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九游会·J9 > 股票频道 > 新三板 > 正文

专访中海达董事长廖定海:“北斗+5G”将使中国成最早实现智能化的国家

2020-06-24 06:22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今年5月,珠穆朗玛峰迎来了我国第三次登顶测量工作。不同以往的是,这次采用的所有测绘装备全系来自国产,也是首次用上了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这是我国完全独立自主的卫星导航系统在极端环境取得一大突破,而实际上产业链公司在这期间已经伴随着系统迭代成长了几十年。

    随着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组网的完成,以“新基建”为代表的产业将为“北斗+”的落地打开巨大空间,甚至将改变人类未来的生活模式。

    近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中海达董事长廖定海指出,5G打开了产业新生态,随着逐步把北斗精准位置服务加载上去,前景将非常广阔。“我们国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高精度卫星导航应用方面走在世界前面。我认为未来中国通过北斗系统和5G,是能最早实现智能化的国家,这个步伐会相对在全世界都走得比较快。”

    星基增强系统部署提速

    《21世纪》:北斗系统与其他三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技术路线差异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廖定海:第一是短报文通信,并且能结合位置发送短信,有位置报告等功能。在汶川地震等救灾过程中,这个功能曾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第二是现在在建的星基增强系统,因为存在后发优势,我们国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尤其在高精度卫星导航应用方面是走在世界前面的。

    《21世纪》:业内认为卫星导航系统会存在传输的信息容易被物理条件阻挡、隔断等弱点。那么行业接下来会从什么方向克服这一难题?

    廖定海:国家在推进高精度卫星导航应用时,在地基增强系统上发展很快,很多企业都在部署相关的技术。我们也在大规模帮助产业链建设地基增强系统的基站。

    但是这过程中基站太多、管理难度会很大,可靠性也受制于地面通讯,会有死角。所以我们在4年前开始布局星基增强系统,目前中海达的星基增强系统已经可用了。

    前段时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到中海达交流时说,北斗系统将来本身会自带星基增强系统,只是现在还有一个过程。

    从原理上说,星基增强系统是通过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广播卫星导航增强信号,向用户播发精密卫星轨道参数信息,实现对原有卫星导航系统定位精度的改进。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北斗导航系统部署成熟后,将来应用落地肯定会优于其他系统。

    《21世纪》:目前国内在星基增强系统的部署方面,行业进展是怎样的?

    廖定海:目前我们国家相关企业已经在普遍采用地基增强系统,星基增强系统还不是很普遍,但这是未来的应用方向。我们在上市后就开始准备,已经布局好了。

    星基增强系统在国外有一些商业化公司在做,但是仅限于面向海洋、石油等领域用户,收费很高。我们希望接下来能把星基增强系统做到大众化应用场景中。

    相比之下,地基增强系统属于早一代的技术,其优点是初始化很快,但缺点是运维成本高,可靠性难以保障,而且有死角,不能做到全覆盖。

    星基增强系统不依赖于地面通讯,可以通过卫星直接向用户播发信息。因此成本更低、没有死角,而且是全天候、全时都能用。

    目前它唯一的缺点就是从开机到可用的初始化时间较长,当然随着技术的发展,这在将来都可以得到解决。

    未来可能是地基增强系统和星基增强系统联合应用,两个系统同时运行,可靠性更能得到保证。当然这还是过渡时期,再到后续星基增强系统成熟之后,或许地基增强系统就会消失了,完全使用前者就可以。

    系统升级考验底层设计能力

    《21世纪》:随着北斗系统的不断升级,中海达如何满足前面两代已经落地产品的升级需求?是否有难点?

    廖定海:此前在使用北斗二号系统的民用场景问题不大。因为知道产品在不断升级,我们以前设计的产品没有做芯片流片,因为做流片以后就无法升级,一旦升级就要换芯片,需要送回厂家才行。

    我们选择用FPGA做设计,这是可以升级的芯片,当然成本比较高。所以我们产品都是可以直接随着系统升级,民用类产品受升级影响问题不大。

    现在已经在做相应工作。包括地基增强系统的基站升级,需要通过增加模块或者机器来解决。不过这属于过渡阶段的做法。待这次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完成,以后针对北斗三号设计的芯片都会向前兼容北斗二号,但如果是从北斗二号向北斗三号的向后兼容就不能实现,这也是之前我们的基带芯片没有流片的原因。

    当然在一些特定场景比如军用,很多可能无法升级,就要直接更新换代。

    《21世纪》:5月份中海达曾助力珠峰测量,那里客观环境比较特殊,在落地过程中的难点是什么?

