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曹沛原
从小井村农业生产信用合作社到万亿规模的现代化商业银行,北京农商银行“植根首都、融通农商”初心不改,支农支小定位不移,为民办实事目标坚定。
“为持续强化支农支小金融服务,我行自今年9月起开展‘为民办实事’专项行动,通过‘一对一’解决涉农及小微群体融资难题,办好群众可知可感的每件‘关键小事’,将‘背包精神’薪火相传,用惠民服务温暖民心。”北京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作为北京市营业网点覆盖最广的银行机构,北京农商银行发挥自身优势,组成数百个金融宣传小分队,发扬“背包精神”走村入户开展金融知识宣传工作。
自“为民办实事”专项活动启动以来,北京农商银行工作人员的足迹遍布全市各区20余个乡镇街道、9场展会活动、4家农产品批发市场,年内累计开展金融基础知识普及和宣传活动达2400余次。通过宣讲金融知识、解答融资问题,精准对接客户金融需求。
同时,北京农商银行开通绿色审批通道,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全力破解小微融资难题。该行相关负责人用生动的实例告诉记者:“一家农产品流通行业小微企业的负责人,经常参加北京农商银行银企对接活动,通过北京农商银行的支持,他的企业在几年内就实现了从营业收入不足1000万元到接近破亿的‘飞跃’。”截至2023年9月末,北京农商银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近150亿元,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十余年来,北京农商银行已累计投放乡村振兴领域贷款超5500亿元。
“没想到凭借种子也能获得贷款。”北京某育种企业负责人说,今年企业研发存在资金缺口,想申请贷款却缺乏抵押物。北京农商银行工作人员主动上门服务,率先落地植物新品种权质押贷款,成功为企业提供了2000万元贷款支持。
长期以来,北京农商银行契合农村居民、新市民在生产生活、创新创业等方方面面的需求变化,不断丰富完善产品服务体系。仅今年,北京农商银行就创新升级草莓贷、西瓜贷等8款涉农特色产品,累计推出“农商e信通”等6款数字金融“e”系列产品,创新应用植物新品种权质押、生猪活体抵押、林权苗木抵押等多样化担保方式。
一个个“小产品”,折射出的是北京农商银行精准支持百姓增收致富的“大作为”。截至目前,北京农商银行已建立起完备的“凤凰助飞”乡村振兴融资服务体系,形成涵盖“乡村宜居宜业贷”“乡村保供助农贷”“乡村兴产富农贷”三大子品牌、六大类23款融资产品,产品映射到乡村生活的各个场景,逐一破解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
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备是“三农”领域金融服务的难点之一。作为支农特色银行,北京农商银行早在2007年就联合政府部门启动“三信工程”建设工作,着力改善农村信用环境,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今年以来,我行借助‘为民办实事’专项行动契机,创新服务手段,加强大数据支撑,以科技赋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推动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档评级工作从‘线上+线下’逐步向‘全线上’转化。”上述负责人表示,从申请到审批全流程线上操作,无论是在农户家里还是田间地头,只需在移动端点一点,即可实时建立农户的专属“电子信用档案”。目前,北京农商银行建档评级系统已触达北京所有涉农区,为数千名农户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起信用信息,全面助力打造人人讲信用、事事讲诚信的良好社会氛围。
未来,北京农商银行仍将持续优化乡村振兴领域各项工作举措,不断开展“走万企、提信心、优服务”等丰富多彩的金融活动,走进乡村,扎根乡村,为民办实事,持续做好支农支小金融服务,为服务首都乡村振兴工作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