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九游会·J9 > 财经频道 > 宏观经济 > 正文

国家发展改革委回应热点问题:宏观政策不会急转弯 将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2021-01-20 06:06  来源:上海证券报

    今年经济如何开局?宏观经济政策是否会“退坡”?有哪些举措助力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当前能源供应是否有保障?面对这些社会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昨天在新闻发布会上一一进行回应。

    宏观政策不会出现“急转弯”

    “2021年宏观政策全面退坡,甚至退出”的说法不实,今年宏观政策不会出现“急转弯”。当日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综合司司长严鹏程的话掷地有声。

    他明确表示,制定实施宏观政策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确保经济能够平稳健康运行。基于这个目的,今年的宏观政策,肯定会与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实际需要相匹配,不会出现“急转弯”。

    “我们会根据经济运行实际情况,做好政策进退之间的平衡,应对好各种不确定性。”严鹏程表示,特别是考虑到一些微观市场主体还将经历一段恢复期,一些中小微企业刚刚“大病初愈”,有的还没有完全恢复元气,宏观政策将继续保持必要的支持力度。

    “2020年经济呈现逐季好转、稳定恢复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好于预期,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元。”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赵辰昕说,总体来看,今年保持我国经济平稳发展,是有条件、有基础的。

    “近几个月来,制造业PMI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一直处于相对较高水平,说明市场主体对未来也是充满信心的。”严鹏程说。

    “连环策”助力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确定为2021年八大重点任务之一。如何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中长期目标,制定并实施相关保障措施,成为国内外各界关注的“新问题”。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中长期目标,既是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也是我国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抓紧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积极推动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研室主任袁达说。

    他还“剧透”了即将实施的“连环策”,具体包括:调整能源结构,推进能源体系清洁低碳发展,稳步推进水电发展,安全发展核电,加快光伏和风电发展,加快构建适应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新型电力系统,完善清洁能源消纳长效机制,推动低碳能源替代高碳能源、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

    此外,“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优化存量产能,严格控制高耗能行业新增产能,推动钢铁、石化、化工等传统高耗能行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动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袁达透露,还要加快完善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价格、财税、金融等经济政策,以及努力增加生态碳汇等等。

    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投资、消费、进出口,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仍然动力十足,而且还将不断“迭代升级”。

    “2021年将修订印发《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1年版)》,制定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促进公平竞争,增强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刚性约束,破除区域分割和地方保护,建设统一大市场。”赵辰昕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2021年,中国经济继续向改革要动力,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推进土地等要素市场化配置、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等一系列重磅改革。

    “今年我们还要积极推进重要改革试点,包括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全面落实40条首批授权事项。研究在上海浦东等地开展综合改革试点,鼓励地方积极探索。”赵辰昕说。

    投资也在“迭代升级”,将聚焦“两新一重”和短板弱项,扩大有效投资。袁达透露,2021年将在新基建方面,加强系统性布局,加快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建设。

    另外,严鹏程表示,消费政策效应正在持续释放。今年,相关部门将围绕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改善消费环境、开拓消费新增长点等,精准加力施策,进一步发挥好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我们对今后能源保供有了更坚强的信心”

    能源问题也是当日的焦点之一,特别是近期寒潮天气影响我国多个省级电网负荷创历史新高,当前能源供应是否有保障引人关注。

    “事实证明,这个冬季我国能源供应经受住了需求大幅波动的考验。经过这次考验,我们对今后能源保供有了更坚强的信心。”赵辰昕回应说,面对各种挑战,要科学研判“十四五”能源需求走势,持续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做好“十四五”能源规划编制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用能提供坚强支撑。

九游会·J9 - 中国官方网站 | 真人游戏第一品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