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九游会·J9 > 评论频道 > 民生杂谈 > 正文

谢天谢地 退群了

2018-11-17 06:27  来源:证券时报

    前段时间,我莫名其妙地被拉进了好几个收藏群,见到了一批“绝世珍品”,见识了一帮牛气冲天的“藏家”“投资家”,算是大开眼界。单看群名,就已堪称冠绝天下:全国艺术品收藏家大会、全球瓷器赏鉴、珠宝玉石大成……无不透出高大上的诱人气息,跟曾经风靡一时的“东南亚证件集团”有得一拼。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件成化斗彩鸡缸杯——且慢!好像哪里不对劲——是2014年香港苏富比春拍被刘益谦收藏的那只鸡缸杯吗?记得那件的成交价是2.8亿港元,刘益谦拿到手连洗也没洗就用它喝了杯茶,感受了一下当年皇帝御用此杯的感觉。那么这件是……

    群里鸡缸杯的主人说,这件并不是成化原器,而是清仿明的,仿得很到位,价格却低很多,“看上的朋友小窗询价”。说实话,我对瓷器连一知半解都说不上,自然无法判断鸡缸杯的年份与真伪。不过,我知道成化鸡缸杯真品存世量不足20只,并且因为名头太响,即使清仿明也价值不菲。而这只杯子跟我曾在古玩城买到的几只鸡缸杯长得十分相像,当时摊主告诉我最新仿品,单买一只50元,买4只仅120元……

    这不过是个别现象,没想到上网一搜,卖这些“稀世珍品”的网商远非个别,不少还都坚称自己手中的是真品,价格却只有同类著名拍品的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以我这个瓷器外行看,既然有这么多的珍品真品,其珍稀程度恐怕会大打折扣吧?为什么还会有“冤大头”愿意花亿万代价求购呢?究竟是人家疯了,还是咱们傻了?有对瓷器比较在行的朋友告诉我,这样的群里最需要的就是我这种“知道名瓷、知道成交价”的外行。“完全不懂的,没法聊;真正懂行的,无法聊。你这样的是最佳人选。”原来如此!为长久保持“最佳”形象,我毅然决定:退群!

    有一个群里经常发布的藏品是我比较熟悉的,比如和田玉,当然也有不太熟的翡翠、玛瑙、寿山石等等。只是,从图片上看,好些和田玉似乎也不大对劲:很明显磨光染色的料子,却一律声称籽料;很明显的电脑工,也号称苏州工、上海工;料子一眼看上去棉、花、僵不少,却被描述成“玉质干净、细腻、油润,完美无瑕”……这些都无所谓,反正我也不会买,看看热闹总可以吧?说不定还会为我的收藏类稿件提供一些素材,也算一种收获不是?

    一天,群里有人发了一张图,是一尊黄色调的卧佛,让大家给掌掌眼,看看“是什么玉”。很快有“专家”出面了,说这是福建寿山田黄雕件,价值不菲。于是,大家就围绕田黄展开了讨论,有人说一两田黄三两金,马上又有人出来更正,说那是清朝的价格了,现在至少一两田黄十两金,极品则不论两,早论克了……看了一会,我一个没忍住,也在群里说了一嘴:之前看到的田黄都是随形薄意雕,也就是只做“表面文章”,因为材料太珍惜了,谁也不会大刀阔斧地圆雕作品,这得浪费多少材料,也就是多少金啊?我这一棍子下去,刚才还热热闹闹的群里一下子鸦雀无声了。又过了几天,我突然觉得奇怪,往常喧闹异常的玉石群怎么如此清净?一查,得,人家早把我踢出群了。也好,虽然不是我主动退出的,不过也算谢天谢地,我又退群了。

    跟朋友聊起这些怪象,朋友反倒觉得我有些大惊小怪,然后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一藏友在学艺,懵懂之际大举出手,收藏了一屋子不被人看好的“珍品”,不得已,只好孤芳自赏。后来想来想去觉得似乎某个地方不对劲,思前想后得出的结论是:自己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没有从理论上提高自己。于是报名参加了一个著名单位举办+著名大师讲授+巨额收费的培训班,并顺利拿到了结业证。

    脱胎换骨的他这下可了不得了,结业以后便以老师自居,常常在网络和现实中为人指点迷津,还不厌其烦地展示自己收藏的“珍品”。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顺利忽悠了一些初入门的“小白”之后,不少私藏便以“友情价”脱手了,不仅回收了当初投入的本金,还赚了个盆满钵满。我很奇怪:“小白”真的这么好糊弄?朋友笑了:看过鉴宝节目吗?一男子拿一个跟旧式暖水瓶外壳差不多的青花瓷,坚持认为是郑和下西洋时宝船上盛开水用具的外胆。“连这都有人信,还有什么不能脱手的?”

    除了和田玉,其他方面俺也算“小白”。我突然想,陷阱这么多,我是不是也该退出收藏这个“大群”了?

九游会·J9 - 中国官方网站 | 真人游戏第一品牌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2031700网站电话:010-84372800

网站传真:010-84372633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