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末起,银行业迎来新一轮存款利率下调。这是银行业在当前经济环境下的一种必然选择,一方面可以压降银行负债成本,稳定净息差,增加银行盈利空间,同时也能提升银行放贷意愿,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另一方面,存款利率下调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削弱银行的吸储能力,影响其资金持续供给,这对于中小银行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与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相比,中小银行通常具有较强的本地化优势,更了解当地市场和客户需求。因此,对于中小银行特别是农商银行来说,可以将灵活性以及区域特色服务作为突破点,不断创新和提升服务质量,增强自身竞争力和客户黏性,从而减少因存款利率下降导致客户流失的情况。
首先,中小银行可进一步发挥灵活性这一特点,在服务方式上不断升级。
具体来看,一方面,中小银行可以加大上门服务力度,深入农村地区为居民提供面对面金融服务,增强与农村居民的日常联系。另一方面,继续增设社区支行或者农村金融服务点,持续关注农村地区老年客户的需求,及时对线下网点服务点进行适老化改造,手把手教会他们使用手机银行办理日常业务。在此基础上,也应加大移动支付、网上银行等数字化服务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定期举办金融知识科普讲座,让更多愿意尝试新技术的农村客户便捷地进行办理金融业务。
其次,在深化区域特色服务方面,中小银行应继续加大创新力度。这要求中小银行进一步深入了解地方经济特点和发展趋势,根据农村地区特定需求,在贷款方式、贷款流程及贷款期限上不断优化,提供与当地产业发展更匹配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例如,可以开发针对农业生产周期的贷款产品,满足农民不同阶段用款需求,或者针对农村居民的储蓄偏好为他们设计储蓄、理财计划等,做到灵活又精准。
除了优化服务提高客户黏性外,提升内生动力对于中小银行来说亦很重要。中小银行应进一步优化公司治理结构,通过建立相互制衡、运行高效的公司治理机制严防利益输送和违法违规的关联交易,提高决策效率和透明度,筑牢持续稳健发展的根基。同时,也应积极拥抱数字化,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自身数字化转型,并通过数字手段提升服务效率和客户体验,在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同时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数字赋能新质效。
本报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