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今天非常高兴能够受邀参加本次大会,刚才我看了一下议程,主题演讲的环节,主办方设计得非常有智慧,华为云的郭总介绍的是华为作为一家科技云企业,如何更好地服务金融机构。我是作为一个金融机构,我介绍的内容是如何更好地服务好中小企业,第三位嘉宾是一位企业家的代表,介绍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方向。
今天我就从中信银行在数字化转型的一些实践,包括我们如何助力中小企业构建产业生态,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创新的探索,第二个是业务的实践。实际上数字经济刚才主办方几位领导在发言的时候都讲到了它的一些重要的意义,金融机构作为实体经济里面最重要的一个服务机构,尤其是近几年对于我们的要求越来越高,2023年的时候,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当时提到要求金融机构要践行政治性和人民性,同时也提出了五篇大文章,其中最重要的一篇就是数字经济。
另外,我们在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也发现传统的业务模式可能跟企业的发展也越来越不适应,如何通过数字化的手段来支持企业的发展,实际上也是我们必须破解的一个课题。
我觉得从数字化转型的演进过程,其实大家也都比较熟知,从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信息化的阶段,银行端最直观的一个感受就是网银,可能原来办业务,在座的企业需要办业务,包括个人需要办业务,都要去现场和柜台,但是在信息化的时代,通过网银的系统,就不需要去网点。到了2.0阶段就是数字化的阶段,更多地结合企业产供销的体系,如何借助这样一种模式来提供供应链的融资,这是我们一个重要的方向。
另外是3.0,数字经济发展到当前这个阶段,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发展,如何通过智能化的手段来服务企业,也是我们探讨的一个课题。
实际上中信银行在这么多年,我们一直以来也是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的,其实中信银行在数字化转型,包括通过数字化手段来服务企业,我们也做了很多的尝试,其实最基础就是我们这么多年打造了一个非常稳健的数据底座,这个数据底座包含产业的数据,包含外部大量的数据,以及金融机构的数据。这样的一个数据底座打造完成之后,我们就可以提升三个方面的能力,一方面是产品创新能力,目前我们在整个中信体系内,通过这种类似于搭积木的方式,很快结合客户和场景的诉求,搭建一个产品体系。另外就是智能化的风控平台,包括贷前模型的设计,和贷后预警风控管理,也是通过数据底座。
另外就是数字化的运营体系,服务部再通过客户运营经理,都是通过后台,大大减轻了自身的运营能力。通过这样,我们也是服务了大量的客户,尤其是中小客户,给大家提供了不同场景的融资。
从下一阶段业务实践当中,结合国家对中小企业发展的要求,也能看到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里面,其实未来有很多的路要走。因为大型企业其实数字化转型走得还是比较早,而且比较成熟,但是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里面还有很多路要走,中小企业发展数字化转型就是要打造供需对接,全链协同和其价值驱动的数字化转型生态。围绕供需对接、全链协同和价值驱动,谈一谈中信银行在这里面的业务实践。
第一个是针对供需对接,现在供需对接是一个大的范围,包括大的央企,国企和大型客户上下游的产业链,也包括很多中小企业的产业链。从银行的实践里面看到在服务这一端的时候,其实有很多的痛点。第一个痛点,原来的金融服务模式,很多是依靠核心企业的征信,现在国家要(脱核强链),这对我们是一个挑战。第二,原来我们在服务供应链平台体系的时候,其实只是服务到一级,可能很多的企业除了一级供应商,还有二级、三级供应商,甚至四级供应商,一级供应商没有金融需求,二、三、四级供应商都有金融需求,线下的操作怎么提升到线上,提高银行和企业的工作效率。我们通过数据的信用来代替主体信用的方案,有的是发票信息,有的是交易发票,有的是银行资金的信息。
这张图讲的目前我们在围绕着整个企业的产供销体系,我们搭建了各种场景的业务模式,我就举其中的一个订单融资,订单融资对中小企业都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观点,订单融资只是要更超前的阶段,这两年我们在这个方面做得也比较多。从这几年国务院一直强调国资委要做产业链的供应链行动,要求每个央企要当链长,今年跟中车集团做了一个案例,比较有代表性。中车是我们国家轨道交通装备和清洁能源装备的链长单位,上游供应商有超过8万多家,特别希望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把金融系统加入到他的供应链集采平台里面去,以及司库平台中去,解决融资难,融资长,融资贵的问题。我们围绕这个建立了一个融资模式,在中车的平台发起授信的申请,到最终提款,所有的数据都是基于中车跟供应商之前的产业数据,以及银行外部的数据,以及银行自身结算的数据,做了这样一个模型。中车提交授信申请,到最终放款一共用了16分钟,完全是线上化,通过这样一个方式就能解决很多的企业,不管是大企业也好,还是中小企业也好,还是产业链的企业也好的供需对接的问题。
