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监管对“空壳”私募的严格清理和私募备案要求的趋严,谋求“保壳”的私募增多,壳买卖仍然十分热闹。
私募备案要求趋严
近期,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会长洪磊公开表示,将与工商部门之间建立工商注册与登记备案协调机制,敦促已完成工商注册但未完成协会登记备案的私募基金尽快履行登记备案手续,对长期未登记备案的私募基金予以清理。
上海锦天城(广州)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秦政认为,这意味着很多壳公司会被清理。申请私募基金管理人备案需要至少3个月时间,多数还会延长1~2个月,也就是说有大半年是在准备阶段,但公司人员的工资、社保和公积金都需要支付,这样烧钱让私募更积极“保壳”。
上海某私募咨询服务公司人员告诉记者,近期协会对首发产品的审核和私募的实缴能力要求十分严格。“我们最近帮客户做首期代发产品,募集账户这边要提交进一步的资料,证明资金的募集去向,包括具体标的和方向。还有实缴这块也要审核,包括资金的投向、资金的实缴能力都要审核。”
“保壳”难做实质审查
按照中国基金业协会2016年2月发布的《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私募基金公司登记成功以后6个月内必须发行备案第一只产品,否则将被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资格。
为帮助私募达到目的,券商及中介机构的相关业务也应运而生。这显然和监管倡导的投资精神相悖,但对于“保壳”产品,托管机构和备案机构都很难有效审查。
汇付信息华东业务总监刘德多表示,托管部门只能审核资金是否按时到了基金合同约定的账户,但无法评估投资的项目是否真实,提交的项目材料是否准确。基金业协会的审核则主要集中在政策监管层面,很难对投资的方向做出实质审查,这就给了“保壳”可乘之机。
刘德多认为,“保壳”导致一些虚假的投资,尽管不会对金融市场产生太大影响,但毕竟是一种不良行业风气。同时,为“保壳”而进行的虚假投资也会导致统计数据失真,不能反映真实的市场情况。“更重要的是,6个月内发产品的规定,初衷应该是杜绝那些为了买壳而拿牌照的现象,而现在‘保壳’还在盛行。”
股权私募壳价格走高
私募的壳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北京某私募中介透露,股权私募的壳价格已经涨到100万元以上。“现在备案特别难,协会要求提供资产证明,实缴资金必须大于25%。等新的规定出来,估计股权的壳可能要涨到150万元。”
上海某私募人士表示,现在申请股权类私募比较难,买壳也不容易,股权不能一次变更,需要持续好多次,非常麻烦。
上述北京中介人士表示,目前新的私募壳全部不能转让,只能转让老一点的私募壳。“有转让或者收购私募壳嫌疑的,都得注销。老壳安全一些,但是太老的壳还需要做尽调,很可能公司还有陈年烂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