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宝琛
5月16日,在证券日报、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主办,北京基金小镇联合主办的“第五届5·19中小投资者保护宣传周”活动北京基金小镇专场上,北京基金小镇研究院发布《中国私募基金治理最佳实践—以ILPA原则3.0为视角》。该报告以投资者保护的视角编制,为普通合伙人与有限合伙人建立并维持长期信任合作关系提供中国“特色”的最佳实践参考,对私募基金行业的良性运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自2006年《合伙企业法》修订以来,中国私募基金行业发展迅猛。截至今年3月底,我国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2.22万家,备案私募基金15.04万只,管理基金规模超20.33万亿元。但总体而言,行业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私募基金管理人对于信义义务的理解存在偏差,投资权益纠纷事件时有发生,亟需成熟的治理实践作为参考。
北京基金小镇研究院名誉主任、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姝威教授表示,全面注册制实施之后,对机构投资者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对私募基金管理人在项目判断、投研能力、基金治理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私募基金治理问题,北京基金小镇研究院研究发布《中国私募基金治理最佳实践》,希望让更多行业机构看到这一研究成果,推动私募基金行业更多的优秀实践。
北京基金小镇研究院委员、天元律师事务所权益合伙人王伟介绍,ILPA是世界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私募股权行业协会之一,ILPA原则首次以投资者——有限合伙人群体作为主要服务对象而制定,成为解决GP-LP关系的世界性标准。该报告遵循“ILPA原则3.0”,即利益一致、透明度和治理原则,基于中国的法律法规监管以及中国市场现状,深入走访具有代表性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全面汇总近两年行业自律监管、行政监管及诉讼纠纷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并综合具体场景因素提出中国私募基金治理的最佳实践经验,给出了普通合伙人、私募基金管理人、投资者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相应参考建议。
北京基金小镇研究院由北京基金小镇发起设立,联合中央财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高校,知名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服务机构及头部投资机构,共同开展金融领域的相关研究,发布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包括2021年,与北京证监局、中国基金业协会联合发布《私募基金投资者保护手册》;2022年,研究发布首个《中国量化基金白皮书》,以及《私募基金合规参考》《基金税务实用手册》《合伙制私募股权基金应税所得分配方法研究报告》等公益性研究报告。
北京基金小镇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研究院还将持续开展专业、系统的研究与投教活动,推动形成主动合规的行业生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促进中国私募基金业的科学、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编辑 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