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向杲
沉寂多年的董责险,随着康美药业案一审判决出炉瞬间火了。近日,董责险询价函纷至沓来,给保险公司带来无限遐想,一个新的风口似乎在向险企招手。
诸多迹象也显示,董责险的发展前景广阔,未来增速可期。目前A股4000多家上市公司中,投保董责险的公司仅600多家,投保率仅为15%左右,和欧美资本市场普遍超过80%的投保率相差甚远。
不过,在发展前景看似“形势一片大好”之际,险企在承保董责险之前,要充分考量自己是否具有足够风险识别能力和定价能力,切莫重蹈P2P履约险覆辙。
P2P履约险,又称P2P履约保证保险,即险企为网贷平台上的借款人和出资人提供的保险服务,一旦借款人违约,就由保险公司代替借款人赔偿出资人。彼时,由于网贷平台对这一保险的需求旺盛,先后有不少险企积极涉足这一领域。但随着网贷平台出现爆雷、借款人违约现象频发,不少险企成了“最后的还款人”。2018年前后,部分险企因该险种出现了数十亿元的承保亏损,个别险企至今也未完全走出承保该险种巨亏的泥潭。事后反思,险企风险识别能力不足、承保能力欠缺是亏损的最主要原因。
尽管董责险承保标的与P2P履约险不同,但董责险当下的供需关系与后者较为相似。同时,险企在董责险的核保、投保、风控、理赔等环节涉及的标的行业跨度大,监管风险和经营风险各异,承保难度不亚于P2P履约险。此外,这两个险种在被大面积承保之前,都属于小众险种,不少险企并没有足够的承保经验和风险识别能力。
因此,笔者提醒个别险企,在日益增多的董责险投保需求下,要保持理性和克制,在承保之前,要充分评估是否有足够的承保能力和风险识别能力,能否做到精准定价以避免出现大幅亏损;在承保之后,也要评估是否要做再保险措施,以降低风险敞口。唯有如此,董责险方能实现既为上市公司分忧解难也为险企提供良好经营效益的双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