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中国提出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以后,各地陆续推出详细的进程规划,而像石化、煤炭等高污染、高能耗行业,将面临新的能源结构调整压力。一方面要保证能源安全,保障生产供需,另一方面要通过技术创新或产业转型解决碳排放问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对《证券日报》记者说。
去年12月16日-18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为一项重点任务。并提出,要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详情
企业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必然需要资金的支持。资金从哪里来?资本市场在这过程中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目前A股市场上节能环保概念上市公司共计187家,合计首发募资1065.05亿元。
这统计的只是环保概念的上市公司,如果算上与碳达峰、碳中和都有相关联的,比如,火电、钢铁、水泥、有色、石化、化工、煤化工等行业的公司,那么,这一数量会更大。
除了首发上市,债券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最为重要的就是绿色债券...>>详情
随着碳排放期货的即将加入,绿色金融的队伍会更加丰富,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金融衍生品、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等将各司其职,共同发挥乘数效应实现“30·60目标”。
央行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绿色信贷余额已居世界第一位,绿色债券的存量规模居世界第二位。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庞超然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发展绿色金融主要目的是通过市场化调节手段,推动资本更多布局绿色、可持续发展领域,推广符合绿色认证的可持续发展项目,引导各类经济主体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推动经济绿色低碳发展...>>详情
本期策划:上官梦露 编辑:田冬 邮箱:286481156@qq.com
证券日报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