另外,围绕第二个关键词,就是全链协同,希望大家能做这种资源的共享,数据能力的共享实际上是可以提供给大家的,我们的数据能力包含产业数据,我们外采的数据,自身积累了大量的产业数据,包括订单、合同和仓储,都是跟企业在合作的。包括税务、工商和司法的数据,说是16分钟,但是每一个阶段的操作,后台都在跑大量的数据系统,在进行验证。还有内幕的数据,银行的开户、结算、交易和流水,这样的数据对于大企业来讲,在选择供应商的时候,通过这样的数据让你更好地甄选上游和下游的供应商。对于中小企业来讲,通过这样的数据让你更容易获得银行融资的可得性,这个也是我们可以给大家提供的一个服务。
另外可以提供场景能力的服务,包括软件服务,大家也都知道在2022年的时候,国资委当时专门提出来要加大央企的司库体系建设,作为一号工程。其实央企在司库里面已经做得非常完备了,中信基于这样一个背景,我们自己开发了一套司库系统,运用这个系统就可以解决整个司库体系的问题,所以这个能力的输出也是便于大家未来的产业数字化的转型。
同时,还有就是全链,基于区块链和隐私计算的数据科技,数据的安全性、合规性和隐私性一定是未来一个比较重要的方向,我们在这里面也进行了探索。比如说区块链,雄安新区的建设进行了这么多年,投入了大量的基建。雄安新区基础设施建设过程当中,环节非常长,从业主方拿到这个项目,给到总包商,给到分包商,再包给农民工去施工,资金的流转是非常不完善的,有很多不透明的问题。我们前几年专门为雄安新区的建设资金上了区块链的系统,确保每一笔资金从上到下全视的情况,确保每一笔资金能够可控。
另外就是隐私计算,目前中信银行也跟上级监管机构,包括人民银行,还有地方金融监管总局,还有地方的金融监管总局,监管总局手里面有大量的数据,银行有大量的交易流水,从客户里面支付账款给供应商,需要扣税,交水电等信息,都在监管机构层面能够有一个汇总。如何把这些数据应用于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以及支持银行支付体系的建设。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保证数据安全性,我们把整个隐私计算的平台架入到这样一个体系里面来,确保数据可用不可见,能够保证数据的安全,这个能力也是我们能够助力给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一个方向。
第三个关键词是价值驱动,价值驱动对于未来的人工智能和AI大模型,银行也在探索,中信银行在2016年就开始启动这一项工作,未来在座的每一位个人客户或者企业家客户,你的银行经理是两位,一位是见得着的线下经理,一个是AI专属客户经理,你随时可以问它任何的问题,现在我们把大量客户反馈的问题和困难,产品的信息和解决方案,全部让这个机器来学习,它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比线下客户经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更强,这是下一阶段我们要重点去发力和推动的方向。
同时中信除了银行之外,还有中信集团的优势,中信是金融全牌照,实业广覆盖,涉及的产业非常多。我们在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当中,不仅仅可以提供金融的服务,另外同样可以提供产业端的赋能。举一个简要的例子,尤其是这两年国家的专精特新要求特别高,中信银行从中信集团的层面一直提,我们要服务国家级专精特新全覆盖。其实我们从银行端和整个金融端梳理了52项能够服务所有专精特新企业的服务方案和产品,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企业可能在别的金融机构享受的是一到两项的产品,但是你到中信,你可以享受的服务包含了52项,光银行可以提供的服务就有15项,我们就希望通过这样的金融服务能够助力专精特新企业的快速发展。
另外我们除了金融之外,我们的产业端也在推进,比如像中信重工和大卡都是行业领军企业,上下游企业都有产业和客户的需求,通过他们来更好助力和服务中小企业的发展。截止到目前,中信银行在整个专精特新的领域,我们服务的覆盖率已经达到了80%,中信银行覆盖率已经达到了71%。我想今天因为有好多的上市公司,也有很多专精特新的企业,大家如果在这个方面有诉求,都可以跟我们来进行深入的探讨。
今天因为时间有限,也简要从上述几个方面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希望未来中信银行能够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上的一个助力者。谢谢大家
16:04 | 重庆百货坚持现金分红27年 多角度... |
16:02 | 业界支招数字贸易发展:开放成共识 |
16:01 | 百亿元级并购!TCL科技拟收购LGD广... |
16:00 | 双环传动前三季度营收净利双增 多... |
15:57 | 经济日报社秘书长、中经传媒集团公... |
15:38 | 费子铭:数字文旅项目《明见万历》... |
15:29 | 伊之密全球总部大楼奠基 构建高端... |
15:29 | 软通动力携全栈智能化产品助阵2024... |
15:28 | 菲林格尔及实控人等收行政监管措施... |
15:27 | 朗科科技:关停合资公司对公司营收... |
15:26 | 紫金矿业子公司紫金南投拟入股龙高... |
15:25 | 腾讯微保开展“金融教育宣传月”活... |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扫一扫,加关注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