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郝飞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截至2022年末,我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近2.1亿人,占总人口的14.9%。养老问题已成为国家高度重视并正在努力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
近年来,在政策推动下,金融机构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致力于与政府部门、企业、事业单位等机构协同合作,在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探索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养老金、养老理财等丰富多样的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
比如,广发银行持续提升适老化服务水平,在网点设置长者服务专区,组建“长者服务专员”队伍上门服务出行不便的年长人群,推出专为长者打造的“爱心版”App,专设远程服务“银发通道”客服专席,在广发商城上线康养产品专区,让银发客户充分享受各类养老金融服务。
经过若干年发展,虽然目前各类金融机构提供的养老金融服务项目和产品较多,但覆盖面仍有待拓宽,对提升老年客户生活质量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增强。
业内人士认为,这与金融机构提供的养老金融产品核心竞争力不强,且各金融机构间的产品同质化严重等情况有关。例如,目前银行的个人养老金开户主要靠可以抵扣个人所得税等亮点来吸引客户,未来个人养老金制度还需要进一步优化。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等养老产品虽然推出的时间比较长,但同样也需要更具特色的服务内容来吸引客户。此外,各类金融机构提供的养老储蓄、理财、保险等产品同质化较严重,与向其他群体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亦无太大差异,因此缺少对老年客户的吸引力。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静山对《农村金融时报》记者表示,接下来的几年,各类金融机构应加强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了解客户需求和市场趋势,通过数据分析、优化服务等方式,提升自身养老金融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以多样化、定制化为导向,充分开发与养老需求相适应的配套金融产品和服务,实现金融养老事业的全周期支持,并在这一过程中,提升自身在践行养老金融方面的能力及可持续发展的动力。