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省发布截至3月末的普惠金融数据。比如,江苏银行业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48万亿元,增速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东监管局辖内(不含深圳)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5万亿元,同比增长20.56%,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的两倍;普惠型小微企业有贷款余额户数235.51万户,同比增加45.18万户。
近年来,各地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各类经营主体获得感稳步增强。普惠金融在助力建设金融强国和助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发展普惠金融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持之以恒地推进,并在实践中积极稳妥探索成本可负担、商业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群体是当前我国普惠金融的重点服务对象。由于这类群体基数较大,当前银行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与其实际需求仍有一些差距,因此,还需要银行在产品和服务上不断推陈出新,以满足不同客群的需求,构建普惠金融发展的长效机制。
为推动普惠金融增量扩面、提质降本,银行可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信用评估的准确性和效率,减少对传统抵押物的依赖程度;积极与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合作,开展“见贷即担”“见担即贷”等批量担保业务,减少重复尽职调查,提高担保效率;积极参与地方政府设立的风险补偿基金并争取成为业务经办行,为小微信贷业务增加风险缓释,降低自身的经营风险。
在创新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方面,银行需不断开发适合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金融产品,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服务模式,为其提供更加便捷和个性化的服务;在风险管理方面,构建智能风险管理体系,利用数据分析技术进行风险评估和预警,提高风险控制的精准度和有效性;组建专门的普惠金融服务团队、专营机构以及普惠金融便民服务点,提供专业化金融服务。
在构建普惠金融发展长效机制方面,银行可以建立动态评估机制,定期评估普惠金融业务和服务效果,以便及时调整优化;加强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金融知识普及,提高他们的金融素养,帮助他们更好地选择并运用适合自己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此外,充分运用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增加对特定领域和行业的长效信贷投放,有效降低相关领域和行业的融资成本。
本报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