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频道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九游会·J9农金频道要闻

金融支农模式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

05-27  来源:农村金融时报 

    ■本报记者郝飞

    近年来,在各地农业农村部门积极支持下,金融机构扎实开展金融服务创新实践探索,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强有力的金融力量。

    近日,在梳理各地、各金融机构的金融支农惠农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农业农村部发布2023年金融支农十大创新模式与十大典型案例。

    全力服务国家粮食安全

    2023年金融支农十大创新模式与十大典型案例进一步聚焦粮食、耕地、种子、农机等领域,包括农发行良种产业贷“1+M+N”模式、中国银行农业生产托管服务“1+N”场景融资模式、中信银行“1+2+3+N”业务布局助力农垦高质量发展模式、河南省探索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投融建运管”一体化推进案例等。

    近年来,银行业围绕国家粮食安全不断创新服务内容,为粮食及农产品种植提供资金支持。比如,中信银行基于中信集团产融并举的多元业态,联合农业农村部农垦局聚焦全国农垦“金融+非金融”需求,探索形成农垦领域“1+2+3+N”布局,即围绕“国家粮食安全、重要农产品保供”这一主线,积极推进金融端、实业端两大业务布局,逐步探索形成“农垦融资链”“农垦融产链”“农垦融智链”三大核心动力,构建起上中下游产业N个场景,为农垦高质量发展提供“中信解决方案”,成功探索出一条金融赋能农垦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

    我国人多地少,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必须全力提升耕地质量。为此,国家开发银行将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基础设施整体打包,在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同时,有力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探索出开发性金融“打捆打包、整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酒泉模式,从而为甘肃省酒泉市耕地质量提升、产业基础夯实、人居环境改善、农民增收致富奠定坚实基础。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对于农业现代化发展有着基础性作用。近年来,农发行深入参与规划设计贵州岑巩杂交水稻“育繁推”一体化建设项目,帮助企业解决项目资金筹集、拓展种子销售市场、挖掘项目现金流渠道。同时,该行还协调党政建立风险补偿机制,投放低成本信贷资金支持种业发展,推动岑巩县乡村产业振兴,从而探索出良种产业贷“1+M+N”模式。

    农机装备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重要抓手。为加大对农机产业链和农机产业集群的金融支持力度,农业银行不断扩大在农机领域金融服务覆盖面,探索打造“农机贷”业务品牌,探索出“线上+线下”精准服务农机装备全产业链模式。“农机贷”针对农机装备产、供、销、用各环节金融需求,围绕农机装备全产业链,以链主企业为核心延伸至上下游,为产业链上各类客群提供“线上+线下”一揽子金融服务,打造智能化、数字化的金融服务手段,形成了“链式”金融服务模式。

    创新模式高效支农

    在2023年金融支农十大创新模式与十大典型案例中,借助地方政府金融服务平台高效支农也是其中一大亮点。

    为有效破解乡村振兴金融供给不足的难题,山东省冠县县委、县政府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创新研发了全国首个县级综合性金融服务平台——“冠县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平台”。

    据记者了解,该服务平台丰富功能,除政策要闻、信用冠县、阳光村务等模块外,还突出金融服务核心属性。该平台汇聚冠县11家银行机构信贷政策、金融产品、线上快贷等便民惠企功能,使广大群众足不出户即可实时享受到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

    该平台还接入农业保险数据等涉农信息,为农村群众提供便捷查询服务,同时可根据融资需求,向银行机构定向推送信息,从而实现数据共享增信。

    科方得智库研究负责人张新原认为,地方政府金融服务平台在推动乡村振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银行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平台,获取有关乡村产业、农户、土地等方面的信息,更好地了解乡村经济发展情况,进而制定更为精准的金融服务策略。同时,银行应借助这些平台提供的信用评级、风险评估等服务,提高贷款审批效率,降低风险,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表示,未来,银行应充分借助地方政府金融服务平台的信息资源和技术优势,为农民提供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比如,通过地方政府金融服务平台发布贷款政策、金融产品等信息,让农民了解并选择合适的金融产品。银行还可以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同制定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规划和政策。比如,建立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的协调机制,加强银行与政府、企业、农民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编辑 张博)

九游会·J9 - 中国官方网站 | 真人游戏第一品牌
  • 《农村金融时报》电子报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