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郑馨悦
过去的一周,二级市场见证了基因疗法CDMO(药物定制研发合同外包组织)的高景气度。而从长远的价值投资角度来看,这种高景气度还需要更多的产能去维持。
自3月22日,“中国基因治疗第一股”和元生物上市以来,其股价连续大涨。截至3月25日收盘,和元生物报收23.01元/股,较发行价上涨73.92%。
某医疗投资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和元生物之所以能够在市场获得不错表现主要是发行价低、目前市值低,更重要的是业务有想象空间。
2015年以来,全球基因治疗行业高速发展。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16年到2020年,市场规模从5040万美元增长到20.8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全球基因治疗市场规模达到305.4亿美元。对于大多数尚处于初创阶段、资金有限的基因疗法初创公司而言,寻求CDMO是一个颇具经济性的考量。
但近日,毕马威中国在最新发布的《“一次治愈式”基因疗法》报告中指出,2020年,寻求外包细胞或基因疗法开发和/或生产的生物技术公司面临18到24个月的等待才能获得现有CDMO的产能。
一面是处于融资热的基因疗法企业,另一面是还在准备扩产的CDMO公司,这种不均衡的情况到底何时能缓解?
3月25日,毕马威中国生命科学行业主管合伙人于子龙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CDMO80%的能力用于支持临床阶段的项目,并没有太多资源用于商业生产。从2021年的行业数据来看,产能仍然存在相当大的缺口:目前,全球商业化单个适应症对AAV(腺病毒)和LV(慢病毒)病毒载体的需要至少有1-2个数量级缺口。
针对这种缺口,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调整策略,实现CDMO产能扩张。
国内企业大多通过自建或收购等方式扩充产能,以进一步满足全球技术创新需求。如和元生物此次科创板上市募集资金中,近九成都计划用于产业基地建设项目。据和元生物介绍,项目建成后,GMP生产线将大幅扩充,将增加77000㎡GMP平台生产产能。大分子CDMO龙头企业药明生物也正在通过自建和收购不断扩充产能,预计到2024年,其产能将由2020年的54千升迅速提高至430千升。
“未来几年,CDMO行业将加快各项产能的扩张,同时随着全球生物医药技术创新的加速,必将会有足够多的订单消化产能,中长期无须担心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于子龙称。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不乏像药明生物这样从药物研发跨越到基因疗法的CDMO企业。毕马威生命科学行业总监买馨慧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无论是从事研发,还是生产,两者差距都很大。且从市场需要来看,目前国内需求较少,主要来自于国外需求,进入基因疗法市场需要面临已经十分激烈的竞争。另外,如果在基因疗法研发上出现失败,有可能会影响创新药管线的业务。
她建议,CDMO企业要想将业务范围覆盖到基因治疗领域,需要考虑到自己优势,明确发展定位,在产业链的某些阶段重点发力,开展同行差异化竞争。
(编辑 白宝玉)
23:36 | 大运汽车开启重整 公司称正积极商... |
23:36 | 推动中药产业革新 达仁堂以智能化... |
23:36 | 华为发布首款原生鸿蒙手机Mate 70 ... |
23:36 | *ST文投进入重整计划执行阶段 |
23:36 | 宁德时代发布重型商用车系列电池 ... |
23:28 | 酒业与电商加速磨合 携手开创共赢... |
23:28 | 实探上海宝马工程机械展:中国工程... |
23:28 | BC组件溢价空间显著 新技术涌现有... |
23:28 | 科创成果涌现 中国OLED产业正崛起 |
23:28 | 多家银行调整黄金投资业务门槛 风... |
23:28 | 消费金融公司年内频发ABS 累计规模... |
23:28 | 上市券商“注销式”回购案例再上新... |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加关注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