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肆意生长,消费金融回归助力美好生活的本源。10年前,《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颁布,借钱消费正式以消费金融的概念登上中国金融舞台。彼时还是消费信贷需要依托信用卡的年代,消费金融机构像所有新生事物一样,被围观,乃至被质疑。不少人还沉浸在一个高度发达的信贷消费的想象中——人均几张信用卡,用来满足消费需求。
这背后是参与主体的扩容、消费意识的崛起以及技术手段的升级。从银行、消费金融公司逐渐扩展至互联网公司等平台;从“70后”“80后”消费主力过渡到“90后”“00后”年轻一代;从线下审核发展成大数据风控。
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进一步扩容,正成为各路巨头角逐的新战场。先是平安消费金融筹建工作获新进展,紧接着光大银行官宣获批筹建北京阳光消费金融,此外小米也成为了消费金融公司筹建中的一员。有分析人士称,从目前发展情况来看。
毋庸置疑的是,消费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引擎作用只会愈加凸显,特别是在新冠疫情导致的国际经贸冲突和双循环发展格局之下。消费金融行业的未来也是值得期待,找准差异化定位的消费金融公司、商业银行等参与主体,也一定会在竞争中立足并成长。当然,行业的优胜劣汰、激浊扬清与合规致远。
58金融发布《2020上半年消费金融接纳度报告》,对分期消费主流人群的用户画像进行了生动刻画。报告指出,分期用户的个人月收入多介于5000元至8000元之间。
接受58金融本次调查的用户均有过分期消费的经历,男性与女性之比约为1:1。从年龄分布看,受调查用户介于70后和00后之间,其中80后和90后占比相近且最高。
从城市分布来看,生活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的用户对于分期消费的接受度最高。从婚姻状况看,已婚已育人群是分期消费的“主力军”,占比近六成。
伴随着各家上市公司2019年全年财报的公布,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经营数据也相继曝光。
过去一年,监管持续加码,市场红利殆尽,消费金融机构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此背景下,有平台持续发力,业绩上升,但增速放缓;也有平台,则直接开启下坡路模式。
目前,手握消金牌照的消费金融机构共计27家,其中24家已开业,小米消费金融、平安消费金融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中,另有建设银行、南京银行正在积极申请消费金融牌照。前有监管压顶,后有强悍追兵,那么,24家运营多年的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具体业绩表现如何?消费金融市场的生意还好做吗?
8月21日晚间消息,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鱼跃医疗)发布《关于参与投资设立消费金融公司的公告》,揭开蚂蚁集团申请消费金融牌照的冰山一角。
根据上述公告显示,鱼跃医疗拟与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千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千方科技”)、国泰世华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洋商业银行有限公司及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人民币800,000万元在重庆市设立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简称“消金公司”)。
近日,上海陆家嘴金融发展有限公司公布2020年半年报,其中披露了中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下称“中银消费金融”)的业绩。中银消费金融2020年上半年营收21.30亿元,净利润1.01亿元。若以去年公布的数据作参考,其2020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
据财报信息,中银消费金融2020年上半年营收21.30亿元,净利润约1.01亿元。该公司去年上半年业绩并未披露,2019年全年营收43.15亿元,净利润6.59亿元。若以全年业绩作参考,该公司2020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
4月27日,北京银行公布2019年财报,披露了旗下北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下称“北银消费金融”)2019年的业绩。2019年,北银消费金融净利润约为4194万元,较2018年的3475万元增长20.69%。截至2019年末,该公司资产总额为63.69亿元。
作为北银消费金融的大股东,持股35.29%的北京银行是其资金“输血”的主要来源之一。年报披露,截至2019年末,北京银行在北银消费金融同业存放余额3.38亿元,通过同业拆借业务,对北银消费金融拆借资金27亿元。
8月12日,中国联通发布2020年半年度报告,旗下子公司招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招联消费金融”)业绩随之披露。2020年上半年,招联消费金融营业收入60.230亿元,同比2019年同期的46.061亿元,上涨30.76%;净利润5.781亿元,同比2019年同期的7.098亿元,减少18.55%。
截至2020年6月30日,招联消费金融总资产920.761亿元,同比2019年末的926.966亿元,减少6.205亿元;净资产99.378亿元,同比2019年末的93.597亿元,增加5.781亿元。
4月9日,中国华融公布了2019年财报,披露了旗下华融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融消费金融”)的业绩。华融消费金融的资产总额为51.082亿元,同比2018年的81.522亿元下降37.3%;税前利润-2.631亿元,而2018年为0.168亿元。自成立起,华融消费金融累计服务客户812万户,累计放款2292万笔。
值得一提的是,财报中并未披露华融消费金融2019年净利润数据,而其2018年净利润为0.124亿元。但据华融消费金融另外一位股东——合肥百货大楼集团的财报披露,公司2019年因投资华融消费金融产生约4553.14万元亏损。
8月15日,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下称“捷信消费金融”)披露了“捷赢2019年第三期个人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下称“捷赢2019年第三期abs”)的发行文件。文件显示,捷赢2019年第三期abs将于8月22日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规模为38亿元。其中优先A档证券25.65亿元,占比67.5%;优先B档证券3.4亿元,占比8.95%;次级档证券8.95亿元,占比23.55%。此外,发行文件还披露了2018年与2019年一季度捷信的运营情况。
8月27日,刚开业3个月的小米消费金融,交出了2020上半年的“成绩单”。据渝农商行发布半年报,截至6月30日,小米消费金融资产总额15.105亿元,负债总额1960.4万元,净资产14.909亿元,营业收入343.9万元,净亏损906.9万元。
小米消费金融成立于2020年5月29日,注册资本15亿元,大股东小米公司持股50%,二股东渝农商行持股30%。也就是说,开业1个月,小米消费金融营收已超300万。
近日,玖富还公布了2019年第四季度和全年未经审计的财报,财报显示,四季度玖富的贷款撮合量达到143亿元人民币,实现62.4%的同比增幅。从更具体的数据显示,机构资金的贷款撮合量占比从2018年同期的6.6%快速攀升至79.8%。2019年全年的贷款撮合量55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幅达到20.9%。
近年来,玖富还积极与中信信托、渤海信托、内蒙古银行等金融机构达成合作,从这些年来玖富在机构资金贷款撮合量占比的数据分析,基本上呈现出快速攀升的迹象,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玖富的“连接器”价值不断提升。
北京时间8月18日,乐信(NASDAQ:LX)发布2020年二季度未经审计财务业绩。
数据显示,二季度乐信各项指标稳健增长,营收30亿元(人民币,下同),毛利润9.68亿,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息税前利润5.41亿,户数8月已逾1亿。其中首度披露互联网平台收入近10亿,显示乐信发力ToB服务模式初见成效。,跻身亿级互联网消费平台,开启更广阔成长空间。二季度,乐信平台促成借款金额411亿元,同比增长57.8%,超过此前380亿元的目标预期;二季度末,乐信管理在贷余额619亿元,同比增长52.4%。
消费金融公司从2010年试点开始,迄今已走过十个年头,期间试水者众、实力玩家辈出,但也存在不少申请半路夭折,甚至再无音讯的情形。
截至2019年年末,我国共有持牌已开业消费金融机构24家,其中2019年新增开业机构为中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
根据《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以下简称:试点办法)规定,消费金融公司的注册资本应为一次性实缴货币资本,最低限额为3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可自由兑换货币。
24家中,马上消金、招联消金与中邮消金位列注册资本前三甲,金额分别为40亿元、38.69亿元及30亿元。
本期策划:乔川川 编辑:黄力 邮箱:130380320@qq.com
证券日报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