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近期,我们摘录了行为金融学主流学术观点中关于全球范围个人投资者常犯的一些错误,分期刊发,希望能给广大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启发和警示。
日常,有些个人投资者喜欢博短线、追涨杀跌,想要去追求一些“小确幸”。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犯个人投资者常犯的另一个错误,那就是过度交易。
什么是过度交易?顾名思义,过度交易就是指投资者的交易频率高于合理频率,也就是说投资者的交易过于频繁。个人投资者喜欢频繁交易,是全球市场都普遍存在的现象,但在A股市场表现得更加明显。一份证券公司的报告测算,A股个人投资者在2013-2016年换手率分别为868%、1138%、2410%、1157%,2015年每半个月就要换手一次。此外,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女性投资者的换手率显著低于男性。
过度交易有什么危害?研究发现,个人投资者交易频率和投资业绩间存在明显的负向关系,即交易频率越高的个人投资者投资业绩越差。
通常,这种负向关系的“罪魁祸首”是各种交易手续费。确实,过度交易者的交易手续费往往会占其本金一个很显著的比例。那么是否免除交易手续费,过度交易者的投资业绩就会不那么差呢?答案是否定的。
研究发现,即使不考虑交易费用,交易频率和投资业绩的负向关系依然显著。例如,朱宁在《投资者的敌人》一书中指出,交易越频繁的个人投资者,在扣除交易费用之前的收益水平就相对越低,业绩越差。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交易频率和投资业绩间的负向关系呢?美国证监会的一篇报告指出,过度交易与过度自信相关。过度自信,会让投资者难以理性、客观地做出投资判断。
过度自信者通常会高估自己的能力和知识。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过度自信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保证一个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但在投资过程中,过度自信容易产生不好的影响,使个人投资者形成非理性的交易行为。过度自信者往往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很容易依据短时间内做出的草率判断快速买入或卖出,而这种没有经过谨慎思考的决策往往会带来投资的损失。
如何避免过度交易?建议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客观评估交易业绩。在牛市时,个人投资者盈利的可能性较高,部分个人投资者把这种交易业绩只归因于投资能力,容易产生过度自信的心理。客观评估交易业绩,有利于全面认识自己的投资能力,并不断进行反思和提升。
二是谨慎进行投资决策。在进行投资决策前,需要避免自身和外部情绪的影响,分析各类市场信息,做出理性的判断。否则,凭运气赚来的钱,还会凭实力亏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