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田耿文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财政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强金融支持乡村全面振兴专项行动的通知》提出,深化种业振兴和农业科技金融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种业企业上市、挂牌融资和再融资。
种子被誉为农业的“芯片”,近年来,围绕“种业振兴”和“保障粮食安全”的战略目标,各银行保险机构扎实推进各项举措,下大气力抓好落实,为推进种业振兴贡献了积极力量。
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作为政策性银行,近年来农发行不断加大政策性金融支持种业振兴力度,聚焦支持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创新攻关、企业扶优、基地提升等,推动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3月20日,农发行已累计投放贷款超过1200亿元,重点支持科技育种和化肥生产。据悉,“十四五”期间,农发行将累计安排不低于1000亿元投贷联动资金,为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长期稳定的金融服务。
在产粮大省山东,农发行山东省分行把支持种业发展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积极服务种业振兴,大力支持种子资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和良种“育繁推”一体化,推动资源要素向育种制种基地、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等优势主体聚集,助力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我行聚焦种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育繁推一体化’发展、基地和创新平台建设等领域,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农发行山东省分行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分行发挥政策性贷款额度大、期限长、利率低的优势,聚焦各地农业科技园区规划提供融资融智服务,积极参与项目规划和方案设计,同时还搭建种业贷款发展“大舞台”,通过一个园区带动一个集群发展,有效解决种业企业“散弱小”问题,为种业贷款高质量发展增强了保障、拓展了空间。
记者获悉,目前,该分行种业全产业链贷款余额164.9亿元,居全国农发行系统首位。
作为地方金融主力军的农商银行,同样也积极投身于种业产业发展。
山东济宁某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集科研、试验、科技推广于一体的专业化种子公司,去年被评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由于种子的资金回收期限长,今年上半年,该企业流动资金出现缺口。兖州农商银行得知后,第一时间安排专人上门对接。在与企业充分沟通后,结合其行业特点、产品经营、销售周期、资金需求、相关资质情况等,该行工作人员向企业推荐“专精特新贷”,仅用3天就顺利为其发放贷款700万元。
这只是银行业助力种业振兴的一个个缩影。在我国很多省份,如广东、江苏、安徽、河南等地,银行业均加大了对种业振兴信贷投放力度的探索和实践,共同推进种业产业发展。
为种业提供风险保障
种业作为农业产业链的上游,是从源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产业。如何减少制种企业或农户的经济损失,稳定其经济收入?
在推动种业振兴的过程中,保险可以对种业产业链条多个环节的风险进行转移和分散,为种子生产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提供保障,从而减少制种过程中的各类损失。
为进一步提升农业保险服务能力和水平,有效保障和化解制种产业风险,山西省保险业协会日前发布《山西省政策补贴性谷子制种保险行业示范条款》,对谷子制种保险的保险责任、保险金额、赔偿标准等进行了统一和规范,提高了保险产品的可行性和适用性,可有效保障投保企业和农户的合法权益。
在浙江,人保财险于今年初签发了全国首单农业农村科技攻关保险,为嘉兴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科技成果转化费用损失保障,在保障种业研发、破解种源“卡脖子”技术难题方面发挥保险的作用。按照该保障协议,如果因被保险人破产、兼并重组或发生重大经营困难,成果转化过程中核心研究人员因死亡、伤残、重大疾病,所使用的关键(核心)设备故障或损失,涉及知识产权纠纷等情况,导致成果转化工作无法持续和正常开展的,均可获得科技成果转化费用损失保险的相应保障。
种业风险保障水平的提高,为我国种业的稳定发展、粮食安全保障以及农业现代化提供了重要支撑。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国农作物种子企业数量达7000余家,水产苗种繁育生产企业近1.5万家,我国种业市场具有了高度的活跃度和丰富性。
“通过增加真金白银的投入,我国供种保障能力由2020年的70%提高到目前的75%以上。”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国实施制种大县奖励政策和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推进南繁硅谷以及甘肃玉米、四川水稻、黑龙江大豆等育种制种基地建设,单产水平、旱涝保收能力、加工仓储和物流配送能力极大提高。
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副司长杨海生表示,下一步,将锚定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的目标,加力、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确保到2025年再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努力实现种业振兴由多点突破向整体提升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