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萌
5月17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巩固治乱象成果促进合规建设”工作的通知》,同时发布《2019年银行机构“巩固治乱象成果促进合规建设”工作要点》。
《证券日报》记者对比《2018年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工作要点》发现,在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业务风险方面,监管部门首次将“结构性存款不真实,通过设置‘假结构’变相高息揽储”作为排查重点。
今年以来,结构性存款发行仍旧火热。根据央行数据,截至2018年末,中资全国性银行结构性存款余额为9.62万亿元,较2017年末的6.95万亿元增长了2.66万亿元;2019年4月末,结构性存款规模为11.13万亿元,今年前4个月新增1.51万亿元。与此同时,中资全国性银行的结构性存款规模自2019年2月份起,已经连续3个月超过11万亿元。
据融360不完全统计,上周(5月17日至5月23日)结构性存款产品发行数量121只,发行量在连续三周较低之后,又重回百只以上。
《证券日报》记者近日查询多家银行官网并走访北京地区部分银行网点发现,虽然监管机构三令五申,在售的结构性存款产品中,产品设置接近于完全触发预期最高收益率条件的“假结构”类产品仍然存在,并被多个理财经理推荐。
在某股份制银行网点,理财经理表示,本周在售的结构性存款产品有5只,全部挂钩黄金价格。他以一款5万元起售、投资期限为32天的产品举例介绍道:“这款产品挂钩黄金价格,从存款交易日当天伦敦金市下午定盘价到到期前第二个伦敦工作日,每盎司黄金波动区间从‘期初价格-400美元’至‘期初价格+400美元’的区间范围,则该存款到期利率为3.5%(年化)。在该区间外,该存款到期利率为1.15%。”
“虽然标示着浮动收益区间,但是一个月内,每盎司黄金价格上下波动不大可能超过400美元,99.99%能实现最高预期收益率”,上述理财经理表示。
除此之外,还有部分银行结构性存款产品的最高与最低预期收益率的差值较小,并且最低预期收益率设定较高。也就是说,无论是否达到触发最高预期收益率的条件,投资者都能拿到较高的收益。
去年9月28日,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答记者问时指出,银保监会正在制定结构性存款业务的监管规定。下一步,将结合本次公开征求意见情况进行修改完善并适时发布实施,更好地区分和厘清结构性存款和理财业务监管框架,促进结构性存款业务规范发展。
银保监会创新部主任李文红在2019年2月28日举行的银保监会吹风会上也表示,“目前我们关注到一些结构性存款实际上是假结构,一些是行权条件极小概率,还有一些干脆没有挂钩衍生产品,不符合衍生产品管理的相关规定,下一步银保监会会加强对结构性存款的监督管理。”
银保监会本月发布的《2019年银行机构“巩固治乱象成果促进合规建设”工作要点》首次提出“结构性存款不真实,通过设置‘假结构’变相高息揽储”,有分析师预测,未来针对结构性存款会有专门性的监管政策出台,引导商业银行向真结构性存款的方向过渡。
(策划 刘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