    廖定海:珠峰项目更多是标志性的意义。显示出我们国家实力强了。在珠峰上这么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全部采用的是自主国产化测绘设备,包括技术、北斗卫星系统等,这很有意义。

    对于我们来说,技术都是现成的,唯一要做的是设备设计要符合珠峰的恶劣环境。可靠性肯定是排在第一位考虑。

    为此要从技术、工艺、稳定性、轻便型等方面综合考虑,比如配备足以应付零下40度低温的电池;把所有作业流程定制化配置,只要按一个按键就开始工作;甚至考虑到在高海拔情况下稍有磕碰容易受伤,我们还把装备上的螺母改成了内沉式等。

    《21世纪》:你怎么看待埃隆·马斯克前段时间提出的“星链计划”其可行性?

    廖定海:我承认马斯克是伟大的企业家。但是要实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

    因为这要求发射的卫星数量一定要至少超过8000颗,这不像卫星导航系统发射几十颗卫星就可以实现的。否则通讯连接不上,而且这上万颗卫星的发射和运营成本难以想象。

    发射1万多颗卫星即使是国家在背后助推都不容易,更别说是一家民间公司在做。我认为这能否实现还不一定,现在看还是在概念阶段。

    “北斗+新基建”打开想象空间

    《21世纪》:公司在“新基建”领域的布局状况怎样?

    廖定海:“新基建”的定义跟我们基本都符合。

    未来“新基建”会带来更大规模的信息化,就演变成在5G时代庞大的信息流里,筛选哪些信息加以应用的问题。基于北斗系统的精准位置服务可以应用在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未来海洋战略的信息化采集装备手段和解决方案、军事应用等领域。

    我们的战略定位,就是做“北斗+精准位置服务”的领导者。做好精准位置服务和装备,往下游延伸,做时空数据。在5G庞大信息流中的时空数据很重要,这是由时间、空间、位置等信息形成的数据生态链。

    为此我们在产业下游布局了很多,比如收购地理信息企业、智慧城市应用企业等,也在布局智能应用比如自动驾驶等方面。

    《21世纪》:5G时代的到来被认为对北斗产业的发展带来历史性机遇。你怎么看待“5G+北斗系统”打开的市场想象空间?

    廖定海:5G的发展相当于原来是两车道的公路,一下子扩展到八车道的高速公路。解决了流量问题。在这个道路上,可以跑很多车流、物流、信息流。卫星导航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信息流之一。

    大量的位置信息以前都存在,但以前没有系统,现在有了北斗系统后探测更简便,更容易形成精简的信息流。

    5G打开了产业的新生态,把我们做的北斗精准位置服务加载上去,前景将非常广阔。

    有了位置服务的解决方案,有了时空数据,整合起来可以用到自动驾驶、物联网、智慧农业等领域,将来全部是自动化应用。现在看来已经不远了。

    《21世纪》:中海达在“北斗+”产业落地过程中遵循的核心逻辑是什么?

    廖定海:北斗系统是国家战略,国家重视也对产业带来了希望。从技术来说,我们经历过北斗一号到二号到三号的跨越,不是很难。只是在芯片上增加一些通道,同时可以接收更多卫星的信息。

    但应用就广泛了。尤其是“新基建”推动接下来广义的信息化发展。我认为未来中国通过北斗系统和5G,是能最早实现智能化的国家,这个步伐会相对在全世界都走得比较快。

    尤其是高精度应用上,中国肯定走在前面。包括自动驾驶、AI、物流、机器人等各行各业的精准位置的移动应用,行业会大幅度快速发展。

    其中我觉得自动驾驶未来会发展很快,再过几年可能开始普及L3级别的自动驾驶,法律法规配套很快会跟上,当然这只是在快速道和公路上。L5级别自动驾驶可能还需要至少5年以上时间。

    但可以肯定的是,未来科技发展会对人们的生活模式和价值观都带来巨大变化。

    《21世纪》:在当前的巨大机遇面前,中海达下一步突破的方向会主要着力在哪些方面?

    廖定海:北斗系统更多用在室外场景,其局限性是在室内场景。将来解决室内定位方面,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室内和室外实际上是两大类技术流派。

    未来卫星定位和惯性导航相结合的组合导航,可以比较好解决室内等空间的导航问题。中海达在惯性导航方面已经布局得差不多了,在部分领域已经可以落地,而且精度很高。但问题在于太贵,怎么让成本降低,体积更小巧一些,是我们在探索的方向。

    所以在布局方向上,室外卫星定位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要保持行业地位,然后拓展应用空间。未来肯定是芯片化、低成本化,落地到更多大众应用中,比如自动驾驶。

    所以第一方面是,进一步把卫星导航、精准位置服务更加往大众应用延伸和拓展。

    第二方面是往大的解决方案走,尤其是国家层面大的解决方案。现在我们技术很齐备,精准位置定位、三维激光、海洋声呐、室内定位等技术我们都具备,如何去为国家的某些领域做解决方案和服务,或者为企业、相关部门提供服务,是我们未来要往下游延伸的新方向。

    这么多年我们都是在上游做装备、技术布局,向上走天花板很低,下游的延伸应用空间会很大。

九游会·J9 - 中国官方网站 | 真人游戏第一品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