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怡明
养老既是关系千家万户幸福安康的“民之关切”,亦是关乎社会发展和谐稳定的“国之大者”。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河北监管局印发《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分别从提高养老金金融供给质效、提升养老产业金融服务能力、创新推动养老金融服务、工作要求等四个方面对做好养老金融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进行了系统部署。
推动“险资入冀”布局养老产业
《通知》要求,大力推进个人养老金业务试点发展,支持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发展,稳步发展各类专属养老金融业务。
“以往政策重在强调养老金积累与养老金产品的多元化供给,而对已积累养老金的使用规划重视不够。”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杨娟表示,《通知》提出依法合法发展衔接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的商业补充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业务,一方面将引导银行业和保险业将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业务拓展至客户退休后的产品管理;另一方面,随着金融机构开展此类业务,也将引导客户在退休后做好已积累企业年金的规划使用。
提升养老产业金融服务能力方面,《通知》提出,加大投融资支持力度,提升养老产业风险保障水平,推动“险资入冀”布局养老产业,助力京津冀养老产业协同发展。
“《通知》分类明确了不同类别养老项目的信贷支持方向。”杨娟表示,对于重资产型养老产业项目,如房地产项目转型养老产业、闲置商业等场所转型养老产业,要侧重优化贷款审批流程,从而加快融资需求的满足速度;对于符合条件的普惠型养老机构项目,要侧重用好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进而降低养老机构的融资成本;对于具有外部性的养老领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要侧重发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作用,进而避免基础设施的有效供给不足。
《通知》明确列举了保险公司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具体方式,给出了“险资入冀”的方向。
今年5月发布的《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关于推进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均提出,在风险有效隔离的基础上,支持保险机构以适当方式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对此,《通知》明确提出,“争取保险机构总部通过自建养老社区和养老服务机构、租赁物业、委托管理、股权投资等方式,加大对养老上下游产业投资力度”。
在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看来,银行业和保险业在发展养老金融方面具有不同优势,需要根据自身优势深化金融供结侧结构性改革,在做好养老金融服务的同时,积极推进机构之间的合作,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综合化养老金融服务。
丰富养老金财富管理产品与服务
创新推动养老金融服务方面,《通知》要求丰富养老金财富管理产品与服务,提高养老金消费产品供给质效,持续打造“适老化、友好型”金融消费环境。
杨娟表示,我国的财富管理业务迅猛发展,现在已经成为各大金融机构重要的战略发展方向。但是,当前我国的财富管理业务多属于中短期理财,群众普遍缺乏退休规划理念,发展养老财富管理业务势在必行。
“养老财富管理业务,主要是退休理财规划,是在客户收支平衡后即可开始规划积累养老财富并在退休后规划使用已积累财富的终身理财业务。不同客户收入水平不同、退休生活目标不同、风险偏好不同,退休理财规划必须是差异化的。”杨娟说。
基于此,《通知》提出,鼓励围绕满足人民群众对养老财富储备的多样化需求,积极探索养老金融产品服务创新,为各年龄段、不同风险偏好的消费者匹配差异化的养老财富管理选择,满足消费者对期限、风险、流动性等多元财富管理需求。
同时,《通知》还强调发挥数字金融在养老财富管理中的作用,提出“积极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创新技术,为客户提供精准画像、投资顾问、风险保障、财务规划等个性化金融服务”。
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李一帆表示,银行业一方面可依托大数据和数字化技术,赋能养老金融业务发展,合规拓展多元化养老金融产品,探索养老理财、特定养老储蓄试点的可行性;另一方面,探索建立养老产业信贷管理机制,结合养老产业发展导向和经营特点,试点性开发特色信贷产品,制定配套的授信审批、信用评级和利率定价机制。
此外,《通知》还要求“加强对金融服务适老化改造”“鼓励建立养老金融专业团队、发展特色网点、开辟服务专区”“积极参与开展商业健康保险就医费用一站式结算,实现与全国统一的商业健康保险信息平台对接”等。
“这些规定充分体现了养老金融这篇大文章的政治性、人民性要求,为金融机构创新性开展符合人民需求的养老金融服务提供了明确指导。”杨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