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兴安
近日,欧莱雅品牌“双11”价差事件持续发酵。有消费者投诉称,欧莱雅一款面膜在李佳琦和薇娅直播间预售要429元,号称年度最低价,结果“双11”欧莱雅官方直播间在达到一定门槛满减后只要257元。
事实上,今年“双11”期间,涉及价格虚假宣传的并不是只有欧莱雅一家。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监测,在10月20日至11月12日共计24天监测期内,共收集有关“价格争议”类负面信息919382条,日均在38308条左右,信息量分布呈现集中趋势,11月1日舆情信息量最高,为143984条。
“双11”本来是消费者开心购物的日子,结果却让消费者“闹心”。部分商家先涨价后打折,有的设置各种花式购物券,最后消费者比平时买得更贵,甚至还有可能是全年最贵。对这种行为,近年来监管部门也加强了监管。
去年12月1日起施行的《规范促销行为暂行规定》明确,经营者开展促销活动,应当真实准确,清晰醒目标示活动信息,折价、减价,应当标明或者通过其他方便消费者认知的方式表明折价、减价的基准;针对网络集中促销活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向全国互联网平台企业和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下发《关于规范“双十一”网络促销经营活动的工作提示》,其中就要求提高促销行为的公开化和透明度,禁止采取“先提价后打折”、虚构原价、不履行价格承诺等违法方式开展促销。
但是,为何上述被禁止的情形仍在发生。笔者认为,要让消费者放心购物,平台、监管部门必须要合力整治部分商家的“先涨后降”行为。平台方,理应加强监测,主动发现商家套路,对违反规定的商家给予惩戒,比如列入黑名单,甚至封禁;监管部门应将监管前置,主动查处“先涨后降”商户,同时,对商户和监管不力的平台给予高额罚款,如果没有足够的处罚力度,商家的套路就是“年年岁岁花相似”。此外,还需要不断提高商家的自身素质,诚信经营才是福报。
(编辑 崔漫 上官梦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