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丽新 见习记者 靳卫星
“十一”黄金周期间,本地游、周边游仍是广大居民出行首选。10月7日,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今年国庆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4.22亿人次,其中,前往城郊公园、城市周边乡村、城市公园的游客占比居于前三位,分别达23.8%、22.6%和16.8%。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十一”黄金周,周边游人均花费较去年有明显增长。根据携程《2022年国庆假期旅游总结报告》显示,今年国庆本地、周边旅游人均旅游花费较去年国庆增长近30%;人均露营花费为650元左右,相较于中秋节露营人均花费贵30%左右。
位于北京延庆的一家营地相关负责人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营地分为帐篷酒店区域和自主露营区域。“十一”黄金周期间,从10月1日到4日晚上都是全满的。帐篷酒店区域按照每顶每晚2000元计算,一晚上收入10万元。自主露营区域因为客单价低,每天总收入大概在2万元。该负责人感慨,“还是高端帐篷酒店来钱快。”大热荒野相关负责人则向记者表示,旗下所有营地在假期前两周就已全部订满,北京营地基本三周前就已订满,“从数据来看,我们9月份业绩创下新高,用户对于露营的需求还是非常火热的。”
露营这一新兴业态仍处于起步阶段,行业也远未进入充分竞争的阶段。博庭创始人李光镇向记者表示,大多数游客是一次性消费,营地建设缺陷导致体验感不佳、酒店民宿的差异化程度不高、市场定位不清晰等问题,都是露营经济成长过程中的烦恼。想要避免像诸多民宿那样“火一把就死”,露营行业还需“步步为营”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时,行业合规化成了从业者担心的主要问题。上述北京延庆营地相关负责人也向记者表达了营地的安全合规风险,该营地因为有用户使用明火,导致营地被罚款逾10万元。自由之魂创始人王吉刚也曾向记者表达对行业合规方面的担忧,“如果没有政策的合规化标准,行业相对脆弱,发生安全性事件就可能对行业造成灭顶之灾。”
户外用品店“绿蚂蚁”创始人蒲伟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要让露营市场走得更远更好,露营相关企业需要以健康、自然、运动的户外精神引导消费者,融入并创造可持续的休闲经济。相关部门有必要出台政策、加强监管,让其尽快进入规范化发展轨道,在露营设备和场地等方面兜好安全底线,让人们安心露营。”
随着资本不断涌入、市场饱和度和消化能力存疑、加之政府规范化政策还未出台,行业在野蛮生长过程中已开始出现挤压。嗨King轻奢露营地创始人之一王春旺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希望年底能够迎来政策规范,针对土地性质、露营归谁管、怎么管等问题出台相关政策。”
(编辑 乔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