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九游会·J9 > 股票频道 > 证券要闻 > 正文

上交所:“质”在世界一流交易所

2022-11-22 06:50  来源:上海证券报

    说起上海证券交易所,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当然是老八股,我应该算是上个世纪90年代第一批股民,每次路过黄浦路15号的原浦江饭店(现‘中国证券博物馆’),我都会停一停或预约进去看一看。”一位资深的股民告诉记者,他买的第一只股票就是“老八股”之一的飞乐音响。

    70后的姜伟是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后的第一批“红马甲”。“当时浦江饭店门口就有一个报刊零售点,每次早上9点15分进场前,我们都会在门口拿一份证券报,把相关的信息提早看一遍。”脱下“红马甲”多年,姜伟仍对那时早上的“必修课”记忆犹新。

    2022年11月22日,A股上市公司正式迎来“5000家”时刻,其中沪市上市公司占据半壁江山。如果要为沪市公司绘一幅最新的画像,最显著的特征应该是什么?

    “韧性、活力。”上交所相关负责人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用两个关键词,简单、清晰地勾勒出沪市上市公司的模样。

    砥砺奋进卅二载,以国有企业为引领,一批国民经济的主力军,以大蓝筹的底气和魄力,不断夯实A股的基本盘;踔厉奋发启新程,以科创企业为先锋,一批创新勃发的硬科技,借试验田的包容与滋养,源源不断为A股注入新动能。

    久久为功铸韧性

    改革开放的东风,经济发展的浪潮,让上市公司走进大众的视野,逐渐成为国民经济最鲜活的标签。忆起沪市上市公司最初的模样,不少人会脱口而出“老八股”。1990年12月19日,伴随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申华电工联合公司等8只股票上市,完成了中国上市公司的首秀。

    从主营业务来看,上世纪90年代的上市公司业务覆盖商场、无线电、日化用品、纺织服装、食品饮料等。“那时的上市公司大多是保障基本民生的企业,这也非常符合当时的经济发展实际,物资相对紧缺,日常消费品、商品还不够丰富。”一位资深证券从业人员向记者分析。

    从企业类型看,1990年至1992年,沪市共有27家上市公司,其中国有企业18家。当时还没有流通市值超过100亿元的大型国有企业上市。不过,从那时起,以国有企业为代表,沪市主板就不断吸引各细分行业龙头,逐渐将“蓝筹”的招牌越擦越亮。

    数量之变,受益于制度变革。从1993年实行的审批制到2001年推出的核准制,沪市公司不仅数量实现了大幅攀升,公司体量和质量也显著增强。中船防务、上海石化、贵州茅台等一批制造业、采矿业公司进入资本市场。截至2004年底,流通市值超过100亿元的大型国有企业达到5家,中国联通、长江电力、中国石化、上海机场和宝钢股份陆续登场。

    “从那个时候开始,市场开始关注上市公司的质量。核准制要审核,审什么?其实就是审上市公司的质量。”上述资本市场研究专家指出,核准制的推行其实已经显现出市场化的因素在发挥作用,经过10年的探索和初期发展,A股市场须要更规范地运行。

    质量之变,得益于市场改革。2006年,股权分置改革解决了不同股东之间利益平衡问题,股份的市场化流通,进一步激活了企业上市的积极性。很快,中国石油、中国神华、正泰电器、长城汽车等越来越多的产业龙头亮相A股市场。

    随着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一批新经济企业和高技术企业纷至沓来,悄然为沪市主板增添了一抹亮色。沪市主板从过去以传统大蓝筹为主的市场转变为多层次、多样化、包容性的“新蓝筹”市场,切实服务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大局。

    “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候。”2018年5月8日,药明康德董事长李革率领公司在上交所鸣锣上市时感慨道,“此次上市,开启了药明康德二次创业的新征程。我们期待赋能中国大健康领域的创业者和科学家,降低新药研发门槛和成本,提高新药研发效率,让更多潜在的突破性创新药早日进入市场造福病人。”

    自此,作为中国规模较大、全球排名前列的小分子医药研发服务企业,药明康德正式开启它的A股新时代。而药明康德等一批新经济公司回A更大的意义则是,拉开2018年A股支持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简称“四新”经济)、鼓励更多“独角兽”企业在A股上市的序幕。

    “一大批关系国计民生的优质企业进入上交所,不仅占据了沪市主导地位,更增强了主板的定力与韧性。而国民经济支柱、新兴产业龙头的到来也让股市与宏观经济的关系更加紧密,也使得投资者能够共享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一位资本市场研究专家表示。

