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印发的《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提出,推进交通运输装备低碳转型。加快淘汰老旧机动车,提高营运车辆能耗限值准入标准。逐步取消各地新能源汽车购买限制。
新能源汽车作为推动绿色发展和实现能源转型的重要力量,其推广和应用对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产销量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
目前,我国已通过税收减免、新能源汽车下乡等方式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新能源汽车属于大宗消费品,客户在购买时既要考虑自身经济承受能力,也要考虑充电是否便利。因此,还需要银行在新能源汽车消费、使用等环节提供更为完善的金融服务。
今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持续推进城市公交车电动化替代,支持老旧新能源公交车和动力电池更新换代。银行可以抓住此次机会,与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交通运输部门、公共汽车运营公司、保险公司等多方合作,共同推出新能源公交车更新换代的金融服务方案。
对于公共汽车运营公司批量化对新能源公交车进行更新换代,银行在提供传统信贷服务的同时,还可以提供融资租赁服务,允许公共汽车运营公司以较低的首付和月租费用使用新能源汽车。这种模式可以降低公共汽车运营公司的初始成本,同时为银行带来稳定的现金流。
除对接公共汽车运营公司等机构外,银行还应关注个人消费者的需求,可以通过消费贷款等方式支持客户购买新能源汽车。
银行需要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合理确定新能源汽车消费贷款首付比例、贷款利率和还款期限,扩大消费信贷覆盖面。同时,通过优化贷款审批流程、制定差异化的汽车贷款业务审批策略,精简耗时环节,提高贷款审批效率。
与传统汽车在使用阶段的需求不同,新能源汽车消费者通常更关注充电基础设施是否完善、布局是否合理、能否满足快速充电需求。因此,银行可以与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充电设备供应商、能源公司等建立合作关系,在有关部门的合理规划下,共同推动充电桩网络的建设。例如,银行可以参与设立产业基金,专门用于支持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
对于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批量建设项目,银行可以提供优惠的贷款利率,以降低项目的融资成本。此外,还可以通过金融科技等手段参与公共充电桩的运营,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本报编辑部
(编辑 张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