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杜雨萌
1月23日,中国广核集团(简称中广核)在北京和深圳同步召开2018年度新闻发布会,中广核新闻发言人黄晓飞在发布会上透露,截至年底,中广核总资产达到6352亿元,同比增长22.1%;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9.3%,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5.3%。保持了连续多年两位数增长的良好势头。
数据显示,2017年度,中广核全年清洁能源上网电量211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相当于替代标煤6613万吨,对应减排二氧化碳1.6亿吨、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各32万吨,环保效益相当于造林48万公顷,可以覆盖约三分之一个北京。
总的来看,中广核继续保持国内最大的核电运营商、全球最大核电建造商以及在运在建全球第三大核电企业的地位,并跻身国际核电第一阵营。作为国务院国资委重点盈利企业和重点增利企业,中广核综合业绩保持在央企第一方阵。
按照国有企业分类改革的要求,中广核被确定为商业一类中央企业。这使得中广核在投资安排、新业务拓展、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等方面开始拥有更大自主权。《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在国务院国资委的大力支持下,海外气电已正式纳入中广核主业范围。
回看刚刚过去的2017年,中广核在各业务板块均实现了协同发展,其中最为瞩目的就是我国非动力核技术第一股“中广核技”的上市。据悉,2017年2月27日,中广核核技术公司与大连国际完成重大资产重组,大连国际正式更名为中广核核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广核技)。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迅速崛起为行业龙头的中广核技,成为我国非动力核技术应用第一股。至此,中广核在港股和A股共拥有四个上市公司,分别打造出了核电、核燃料、新能源、核技术的上市融资平台。
此外,华龙一号国内国际的双线推进、台山核电站“后来居上”成为EPR全球首堆、核技术处理工业废水技术实现产业化应用、等离子体处理固废处理技术为国内危废处理探出新路、生物天然气业务取得国内龙头地位、全面进军海上风电市场、“一带一路”走出去等方面,进一步彰显出中广核在2017年取得的亮眼成绩单。
下一步,中广核将继续大举进军水务环保市场,并逐渐将水务环保列为重点新兴业务,聚焦水资源供应与水环境治理、废弃物处理处置、工业园区环境综合治理等领域,可以提供区域环境综合解决方案、专项治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