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频道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九游会·J9农金频道要闻

大力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 助力数字乡村建设

06-11  来源:农村金融时报 

    ■本报记者 田耿文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由之路。近日,中央网信办等六部门联合印发《数字乡村建设指南2.0》(以下简称《指南2.0》),提出要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再上新台阶。

    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离不开金融力量的支持。《指南2.0》指出,要大力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

    “大力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能有效缓解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的资金需要。”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教授、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张正平告诉《农村金融时报》记者。

    为农户提供数字普惠金融服务

    近年来,我国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并将其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在农业农村领域也越来越多。

    黑龙江垦区具有组织化程度高、规模化特征突出、产业体系健全的独特优势,是国家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主产区。“北大荒农服App”于2021年正式在黑龙江垦区进行覆盖式应用,通过运用信息化、数字化手段,对传统农业生产性业务进行数字化改造升级,为农户提供数字普惠金融服务。

    “借助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北大荒农服App’集成开发土地承包、农贷助手、阳光保险等10项功能,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了高效便捷的‘一站式’农业服务数字化工具。”黑龙江省地方金融监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其中,农贷助手将数字技术与金融服务融合,与金融机构搭建合作平台,共同推动农户建档评级,扩大授信覆盖面,为农户提供便捷的线上贷款服务;还可实现业务一键办理,有效降低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融资成本,切实减轻农户融资负担。数据显示,在2022年至2023年两年间,农贷助手共为垦区种植户节约利息支出超过1.4亿元。

    《中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报告(2023)》显示,数字经济正以新技术、新主体和新模式为内在驱动因素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据统计,2023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2.5万亿元;全国六类涉农政务服务事项综合在线办事率达68.2%,农业生产信息化率提升至27.6%。

    推动涉农信贷服务数字化

    推动涉农信贷服务数字化,是大力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重要内容。《指南2.0》明确,引导金融机构依托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等,围绕县域主导产业发展需求,在依法合规和风险可控前提下,利用数字技术研发活体贷、林权贷、乡村振兴贷等信贷产品,积极探索不同形式的信用贷款方式等。

    “金融机构首先应主动对接和参与到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通过摸清相关主体金融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包括创新推出金融产品、建立相关的专业部门等。”张正平表示。

    张正平还谈到,金融机构在参与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不仅可以找到新的业务增长点,还可以通过业务的发展来进一步推动金融机构自身的数字化转型。“通过支持数字乡村建设,金融机构可以介入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自身的数字化转型奠定良好基础。这也是金融机构未来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点,同时也能更好赋能数字乡村建设。”

    金融支持数字乡村建设,同样需要保险业的积极参与。近年来,我国持续推动农业保险数字化转型。《指南2.0》提出,鼓励承保机构通过App、小程序提供服务,利用无人机、测亩仪等确定投保面积、理赔面积等数据,利用卫星遥感、气象数据等开展费率厘定、风险事故评估和理赔决策等各项工作。探索开展特色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增强农民抵御市场价格风险能力。

    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的背景下,大力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助力数字乡村建设已成为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这不仅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还能够大幅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当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已开始运用数字技术提升金融服务的可得性,打通金融惠农服务“最后一公里”,更好支持农民创业就业,助推乡村产业发展。

    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数字乡村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要求相比仍有不小差距,因此机遇与挑战并存。比如,智慧农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数字技术在乡村治理中的应用和普及程度还不高,数字人才缺口仍然较大等。

    “对于农村金融机构来讲,其本身对数字化转型的认知还有待提升,创新能力、有效定价以及风险规避等,都是要面临的挑战。”张正平表示。

    为此,张正平建议,地方政府尤其是当地的金融监管部门,要有效发挥作用。一方面,要让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金融需求得到充分释放;另一方面,要让金融机构可以顺畅地介入到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

(编辑 张博)

九游会·J9 - 中国官方网站 | 真人游戏第一品牌
  • 《农村金融时报》电子报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