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田耿文 黄力辉
近日,农业农村部召开全国农田建设现场会(以下简称“会议”)。会议强调,要认真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回头看”和专项整治行动,全力提升工程质量,守护好、建设好耕地这个命根子,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强国建设打牢基础。
中国农业大学经管院教授陈永福对《农村金融时报》记者表示,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支持力度并提升其工程质量,是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的重要支撑和着力点,也是推动土地流转和实现规模经营的重要“抓手”。
建设高标准农田离不开资金保障,这就要求金融机构不断提升服务质效。作为政策性银行,农发行积极落实“两藏”战略,聚焦耕地、种子两个要害,加大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科技和农田水利建设等的信贷支持力度,自成立以来,累计投放农地贷款9078亿元、农业科技贷款2388亿元、种业贷款908亿元、农田水利贷款近200亿元。
探索运作模式加大支持力度
金秋时节,在河南商水县张庄镇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排列整齐的自走式节水灌溉机正张开“臂膀”为农作物灌溉。
河南省是我国产粮大省,周口是全国重要的粮、棉、油、肉、烟生产基地。农发行周口市分行为商水县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工程项目顺利进行提供资金保障,授信5亿元,期限15年。项目建设采用“高标准农田提升+土地综合治理”模式。该分行有关负责人介绍,将根据各县市区资源禀赋情况,创新农地信贷业务融资模式,探索推广“高标准农田建设+收益返还”“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综合整治”等项目运作模式。
截至目前,农发行河南省分行累计投放农地类贷款183亿元,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9个,建成高标准农田306万亩,支持建设亩数和贷款金额分别占全省金融机构的80%和90%以上。
在素有“中国粮仓”美誉的黑龙江,农发行黑龙江省分行采取“省、市、县”三级行依托“土地+”模式,因地制宜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黑土地保护工程,落地“农地+林辅用地规模经营”“农地+农业社会化服务”等一批可复制推广,具有良好示范效应的项目,并利用“农地+资金供应链”模式支持省属重点企业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
在双鸭山市宝清县,农发行宝清县支行信贷支持的高标准农田内,万亩田畴满眼碧绿,田间作物长势喜人。宝清县国有农业用地运营中心负责人张厚新向记者介绍,宝清县是黑龙江省产粮大县,已连续17年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荣誉。截至今年8月末,宝清县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95.8万亩,占永久基本农田的77%。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全国已累计建成超10亿亩高标准农田,建成各类田间灌排渠道1000多万公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2700多万处,农田抗灾减灾能力明显提升,实现大灾少减产、小灾能稳产、无灾多增产,为全国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提供重要支撑。
全力以赴建设高标准农田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日益成熟。但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高标准农田设施烂尾、项目质量效益有待提升等问题。
会议强调,要以解决问题为导向,通过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回头看”和专项整治行动,采取“长牙齿”措施,推动解决各类存量问题,坚决遏制增量问题发生。
陈永福表示,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真正搞好,一方面,要把规划和资金投放及实施工程进度图写进高标准农田台账,与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挂钩;另一方面,需组建由基层政府和各个行业组成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委员会,进行事前申请和受理、事中和事后监管监督,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真正成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利民、富民、得民心的工程。
当前,我国正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根据农业农村部牵头修订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力争到2030年建成12亿亩高标准农田,加上改造提升已建的高标准农田,能够稳定保障1.2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届时,高标准农田将占耕地的60%以上,占永久基本农田近80%。
(本报记者王松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