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丽新
“没有规模和投资的增长,就谈不上未来的营收和利润的增长。从前三年的扩量,到未来三年的提质是绿城的主要思路。”3月23日下午,在绿城中国2021年业绩说明会上,绿城中国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张亚东向《证券日报》表示,对于当下房地产行业走势,可以用三句话判断,一是房地产行业总体稳定;二是结构逐步调整;三是长期趋向健康。
基于这一判断,在张亚东看来,即便商品房年销售额从18万亿元的顶端逐步下降,未来5年至10年内预计还能保持15万亿元的规模,房地产行业依然是大有可为的行业,对绿城中国的发展仍是重大机会。
“今年销售目标定为3300亿元,争取超额完成。”绿城中国执行董事、副总裁李骏向《证券日报》等媒体和投资者表示,从市场整体基本面来看,目前尚没有明显改善,销售端压力犹在,预计2022年上半年市场将筑底盘整,但下半年将逐步复苏趋稳。
净利润率稳定在8%水平
在行业经历调整之际,3月22日晚间,绿城中国交出了2021年业绩考卷。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底,绿城中国实现营业收入1002.4亿元,同比增长52.4%;股东应占利润44.69亿元,同比增长17.7%。
报告期内,绿城中国实现合同销售金额3509亿元,同比增长21%,完成全年目标的113%。其中,自投项目整体销售结构稳健,一、二线城市销售额贡献占比达80%。
在收入和销售额增长的同时,受行业形势的变化以及限价影响,2021年绿城中国毛利率为18.1%,同比下降5.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行政开支、销售开支和财务费用三项成本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对于毛利率下降的原因,绿城中国执行董事、执行总裁耿忠强表示,一方面是去年下半年之前土地市场竞争激烈,土地成本上升;二是房价受限价影响,公司品牌价值没有充分体现。
不过,耿忠强也表示,公司近两年净利润率逐步提升,目前稳定在8%左右。总体来看,与公司所布局的别的城市相比,重仓的杭州及宁波等城市毛利率低一些,但这些城市去化快,资金使用效率高。未来,公司将通过优化体制机制,以及实施精细化管理,实现规模和利润双提升。
“盲目追求规模增长必然会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而随着财务风险显露,部分房企资金面承压,短期内流动性受限,甚至因债务违约导致信用评级下调,融资难度加大,逐渐陷入流动性危机。所以,在当前环境下,房地产行业逐渐由开发时代进入运营时代,运营力较好的企业,利润空间相对较宽,信用结构相对较佳,也更有融资优势。”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分析师梁楠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因此,未来房企不再以规模为导向,而是以运营力、产品力及服务力赢得市场话语权,由规模导向转向利润导向将成为一种趋势。
正如张亚东所示,今年除了聚焦全品质、高质量的发展,也会注重营收和利润的增长。不过,张亚东也坦言,规模增长是前提。
今年可售货值达4442亿元
依据对2022年供货量及预判市场去化率的测算,绿城中国定下全年3300亿元合同销售目标。此外,截至2021年底,公司累计已售未结转金额约3308亿元,其中权益额1777亿元。
绿城中国预计,2022年整体可售货源约2034万平方米,可售金额约4442亿元;其中,自投项目可售货源约1354万平方米,可售金额约3452亿元。
截至2021年底,绿城中国总货值9488亿元,同比增18%。报告期内,绿城集团共有土地储备项目256个(包括在建及待建),总建筑面积约5881万平方米,其中权益总建筑面积约为3267万平方米;总可售面积约为3980万平方米,权益可售面积约为2199万平方米;平均楼面地价每平方米约人民币7182元。绿城集团一、二线城市的土地储备总可售货值占比达74%。
“今年以来,绿城中国斩获的7个项目利润率可观,平均超过9%,并且大部分将在今年内转化为可售货值。”绿城中国执行董事、行政总裁郭佳峰表示,预计今年新增货值将在2500亿元-3000亿元之间。
明年“三道红线”迈入绿档?
供货充足、保证销售规模释放之外,当下资本市场对房企的财务盘面表现更为关注。
对于三道红线相关指标,耿忠强指出,上报监管部门三道红线的计算口径和财务披露口径稍微有些不同。截至2021年底,绿城中国的净负债率为53.5%(2020年末为64.6%);现金短债比为1.7倍(2020年末为1.4倍);剔除预收账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70.3%(2020年末为71.2%)。
“‘三道红线’指标向好,预计2023年将进入绿档。”耿忠强表示,接下来,公司将提高销售去化力度,严格控制负债规模,不断提升经营效率,保持现金流充裕。
“绿城中国当前财务结构优异,流动性充裕,具有一定的融资优势。”梁楠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这将能保证公司完成2022年新增投资目标。此外,部分出险房企为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将资产搬上货架,对绿城中国来说市场机会较多。
对于接下来的发展,张亚东用三句话向《证券日报》记者进行了回应,一是要保持清晰的战略战术,绿城已经从“康复期”迈入“健身期”,正处在“起跑期”向“稳定发展期”发展阶段;二是保持贯彻执行力度,即把三年前的预期变成今天的现实,把今天的预期变成三年后的现实;三是提升品质效益,走“全品质、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路线,更加注重防控风险,力求稳健经营,财务指标持续向好,补齐短板、实现均衡发展。
(编辑 李波 孙倩)
20:54 | 唯特偶:选举陈宏波女士为第六届监... |
20:51 | 华夏银行:第八届监事会第三十一次... |
20:51 | 恒瑞医药:子公司收到《药物临床试... |
20:50 | 冠城大通:第十二届董事会第九次(... |
20:50 | 中国石化:将注销本轮所回购的全部... |
20:50 | 华夏银行:第八届董事会第四十九次... |
20:50 | 厦工股份:第十届董事会第二十七次... |
20:50 | 民士达:第六届董事会第五次会议决... |
20:50 | 华夏银行:12月12日将召开2024年第... |
20:50 | 厦工股份:第十届监事会第九次会议... |
20:49 | 运机集团:第五届监事会第九次会议... |
20:49 | 中国软件:第八届董事会第十四次会... |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加关注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