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以来,各级金融管理部门和金融机构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落实。随着“五篇大文章”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更加明晰。
“五篇大文章”所涉及的领域虽各有侧重,但又紧密联系。从普惠金融的视角来看,随着当前普惠金融的服务主体日益多元化、服务范围持续拓宽,融合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成为推动其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在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金融机构可以加大普惠金融与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的融合力度,从而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和水平。
首先,银行业应继续加大对科技创新、专精特新等重点领域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一方面,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例如,以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等,破除科技型中小企业缺乏抵押品的阻点,满足这类企业“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另一方面,加强与外部机构合作,在数据采集、场景运用、风险控制等方面互相借力,提升信贷支持与普惠服务的深度和广度。
其次,推动“绿色”与“普惠”深度融合,构建并完善绿色普惠金融服务体系。目前,发展绿色普惠金融正成为金融机构一大探索方向,不少银行已将绿色低碳发展目标融入普惠金融重点领域。下阶段,银行业应打造更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对绿色普惠客户的资源倾斜力度,重点支持低碳型小微企业发展,为推动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提供金融支持。
再次,发展养老普惠金融对于让广大老年群体平等享受金融服务至关重要。银行业应重点从提高老年人群获取金融服务的便利性着手,聚焦并细化老年群体的金融需求,通过开发符合老年人习惯的专属养老金融产品、研发推广具备适老化功能的柜面和智慧柜员机设备、不断优化老年群体支付服务等举措,更好地满足他们在休闲娱乐、旅游度假、健康养生等方面的需求。同时,积极向老年人普及金融知识,助力老年客户增强金融风险防范意识,跨越“数字鸿沟”,尽最大努力让更多不同区域的老年群体,体验和感受普惠金融对自身的影响和帮助。
最后,普惠金融与数字金融的融合,尤其考验金融机构对客户数据的采集能力和分析能力。下阶段,银行业可以通过线下“跑”数据,走访收集基本信息为客户精细画像,线上打造数字服务平台,实现对农户、小微企业主的批量授信,并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技术,提升普惠业务线上化、智能化水平,降低金融服务成本,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从而提升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涉农主体等金融服务可得性和质量。
总的来说,当前普惠金融发展正迈向提质升级、深化扩面的新阶段,融合发展可以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带来新增量,提升金融服务可得性。因此,银行业应积极践行普惠金融初心使命,聚焦融合发展,加快探索步伐,提高创新思维,不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效,拓宽普惠金融的广度和深度。
本报编辑部
(编辑 张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