    硬科技集聚添活力

    伴随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A股上市公司在量的扩张达到瓶颈期后,也迫切需要迈向质的新飞跃——科创板,应运而生。

    支持硬科技,精耕“试验田”。科创板设立之初,就承担着支持科技创新和资本市场改革试点的双重任务,旨在补齐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短板,是资本市场的增量改革,在盈利状况、股权结构等方面作出更为妥善的差异化安排,增强对创新企业的包容性和适应性,助力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

    “市场发展取得显著成绩,运行总体平稳,试点注册制有序运转,改革试验田作用充分彰显,市场生态持续优化。”今年7月22日,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总结科创板开市三年的“成绩单”说道,特别是科创板的包容性、适应性明显提升,“硬科技”产业集聚效应持续增强,资本市场服务科技自立自强迈上新台阶。

    透视硬科技“群像”,科创企业引领科技、活力四射。截至11月21日,科创板上市公司总数487家。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布来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201家、生物产业101家、高端装备制造79家、新材料61家,四大产业合计占科创板公司总数超90%。集成电路领域聚集芯片代工龙头中芯国际、硅片龙头沪硅产业、国产刻蚀设备龙头中微公司等企业。生物医药领域吸引了医学影像设备龙头联影医疗、新冠检测试剂龙头东方生物、创新药龙头君实生物等企业。科创板为硬科技行业注入源头活水,龙头企业示范引领效应日益凸显。

    细数硬核战绩,科创企业聚焦主业、创新发展。2019年至2021年以来,科创板公司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研发投入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29%、86%、29%,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科创基因决定了硬科技的含金量和成长性。记者发现,科学家创业成为科创板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四成公司系高校教师或科研人员创业,近三成公司实控人拥有博士学位,四成公司实控人同时担任公司核心技术人员。

    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敢闯敢拼,到迈入新世纪逐步增强市场及现代管理意识,再到2010年起海归派创业潮涌,2019年后科创板真正让科学家从幕后走向台前,沪市公司掌门人“脸谱”的变化,也进一步折射出上市公司质的提升。

    以中国特色建世界一流

    A股迎来“5000家”时刻,对中国资本市场意味着什么?

    “这是我国资本市场的标志性事件。”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宋志平向记者指出,迈入‘5000家’新阶段,上市公司要进一步加大做优做强的力度,继续巩固和加强公司治理,做强主业,加大创新力度,防范风险,用良好的业绩和价值回报股东,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成为更加受人尊重的上市公司。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十四五”发展规划》,到2035年,努力建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匹配,功能完备、运行高效、技术领先、具有国际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资本中心和世界一流交易所。

    放眼全球市场,沪市公司身居何位?

    一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沪市融资功能有效发挥,IPO融资规模大约3000亿元,居全球首位,有力支持了实体企业融资发展。目前,上交所股票总市值46万亿元,位居全球第三位。有资本市场研究专家分析称,与境外市场相比,沪市公司仍须重视两方面问题:一是头部公司的竞争力较境外一流市场还有一定差距;二是境外市场的公司全球化和经营全球化程度更高。

    何以建成世界一流交易所?

    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首席专家何志毅认为,世界一流交易所应当拥有一流业绩数据、一流管理水平、一流服务能力、一流人才队伍,上海证券交易所也应该寻找对标单位,建设世界一流交易所。

    “从现在起,中国资本市场要从重视数量向重视质量转变。”何志毅进一步向记者表示,不少央企都有十几家甚至几十家上市公司,但是缺乏旗舰上市公司,与其手握诸多上市公司资源,不如努力打造一两家旗舰上市公司。

    站在市场一线的公司监管人员则坦言:“5000家,我们已经拥有庞大的上市公司数量,这就要求市场的制度规则应该且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特点来制定了,即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

    在上交所理事长邱勇看来,中国资本市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交易所是党和国家兴办的事业,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国家属性。“我们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发展之路,把资本市场发展一般规律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方向不动摇,统筹好改革发展稳定,持续提升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邱勇说。

    锣声阵阵,将日历重新翻回到32年前,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市的那一天。有人曾问“纽交所等大多数交易所都是敲钟,为什么上交所开市敲锣?”上海证券交易所第一任总经理尉文渊笑着说:“我们就是要跟别人不一样,敲锣更能体现我们中国特色喜庆的氛围。”

    中国特色,质在一流,或许从一开始就注定了。

九游会·J9 - 中国官方网站 | 真人游戏第一品牌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