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九游会·J9 > 评论频道 > 民生杂谈 > 正文
文章正文

大学生“被就业”背后隐藏着什么秘密

2018-09-13 04:35  来源:证券时报

    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媒体发布消息称,江苏常州大学怀德学院发生大规模学生信息泄露事件,上千名学生信息被不法企业盗用。记者调查发现,泄露信息的学生人数超过2600名,企业涉及省内多地,信息疑被企业用于偷逃税款。

    按照专家的分析以及税务部门的调查,大学生“被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少数企业利用大学生身份信息,以支付工资的方式达到偷逃税的目的。但是,这些企业是如何获得这些大学生身份信息的,相关职能部门之间又是如何进行信息互通和共享的,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如果不是有人提供这样的信息,违规企业是不可能获得这么多学生的身份信息的。

    虽然从近期媒体披露的相关案件,如酒店、快递公司等出现大量人员身份信息被泄漏的问题可能与“黑客”所为有关,但是,从此次大学生身份信息的泄漏情况来看,应当不是“黑客”所为,而是有内部管理因素,是人为所致。某涉案企业负责人就表示,他们的行为,决不是黑了学校拿的,肯定是从学校出来的。别人买不买他不知道,但他肯定不是买的。他强调,如果是从企业买的,就不会这么轻而易举随随便便跟人讲话,他底气很足。这里所说的“是从学校出来的”,就有太多值得推敲和注意的地方了。那么,是从学校什么渠道出来的呢?是正规渠道还是歪门邪道呢?如果是正规渠道,又出于什么目的呢?是不是学校和企业串通一气——学校提高了就业率,企业增加了偷逃税的筹码呢?

    要知道,如果真的是从学校正大光明地流出来的,就不可避免地存在学校与企业串通一气,对学校来说,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欺骗上级、欺骗教育行政部门,同时,为下一年度的招生制造舆论条件。因为,类似就业率数据造假、掺杂水分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对企业而言,则是名正言顺地偷逃税,真乃是“一举两得”。

    所以,要想了解大学生“被就业”的问题,首先必须先把大学生身份信息被泄漏的问题调查清楚。不然,纵然对相关企业进行查处,也无法解决大学生身份信息被泄漏的问题。也就是病根不消除,问题仍然会发生。

    在此基础上,更要顺藤摸瓜,看看有多少学校、多少企业在让大学生“被就业”,又有多少学校、企业通过这样的方式弄虚作假和偷逃税款。毕竟,以这样的方式弄虚作假、偷逃税款,不仅违反了相关法规,还侵犯了大学生的隐私权等人身权利,属于多重违法,而不仅仅只是补缴税款、予以一定罚款就算处理结束。要知道,这么多大学生身份信息被泄漏,随时都有被再次暴露的风险,对这些大学生来说,就时刻面临被风险伤害的问题,必须追究相关学校与企业的责任。

    另一个需要指出的问题是,大学生“被就业”,企业偷逃税,涉及多个部门,特别是税务部门和人社部门,前者是税收的征管机构、执法部门,后者是人才管理部门、就业情况统计部门、工资监管机构,企业让这么多大学生“被就业”,难道相关职能部门一点也不知情吗?相关的信息难道不在部门之间互通和共享吗?如果信息交流畅通,就应当能够及时发现这样的问题。

    事实也是,近年来,政府职能部门大多实现了信息化管理,相关的投入也是非常巨大。但是,为什么面对2600多名大学生突然“被就业”的信息,却没有任何部门做出反应呢?所谓的信息化管理,到底是摆设还是根本就没有建立这样的信息库呢?此前的各种投入都用到哪里去了呢?等等,这些显然都是需要回答的问题。

    所以,对此次大学生“被就业”问题,必须深入调查,彻底地查清楚,并举一反三,从根本上把发生这类问题的病根找出来,避免今后再发生类似问题。

版权所有 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 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2031700 网站电话:010-84372800 网站传真:010-84372633 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