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谦德
见习记者 李万晨曦
6月5日,康欣新材发布复牌公告,经上交所同意,公司将于6月6日复牌。此次停牌是基于公司拟进行重大资产重组,现金收购两家,同时托管一家竹木复合集装箱底板生产企业。康欣新材副总经理王粟旸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通过这次收购,康欣新材将实现产能快速提升、产业布局更加优化、产品类型丰富三重目标。”
集装箱行业复苏
催生底板业绩爆发
2017年康欣新材集装箱底板订单量大幅增长,实现营业收入18.18亿元,净利润4.6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9.05%和21.47%,在全球集装箱底板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25%,成为全球集装箱底板龙头企业。今年1月份至3月份,公司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实现营业收入6.13亿元,同比增长94.95%,净利润1.39亿元,同比增长24.69%。
康欣新材为何能快速扩张,迅速提升市场份额?王粟旸说:“这是精准预判,通过内生提产增效与外延式并购整合快速拓展市场,抓住了行业复苏大好机遇的成果。”
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2017年全球经济复苏势头良好,带来了集装箱贸易的回暖,集运公司新购需求反弹,租箱公司出租率随之上升,全球新造箱量超过370万TEU,创下历史新高。
同时,“一带一路”贸易的增长等,也给集装箱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公司精准预判,一方面通过提产增效,27.5万立方米的COSB生产线在2017年实现满产,20万立方米新型集装箱底板线如期投产,自有产能大幅提升;另一方面,公司并购了行业内排名前五的嘉善新华昌木业,2017年嘉善新华昌木业销售贡献超过10万立方米,占据了约8%的市场份额。
速生材替代进口硬材
打造COSB板核心技术
从原料的替代来看,康欣新材实现了用速生杨木替代热带阔叶林硬木的变革。公司通过自主研发次小薪材改性技术,突破了集装箱底板只能使用国外进口的热带阔叶林硬木的原料模式,实现了速生材应用的创新,不仅有效解决了热带阔叶林硬材原料资源枯竭、价格昂贵、替代材料稀缺的难题,而且大幅降低了原材料用材成本。
公司生产所用的胶水上也进一步革新。
在工艺创新上,康欣新材与德国迪芬巴赫公司联合攻关近1年,研发出了全球首条27.5万立方米全自动化,数控化的COSB高强度定向结构板生产线,该生产线不仅实现了生产全流程的动态监测、实时反馈和校准,而且可以兼容集装箱底板,COSB环保板等不同板材的柔性化生产。
《证券日报》记者曾参观公司位于湖北汉川的27.5万立方米COSB生产线,生产线全自动化、全封闭运行,自动监测、在线检测,车间不见工人,也没有胶水的味道,噪音也很小,据现场负责人介绍,生产线只需要100多人参与全程的管理与监控,降低了人工成本。
原材料的替代、环保胶成功及生产线自动化的三大核心优势的建立,使得公司毛利率处于同行业领先的水平。
主业优化整合
新方向发力布局
谈及此次重组的意义,王粟旸强调:“公司将和收购标的之间形成差异互补,这也有助于公司主业在行业内实现大幅扩张,主要体现在产业布局优化、产能提升、产品与客户互补三方面。”
“再用一年至两年时间,我们在集装箱底板市场的占有率将大幅提升,形成稳定的现金流和利润来源,未来公司的发展重心将逐步向装配式木结构房屋及其结构建材方向倾斜,立足于在更广阔的民用高端板材领域打开市场空间。”王粟旸说。
兼任天欣木结构房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的王粟旸非常看好民用板材的市场空间,认为OSB板会逐步替代传统板材。“未来我们还将加大竹材、杨木等速生材应用的创新,生产出符合装配式木结构建筑、钢木结构建筑、预制木墙体用的木质结构基材,充分打开民用市场。”王粟旸表示。据悉,天欣公司新建的全国最大的装配式木结构房屋产业园将于四季度落成,德国引进的全套装配式木结构房屋生产线年产能将达到12万平方米。
2015年至2017年公司持续盈利,三年利润增长率为43.18%、42.47%、21.13%,累计盈利11.18亿元。“基于近几年的经营成果,我们填平了借壳前青鸟华光的历史亏损,今年我们首次进行现金分红,未来我们将结合公司经营需求,在保持公司业务快速稳定增长的同时,持续回馈投资者,与投资者共同分享公司发展壮大的成果。”王粟旸表示。
23:37 | 郑州强化存量房交易结算资金监管 |
23:37 | 洞察半年报新动能 | 近一个月逾400... |
23:37 | A股公司年内发布113份被立案调查相... |
23:37 | 洞察半年报新动能 | 沪电股份:持... |
23:37 | 洞察半年报新动能 | 格力电器上半... |
23:37 | 继峰股份调整部分募投项目 |
23:37 | 同业存单基金热度再起 4只产品募资... |
23:37 | 壮大买方机构力量 价值投资正当时 ... |
23:37 | 证券业上半年服务实体经济直接融资... |
23:37 | 商业银行“二永债”年内发行规模已... |
23:37 | 年内30家上市公司主动更改证券简称... |
23:37 | 低空经济持续升温 多地积极探索多... |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加关注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