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频道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九游会·J9农金频道要闻

农村金融展新貌 乡村振兴谱华章

03-04  来源:农村金融时报 

    ■本报记者 杨怡明 郝飞

    春回大地,芳草又菁。三月的北京再度迎来全国两会时间,在这生机勃发的美好时节,代表委员齐聚北京,共商国是、共谋发展、共谱新篇。

    “三农”历来备受社会各界关注,自然也成为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与此同时,全国两会也牵动着农村金融领域工作人员的心。乡村振兴如何纵深推进、农信改革有哪些新动向、金融支持民营小微企业如何持续发展、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怎样深度融合……他们期待,可以从2024年全国两会传递出的信息中找到答案。

    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农信改革

    农信机构从诞生之日就与改革相伴,并在改革和创新中不断做强、做出特色。2022年以来(截至记者发稿时),已有10个省(区)明确省级农信联社改革方向。其中,有8地选择组建农商联合银行,2地选择组建省级农商银行。

    在农信改革过程中,省级农信机构与基层行社的关系将逐步理顺。多数新组建的省级农商银行和农商联合银行获得了省级国企的注资,股东整体实力大幅提升。

    记者注意到,新组建的省级农商银行获批的业务范围包括: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长期贷款等,属于全功能银行牌照。农商联合银行获批的业务范围为:组织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之间的资金调剂等,属于有限牌照。与改制前的省级农信联社业务范围相比,都有所增加。

    除省级农信机构外,地市级农商银行和县级农商银行也在有序组建中。其中,新组建的地市级农商银行中既有在人口较少、GDP较低的地(州、市)成立的地市级农商银行,也有同一地级市城区农信社经整合而成立的地市级农商银行。从组建方式看,有农信联社直接改制的地市级农商银行,也有以新设合并方式组建的地市级农商银行。在组建过程中,地市级农商银行还经常采用“省内帮扶”的方式,即由省内其他经营较好、有一定实力的农商银行参与筹建。

    县级农信机构的改革则涉及机构更多、时间跨度更长。目前,已有70%以上的县级农信机构改制为农商银行。

    未来农信改革如何进一步推进备受“农金人”关注。他们期盼改革后更多利好政策被推出,期待优化对农信机构的监管政策能够被关注和探讨。

    让民营经济之花绚烂绽放

    “近年来,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环境都在逐渐好转之中,经营情况也有了很大提升,作为一路相伴的同行者,我们充满欣慰和感动,同样也在思考,如何才能更顺畅地满足民营企业所需。”这是不少“农金人”的心声,也是行业发展需要面对的问题。

    民营经济是助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去年,金融在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023年,中国人民银行连续召开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座谈会和工作推进会,联合多部门推出支持民营经济的25条具体举措。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已累计为140家民营企业发行的2438亿元债券提供了增信支持;我国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9.4万亿元,同比增长23.5%。

    与此同时,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一直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注的重点课题之一。

    2023年,中国人民银行共承办有关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建议提案34件。结合代表委员的关切,中国人民银行继续加大货币政策对民营小微企业的倾斜力度,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持续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多年以来,银行与民营企业共舞成长。在不少农金从业者看来,虽然宏观政策层面一直鼓励支持民营企业,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可能存在政策执行效率不高的问题,支持民营企业需要金融机构给予更高关注和继续摸索。因此,他们希望全国两会能有更精细化的办法被探讨,能够研究针对科技创新、专精特新、绿色低碳和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等重点领域不断提升金融服务适配性。

    乡村振兴需更大力度的资金支持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强化对信贷业务以县域为主的金融机构货币政策精准支持,完善大中型银行“三农”金融服务专业化工作机制,强化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支农支小定位。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发挥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和政府投资基金等作用。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与城市地区相比,乡村地区想要通过发展产业实现致富、增加收入会面临诸多困难。比如,交通、通信、水电等基础设施落后会限制产业的发展和市场的对接。

    未来,发展乡村产业还需要更多的支持。业内人士表示,期待今年两会有更多的利好政策和措施,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农业实现产业化发展需要政府部门对农业生产的补贴、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从而不断提高农业产业的效益和竞争力。乡村人才培养需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供职业培训和教育机会,吸引和留住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乡村生态环境需要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有序开发,推动可持续发展,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在支持乡村发展产业方面,银行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认为,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支撑。银行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筹集更多资金以支持产业振兴:一是通过发行新股、提升留存收益比例、优化资产配置等方式增加资本金,提高可贷额度,从而支持更多的产业振兴项目。二是发行债券,获得更多中长期资金,满足产业振兴的中长期资金需求。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认为,除发挥自身优势外,银行还应借助地方政府部门、担保公司等的力量增加产业振兴信贷规模:一是与政府部门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推进产业振兴项目,争取政府部门的资金支持。二是积极参与政府主导的产业振兴基金,扩大信贷规模。三是加强与担保公司的合作,完善风险分担机制、降低信贷风险、提高信贷投放规模。

    普惠金融正成为绿色发展的新增量

    “绿色金融”无疑是近些年全国两会上的“高频词”之一。去年,绿色金融发展呈现出新特点,与普惠金融深度融合成为新趋势。

    在我国,农村地区绿色金融发展潜力巨大,如何让农村金融供给“既绿色又普惠”是整个行业在不断探索课题,亦是农金从业者高度关注的一项全国两会重点话题。

    2023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在普惠金融重点领域服务中融入绿色低碳发展目标。回眸发展成果,我国绿色金融驶入“快车道”。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30.08万亿元,同比增长36.5%,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6.4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8.48万亿元。

    对于农信机构来说,前期发展绿色金融业务时,更偏向对小微、“三农”等普惠领域发展以及地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持,因此,在推动绿色普惠深度融合方面更有优势,有机融合后可以让绿色金融更多关注普惠群体,也让普惠金融更好支持普惠群体绿色发展。

    有农金从业者表示,目前,具体融合方向还不清晰,“绿而不普”“普而不绿”等问题依旧存在。因此,他们期待能出台关于绿色普惠融合发展的专项政策,从融合方向到融合标准再到融合效益作出规范,让他们有的放矢。同时,他们也希望能推出更多政策工具,能有更多补贴落地,从而更好地支持农信机构推动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深度融合。

    无论是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小银行改革化险、多点开花发展民营经济,都将成为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和相关专家学者探讨农村金融领域未来发展的热点议题。

    农村金融领域工作者也同样期盼着,在今年全国两会后,农村金融版块将会有更多举措办法出台,助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九游会·J9 - 中国官方网站 | 真人游戏第一品牌
  • 《农村金融时报》电子报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