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票市场,个人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大多具有明显的共性。今天,我们要来了解的处置效应就是很典型的一种。
请您回顾自己过往的投资经历,在需要卖掉股票获取资金时,您是卖出亏损股票的次数多,还是卖出盈利股票的次数多呢?如果您的答案是后者,那么您的行为可能就有处置效应的特征。
什么是处置效应?简单来说,就是倾向于卖掉账户里盈利的股票,而保留亏损的股票。研究表明,中国股票市场、基金市场、期货市场的个人投资者普遍存在处置效应。同时,相较于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的处置效应更强。
处置效应有什么危害?也许大家会好奇,持有亏损股票有什么不对呢。如果您经过缜密的分析,认为股票反弹的可能性较大,不卖出亏损股票当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如果您是感情上对损失有规避情绪,不愿意面对,那么您可能就会是在扶个“阿斗”,最终被套牢。许多股票业绩爆雷、大幅下跌甚至临近退市,有投资者还是抱有幻想,甚至卖了别的盈利股票来补仓,最终血本无归。处置效应,会令投资者被个别“黑洞”吸走盈利和本金,丧失投资优质股票的机会。
为什么会有处置效应?学术界认为,“损失厌恶”是产生处置效应重要的原因。“损失厌恶”的来源是人们对盈利和亏损的反应不同。在盈利时,人们是风险回避者,即人们更喜欢确定的收益而卖出盈利的股票;在亏损时,人们是风险厌恶者,即人们不喜欢确定的损失而继续持有亏损的股票。这样的心理与人类的生理构成有关,有心理学家通过核磁共振扫描人的大脑发现,在遭受损失之后,投资者大脑皮层的兴奋区域和遭受损失之前的兴奋区域完全不同。
如何克服处置效应呢?建议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加强对上市公司基本面的研判。好的恋人不会让你等待太久,优秀的股票也不会让你浮亏太久。如果上市公司的基本面不错,那您在未来还是会有收获;如果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很差,那就要好好想想是不是值得持有了。
二是建立自己的投资体系并严格执行。近期一项调查显示,在股票亏损10%至50%时,六成A股个人投资者会出现焦虑情绪。作为一种感情动物,人的行为会被自己情绪影响。完善的投资体系和有效的执行力,有助于我们减少非理性行为带来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