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龚梦泽
小鹏汽车与华为连日来就AEB(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技术展开的论战尽管按下了暂停键,但国内智驾TOP级玩家针对智驾技术话语权的争夺战已然打响。
关于本次论战的焦点──AEB,指的是一种在可能碰撞的场景下自动刹车的安全系统,其场景包括但不限于行人“鬼探头”、非机动车横穿、遗落的不规则物体、高速路前车失控等。
在笔者看来,尽管小鹏汽车和华为争执许久,但实际上双方对于AEB的理解不同。简而言之,小鹏汽车偏向于传统定义的、运用规则算法的、约等于L0级别的AEB;而华为则将AEB理解为L2级-L3级的智驾避障。
双方孰是孰非,尚无定论,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场由国内智驾巨头引发的论战,不仅演化成车企一次求之不得的技术宣传机会,将AEB带入更多消费者的视野,更是把智驾技术的话语权争夺摆上了台面。
近年来,国内车企竞争重点转移至智能驾驶,软件定义汽车的趋势愈发明显,智能驾驶功能在消费者购车决策中的影响力也逐渐走强。未来,由智驾技术带来的用户信任度和话语权,必然会转化为产品定价权,进而直接影响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其战略意义可见一斑。由此,有意在智能驾驶领域深耕的企业应围绕技术创新、市场营销和生态合作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提升。
首先,从技术的角度来看,算法是确保车辆可靠性与准确度的核心所在。这就要求企业获取大量的用户数据,提升自身在算法、传感器、数据处理等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再通过超强的效率与成本控制能力,不断推出具有创新性和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中占据优势地位,获得更高声量的话语权。
其次,从市场竞争的角度来看,此次华为通过对非标工况做出的优化,展现出了更好的泛化能力,即以“自选动作”战胜了友商的“规定动作”。这也表明,内卷之下能够笑到最后的,一定是更有技术含量和用户口碑、能给用户提供更极致体验的企业。
最后,从生态合作的角度来看,接下来智能驾驶市场将逐步从单一的大算力芯片之争走向芯片、操作系统、软件、数据多维的综合之争,随之而来的是系统复杂度高、全栈自研难、迭代效率低等问题。面对上述难题,只有以生态的方式参与协作,整合多方优势资源,才是技术量产破局的必经之路,进而推进智能驾驶的产业化和普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