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缩影,2021年,交通运输行业可谓是“抛旧装,展新容”,在信息技术与金融服务的加持下,迸发新机,诞生新业态,取得的成绩更是可圈可点:快递行业业务量实现1000亿件的飞跃;同城货运赛道涌入超500家竞争者,补贴大战硝烟再起;网约车行业迎来重新洗牌,共有超2000家相关企业参与其中。
与此同时,这些基于平台化、灵活性的“新业态、新模式”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载体。但需要注意的是,行业仓促发展也对从业人员和用户的权益产生漠视,甚至侵占。
数据显示,超五成快递员月收入不到5000元,月收入过万元的仅占1.3%;超四成快递员每日派件量在100件以下。
1755家网络货运企业签约的货车司机,在疫情期间,只能通过不断延长工作时间来尽可能维持基本收益。
同样不敢掉链子的还有网约车司机,赚钱全靠夯时间,可谓“披星戴月”。同时还要面对网约车平台高昂的抽成压力。
为了维护网约司机、快递员等新就业形态者的合法权益,相关部门在2021年相继出台多项规定,致力于打造全链条监管环境,即综合运用协同监管、数字监管、信用监管、社会监督、执法处罚、行业自律等方式,推动实现对交通运输新业态的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
对于平台企业而言,其主体责任将被压实,进而规范经营行为,保障从业人员和消费者合法权益,推动行业规范健康持续发展。此外,监管层还提出要规范平台收费规则,提高各项收费标准、规则和抽成比例的透明度。
那么企业层面是否已经就位?目前来看,恐怕还差“临门一脚”,暂未有平台率先就相关规定做出回应。对此,多家头部网约车平台给出解释是,“从技术层面实现监管要求是没有难度的,但基于成本和盈利考量或不会有企业积极响应。”
但上述顾虑可能是多余的,在企业精细化运营下半场,社保成本、技术成本等不一定是企业盈利的“拦路虎”,三者之间可达成有效平衡。因为背后是企业如何对待员工,员工就会如何对待用户,用户就会如何反馈企业的逻辑。
人力资源向来是企业最核心资产之一,因此为广大日夜奔劳的新就业形态者提供更完善的福利及权利保障,体现企业担当与责任的同时,也能将人力资源转化成企业财富,实现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位网约车平台的高管对记者感叹道,今年以来,公司一直围绕着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来梳理公司各项业务。因为粗放式的发展时代已经过去,敬畏法律、敬畏用户,提升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软实力才是未来制胜法宝。(许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