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当代书画大家中,霍春阳先生的艺术造诣最使我感到忧虑,忧虑他笔下常令人心驰神往的美学意境和高华若朴的人生境界或许难以被后学有效继承与弘扬。因为艺术文化的承继问题显然需要到位的认知、不俗的才情及博爱之襟怀等诸多能力才能予以实现,尤其需要炼成圆融通透之思想体系,否则,无力洞烛幽微,曲尽艺术之妙。所以人们总说,尽管有可能一无所获,但毕生所有的历练与努力只为顿悟什么。那所谓的顿悟,实际上指的就是“通透”二字。因此,霍春阳先生尊古却不崇古,厚古而不薄今。
霍春阳是中国当代公认的文人画家的典型代表,具有深厚的国学底蕴,在言行施教、书画理念、价值取向等许多方面与传统文人画家一脉相承,身上兼具魏晋风骨、宋人雅意、元人静逸等中国传统文人艺术家最重要的气质特征,这也是书画鉴赏与收藏最大的价值所在。正因如此,他的笔墨里总是氤氲着难以冲淡和轻忽的雅致的文人情结,驱人玩味不休。
霍春阳凭简逸画风驰名当代画坛,这一风格的最终形成当然是随着他的历练、心性、学识、审美等多层面多维度力量的不断叠加、冲撞、平衡、合成,乃至千淘万洗而自然沉淀下来的,是一种自内而外散发的无形无迹的文化性创新之美,以大象无形之手,打上了利于绽放个性之美的文化基因,比之有形的表象创新,这种满载哲理意味的智慧创造来得更为恒定而美好,乃真正意义上蕴含人性光辉的创变之道,亦是艺术鉴赏、传播、珍藏最为倚重的核心美学支撑。因为真正美好的艺术是不随时代起舞的,是超越一切时局与偏颇的永恒的存在。从这一层面而论,艺术也就无所谓创新了,需要改变的永远是受众的审美心理和视角是否调整到了一个适宜审美的位置。所幸,那些无有形迹却赏心悦目的象外之象,都可以从霍春阳创作时直入遗世独立、人画合一的忘情状态中得到印证,那是个令人感怀的沉醉的情境,如此一心以意作画之态度,只能万幅万个样,又怎会重复自己呢?难怪端详他的笔墨总是透显清澈孤迥、言简意赅之境。
霍春阳曾说过,古代有许多名家大师乐于把情意寄托在花鸟画的表现上,抑或向自然花鸟的纯粹之境靠齐,因为从古至今花鸟的属性从未变过,其物性最自然浪漫,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最善解人意,而大艺术家们也往往生性洒脱,精神超拔于天地间,因此皆喜好亲近自然,多具悲悯情怀。因之,霍春阳在开展美术施教时格外注重把笔墨关系譬喻为人生际遇,他认为无论作画还是做人,都要遵循顺天应时的大道之行,相生相融,不偏不倚,物我如一,这样才能不愧不怍,永葆精神愉悦。可以想见,所有伟大的寻觅都是为了找到那个通透无碍的自己,而当自己可以和天地万物相融合一之时,那种经由情真意切的超脱笔意营造出的诗意世界,才能真正伫立起艺术的本源真相。(文\刘远江)
霍春阳,生于1946年,河北清苑人。美术教育家、著名书画家。1969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至今。曾任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现为天津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天津市中国画学会会长,天津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理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