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怡明
“家家都有老人,人人都会变老,老年人的当下需求,将是年轻人的未来需要。”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刘明近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说道。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和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息息相关。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4个方面26项举措,是我国首个以银发经济命名的政策文件。
“《意见》的出台明确了银发经济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的要求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方向,是贯彻落实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体现,将有利于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中国银行海南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云馨慧对《农村金融时报》记者表示。
在受访专家看来,金融机构在服务银发经济方面有明显优势,下阶段应创新优化已有养老产品,持续提升网点软硬件的适老服务水平,为老年人提供便捷、贴心的金融服务。
银发经济潜力巨大
银发经济是向老年人提供产品和服务,以及为老龄阶段做准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潜力巨大。
据相关测算,目前,我国银发经济规模在7万亿元左右,占GDP比重约为6%。到2035年,银发经济规模有望达到30万亿元左右。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和老年人口规模持续扩大,金融服务个人养老和养老产业的重要性凸显,银发经济正成为一片新“蓝海”,养老金融服务是促进银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北京大妈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边长勇认为,在服务银发经济方面,金融机构具备强大的资源整合优势,可以有效地将各类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资源汇聚到养老领域,推动银发经济的发展。同时,金融机构有着丰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经验,可以根据老年人的需求设计出更加贴心、人性化的养老金融产品,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养老需求。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表示,金融机构丰富的风险管理经验和专业的团队,能针对老年人的特殊需求提供安全、稳健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在数据和信息收集和分析方面,金融机构也能更准确地把握老年人的需求和风险偏好,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另外,线下网点还可以提供便利的金融服务,让老年人更方便地获取金融产品和服务。
《意见》明确要丰富发展养老金融产品类型,并从“支持金融机构依法合规发展养老金融业务,提供养老财务规划、资金管理等服务”“丰富个人养老金产品,推进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和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工作,加强养老金融产品研发与健康、养老照护等服务衔接”“发展老年旅游保险业务,鼓励扩大旅游保险覆盖面”等方面作出要求。
“下一步要发展养老金融,制定完善金融支持养老服务发展政策措施,拓宽养老服务机构融资渠道,丰富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民政部养老服务司负责人李永新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
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
近年来,不少商业银行通过打造“银发”特色服务网点、设立“银发”窗口、持续迭代升级手机银行App等举措,提升“适老化”服务。
例如,农业银行不断关注少数民族、银发、视障等客群诉求,充实专属产品服务,并按照“可感知性、可理解性、可操作性”原则,优化信息展示方式,提升无障碍服务水平和老年用户群体使用体验,日前发布了手机银行9.0版;建设银行通过放大手机银行App显示字体,突出常用功能,让老年用户使用更加便捷……
深耕银发经济新“蓝海”,持续完善养老金融综合服务,是金融机构积极响应国家人口老龄化战略的具体举措,也是践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担当。对于金融机构来说,下阶段又该如何做好养老金融这篇大文章?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商业银行应提供有“温度”的线上线下适老化服务,根据老年客群偏好进行渠道优化,持续提升网点软硬件的适老服务水平,在配置助老设备的基础上,优化网点机具的适老化功能,并简化业务办理流程,全面提升老年客户服务体验。同时,已获批获得个人养老金业务开办资格的商业银行,应围绕养老金金融赛道,打造差异化产品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从养老金投资战略到财富管理和个性化投资规划的各类配置服务,进一步加强对老年客群的金融服务和青壮年客群的养老规划金融支持。此外,还应聚焦养老产业链,积极探索通过服务采购、权益互换、股权合作等形式与养老产业链上企业构建紧密型合作关系,精准对接客户需求。
边长勇表示,金融机构应研发更多适应老年人需求的养老保险、养老理财、养老基金等产品,提高老年人的财富增值和养老保障水平。同时,在服务流程上不断优化,提高服务质量,为老年人提供便捷、贴心的金融服务,并加大养老金融知识的普及力度,帮助老年人提高金融素养,防范金融诈骗。
“金融机构还应加强与医疗、养老、家政等行业的合作,提供一站式的养老服务,同时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确保老年人的资金安全。”柏文喜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