资源,打造中小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外部环境;统筹协调上述要素,尽可能实现数字化生态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